臺灣制憲基金會黃崇祐臺灣人該思考如何在美中衝突下推動新憲

發佈時間2020/9/8 11:54:38
最後更新2020/9/11 08:04:32

立法院新會期將成立修憲委員會,討論總統蔡英文就職演說提到的「憲政改革」。民間團體在這「憲法時刻」也沒缺席,臺灣制憲基金會日前舉辦公民培力講座,分析為何在美中衝突下,臺灣更該把握機會。

臺灣制憲基金會副主任黃崇祐表示,制憲本來應該是臺灣自己內部的事,但我們所在的地理位置、歷史演進特殊,會受到美中之間互動關係牽連。臺灣人民應該思考,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推動制定一部屬於台灣的新憲法,從中明確國家定位、保障基本人權、優化政府體制。

國防院研究員林彥宏分析「美中衝突下的臺灣處境與展望」(攝影/何宇軒)

國防院研究員林彥宏分析「美中衝突下的臺灣處境與展望」(攝影/何宇軒)

中國對台政策轉換:不怕民進黨,不靠國民黨

臺灣制憲基金會日前舉辦公民培力講座,邀請到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政策研究所研究員林彥宏,全程以台語分析「美中衝突下的臺灣處境與展望」,向民眾解說目前複雜的國際局勢,面向遍及各個層面,包括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領土衝突狀況、美中衝突以及美國在太平洋部署的三條防線、在印度洋的部署等等。

除了美中關係,林彥宏還提到世界其他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包括日本與中國的結構性對立、美軍協防沖繩、美日韓東北亞軍事基地的部署、中國與印度的領土紛爭、中國與菲律賓等南海諸國的衝突,同時也提到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在中亞南亞及非洲擴張的規劃等等。

林彥宏也分析了中國對台的政策轉換,他表示,從中國的立場來看,過去所謂兩岸關係的主戰場在美國。但因為現在美中兩國互相對立,「經美制台」對北京已失去意義。由於美中戰略對抗格局形成,無論美國哪個政黨上台,這樣戰略方向仍將持續。中國對台決策思維將跳脫中美關係架構,「不怕民進黨,不靠國民黨」,一切靠自己。中國將依預定目標推動兩岸「平等協商、共議統一」,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 等對台政策。

而臺灣對中國的重要性在哪裡?林彥宏分析:中國會認為,統一臺灣能使中國共產黨強化國內統治、使中國經濟發展獲得突破、使中國獲得進出西太平洋的戰略通道,大幅改善封閉的戰略態勢。艦艇直接進出西太平洋,航空力量向外延伸上千公里,還可部署核子潛艇。此外,統一臺灣也能使中國控制戰略水道臺灣海峽,並控制巴士海峽,獲得東北亞——東南亞航路的實際控制權。

臺灣制憲基金會執行長林宜正向民眾說明為什麼臺灣需要一部新憲法(攝影/何宇軒)

臺灣制憲基金會執行長林宜正向民眾說明為什麼臺灣需要一部新憲法(攝影/何宇軒)

制憲基金會:「終極統一」的憲法與臺灣現實脫節

臺灣制憲基金會執行長林宜正,則向民眾說明為什麼臺灣需要一部新憲法。他舉例,在目前的憲法中有許多與現實不符的狀況,例如領土範圍與臺灣現實脫節、在憲法增修條文中還有「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等文字,顯示目前的憲法是終極統一的憲法。

林宜正也藉由說明目前修憲公投的超高門檻,說明為什麼要用公投的方式啟動制憲,而不是修憲。因為修憲除了要經過立法委員的門檻(1/4 立委提議、3/4 立委出席、出席立委 3/4 決議通過),最終還需要將近 1000 萬票公民複決同意。

因此,臺灣制憲基金會主張用公投的方式,讓政府接手「臺灣新憲法制定工程」,規劃新憲藍圖,並完成立法程序。基金會提出的制憲公投提案是:「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推動制定一部符合臺灣現狀的新憲法」。

臺灣制憲基金會副主任黃崇祐補充,他們已在今年四月底正式向中選會提出「臺灣新憲法公投提案」,中選會預計本週五就會決定公投主文的適法性,但後續仍要查對公投提案人是否達到第一階段法定的 1932 人門檻;如果能順利成案,第二階段依法需要 29 萬份公投連署,才能啟動投票;第三階段,也就是明年 8 月 28 日進行的公民投票,大約需要 500 萬票贊成票,且多於不同意票,才會通過,所以需要廣大民眾一同參與。

圖片來源:臺灣制憲基金會

圖片來源:臺灣制憲基金會

黃崇祐認為,基金會之所以要舉辦一系列公民培力活動,是希望民眾要更了解憲法目前的問題,以及增加對新憲藍圖的認知,才有參與新憲運動的動力。黃崇祐也進一步解釋講座規劃美中議題的原因。他說,臺灣制憲本來應是臺灣內部事務,但臺灣的國際地理環境特殊,會受到美中台三方關係競合的影響。臺灣有自己的主體性,但也會受到美中的互相關係變動的牽連。民眾必須了解這個影響,並去思考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怎麼推動制憲,才能達到效果。

臺灣制憲基金會接下來將會在全台巡迴舉辦關於新憲法的講座。目前也預定 10 月 13 日 9 點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催生勞動權利新憲法」,以及在 11 月 14 日下午 1 點於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舉辦「身心障礙者權益在新憲法的圖像」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