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憲意向公投遭國台辦抨擊搞台獨 制憲基金會中國朋友別怕這叫台灣民主

發佈時間 2020/4/30 08:22:45
最後更新 2020/4/30 08:22:47

台灣制憲基金會今(30)日將「制憲意向」公投提案連署書送件中選會。執行長林宜正表示,這是台灣史上第一次制憲意向公投。中國國台辦對此案大肆抨擊搞台獨,林宜正要中國朋友先不用怕。他理解中國一黨獨大久了,不知道這就是台灣的民主。林宜正指出,目前《中華民國憲法》裡,台灣、中國就是同屬一國,離現實非常遙遠。林宜正表示,若該公投通過,表示台灣人對制定新憲有意願。至於內容該怎麼改,是下一階段的事。希望藉此打開對台灣未來的討論、重新制定符合現況的新憲法,不再被宣稱為中國的一部分。

台灣制憲基金會發起「制憲意向」公投提案,呼籲催生新憲法。右一為執行長林宜正(攝影/廖昱涵)

台灣制憲基金會發起「制憲意向」公投提案,呼籲催生新憲法。右一為執行長林宜正(攝影/廖昱涵)

由獨派大老、總統府資政辜寬敏成立的台灣制憲基金會,提案兩個制憲意向公投:「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啟動憲法改造工程」、「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推動制定一部符合台灣現狀的新憲法」。制憲基金會將達到第一階段門檻、各三千份提案連署書送中選會審核。

中選會若完成審核,就會進入二階連署,需過 28 萬 9667人門檻。最終投票則需至少 500 萬同意票,且需多於不同意票數。

制憲基金會執行長:中國不要只看著台灣的地,也要關心台灣人在想什麼

針對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日前對於制憲公投表示:「台獨組織搞所謂『制憲公投』,其目的是什麼,大家都心知肚明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制憲基金會執行長林宜正回應,台灣經歷 30 年民主進程,賦予人民最重要權力就是,所有台灣人有權決定台灣的未來。未來台灣要長成什麼樣子、要叫什麼名字,是由台灣人共同決定。我們理解在一黨專政體制下成長的中國官員朋友們,你們很難體會什麼叫做台灣的民主。

林宜正說,今天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制憲意向公投。想請中國朋友若真關心台灣,好好看台灣這場運動的意義,不要只是眼睛看著台灣的土地,要關心台灣人在想什麼。

林宜正表示,這次武漢肺炎疫情,所有國人都深刻體會到台灣無法在國際上被公平對待,這是為什麼?為何中國可以在國際上暢言台灣是它的一部分?因為目前遵循的《中華民國憲法》內容中,台灣跟中國就是同屬一國。「這個離現實太遙遠了吧!」他抨擊,中國也根據這部憲法,在國際上到處說台灣是自己的一部分。

台灣人會想要否認被中國宣稱是一部分的說法,「但是翻開《憲法》一看,的確是啊!」林宜正說,如果所有台灣人在武漢肺炎疫情中,感受到台灣需要被國際公平對待,那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讓台灣早一天成為正常國家。

林宜正進一步解釋,而成為正常國家的不二法門、唯一一把鑰匙就是重新制定符合台灣現況的新憲法。讓台灣在國際成為大家都尊重、認可的夥伴。他希望這個公投可以成為歡樂的開始,是台灣人未來要通同建構未來台灣國家想像的起點。

「制憲意向」公投提案連署書送入中選會(攝影/廖昱涵)

「制憲意向」公投提案連署書送入中選會(攝影/廖昱涵)

制憲基金會民調:七成民眾支持要制定新憲法

林宜正指出,制憲基金會去年做了四次民調,有七成台灣人贊成台灣要制定符合台灣現況的新憲法。他說,30 年前台灣只有 13% 的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而現在有 83% 的人自認是台灣人。這個變化,顯示台灣的國族認同已達高度共識。

林宜正表示,制憲意向提案不是制憲委員會、制憲基金會的事而已,是和所有台灣人相關的事。「我們未來要成為什麼樣的國家,我們沒有主張!我們希望作為載體,讓社會所有進步價值進到這個載體來,但目前大家認為這部憲法,還有什麼需要補足,或與時俱進的內涵?他認為,公投能做為充分容納各方意見的載體,讓這場運動成為建構台灣未來美好前景的一場盛宴。」

林宜正呼籲:「還差一哩路,在這樣高度共識的國族意識基礎下,繼續往前走。解決我們所面對的台灣定位、國家認同問題。」

對於外界擔憂,推制憲意向公投是否造成兩岸緊張?林宜正再三強調,目前提出的是「制憲意向」公投。所以結果出來,代表台灣人希望制定一部新憲法。至於新憲內容該怎麼訂,這是下一階段的事。未來的新憲法內容,怎麼去定位台灣和中國,都還有很大的可能空間啊,他要中國的政府先不用這麼緊張:「我們也希望和你們做好朋友啊!我們也希望和你做好鄰居啊!」

公投案理由書提及,現行《憲法》於 1947 年正式施行,實施不到 5 個月,1948 年卻另公布《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凍結原有《憲法》條文。實施緊急體制,毀壞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直到 1991 年 5 月 1 日廢止。而 1991 至 2005 年,政府展開 7 次《憲法》增修,取代或凍結大部分《憲法》本文,導致《憲法》體系殘破,運作跌跌撞撞,人民更與現行《憲法》無感。理由書也指出,從「領土」要素來看,現行《憲法》中的領土範圍未包含台灣,反而涵蓋現今中國與蒙古國。讓台灣與中國在國際地位不清,影響台灣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