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歲公民權修憲案近日獲朝野共識,不過公民憲政推動聯盟主席團成員、學者徐偉群今(29)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憲法》問題不僅止於此。其中隱含一個中國的「一中框架」,像是稱中國為「大陸地區」、《增修條文》前提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讓台灣持續被中國綁架。台灣需打造新憲法,但他體認到總統蔡英文沒有大幅憲改決心,似乎用青年公民權將憲改「最小化」。他呼籲蔡英文至少讓《憲法》解凍、降低修憲門檻,未來才可能實現世代正義,讓下一代有機會開創新政治。
「台灣需要打造自己的新憲法!」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徐偉群指出,現在的《中華民國憲法》,在 1991 年前被凍結,也就是在台灣並沒有被實施過。而在 1992 年開始的七次修憲後,《中華民國憲法》本文也被增修條文凍結。意味著《中華民國憲法》跟台灣的關係相當疏離。
徐偉群表示,增修後,《中華民國憲法》變成一種拼裝式的憲法。即使經過七次增修,整個憲法文件還是充滿著各種問題,包括政府體制、權責失衡、國會選制、地方制度、政黨制度、人權憲章過時,也沒辦法原住民族跟國家之間的關係,可用「千瘡百孔」來形容。
《中華民國憲法》內的一中框架
徐偉群指出,尤其《中華民國憲法》存在著「一中框架」,讓台灣持續的被中國綁住。也讓台灣國民身分界線不明,以至於模糊化了台灣人共同體認同。像是《憲法》本文第四條關於中華民國領土部分,就寫得很概括,稱之為:「依其固有之疆域」。而「固有」的概念,就會給人一個解釋,想像成歷史中的某一個情境。
「一中框架」在《增修條文》中更是明顯。徐偉群舉例,尤其前言部分,增修本身前提就是因應國家統一前的需求,這意味著台灣和中國是一定要包裹在一起。而中國的領土也被《增修條文》寫成「大陸地區」,似乎中國是我們國家領土一部分,在空間上被框在一起。
徐偉群指出,有這樣的條文,一中框架常被中國反過來操作,變成中國也會主張台灣是它的一部分。台灣內部也因此,出現台灣和中國分不開、是同個國家的說法。他說,雖然現實上中國和台灣都獨立的國家,但是《憲法》和《增修條文》的關係,台灣一直無法擺脫中國的束縛。
徐偉群表示,目前台灣在武漢肺炎的防疫成績,受到國際肯定。但台灣仍然持續承受國際上不承認台灣國家地位的委屈,這無法透過《憲法》的修修補補來改善。他主張,台灣必要的出路是打造一部新的憲法,應盡早啟動修憲的時程。
立法院、公民複決雙高門檻 讓修憲成為不可能
但徐偉群說,《增修條文》中超高的修憲門檻,等於是凍結了《憲法》,讓上述種種的問題的改變幾乎變得不可能。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林彥廷也補充,2004 年經歷第七次修憲後,除了要在立法院進入修憲高門檻:四分之三出席、四分之三同意。並且還要再經過半以上選舉人的同意的超高公民複決。
林彥廷認為,這甚至比在 2018 以前、被稱作「鳥籠公投」的《公投法》門檻更加嚴苛。也讓過去這十幾年來,《憲法》完全沒有機會來適應社會,修憲之路困難重重。
徐偉群說,蔡英文在 2015 年還是總統候選人時,曾簽下了一份「由下而上/全面憲改」承諾書。但她當選總統以來,就職演說沒有提到憲改。雖 2017、2019 年零星提到要啟動憲改工程,不過都只是種口頭表態。他認為,看不出來蔡英文與民進黨政府有開創「憲政時刻」的想法。
徐偉群表示,雖然悲觀,但還是主張:第一,18 歲國民應擁有選舉權、被選舉權,或直接廢除《憲法》內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的年齡規定,改由法律訂定。第二,降低修憲高門檻。第三,國會選制改革,增加不分區立委席次、降低政黨票比例分配門檻、改採單一選區兩票聯立制。第四,增修人權條款,擴充人權清單、納入國際人權標準、明訂設立國家人權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