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專長網路犯罪的學者張耀中( Lennon Chang)指出,早期由香港、臺灣、印尼等地華人移民創辦的澳洲中文媒體,立場多偏向批判中國(共產黨)政府,但近年由於受眾以中國移民與留學生群體為主,或者廣告主都是中國企業,報導日漸親中,也有媒體因為被中資收購,進而影響報導立場的案例,如臺灣人黃豐裕創辦的《澳洲日報》在被中資「澳洲中文報業集團」收購後,開始積極報導中國發展。他感嘆這些媒體「1989 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時大力批判中國政府,但在 2014 年香港雨傘運動中,卻是批判香港學者、學生等民主運動支持者。」
臺灣青年數位文化創新協會 7 月 11 日舉辦「網路訊息戰與國家安全」論壇,邀請網路犯罪專家、澳洲臺裔學者 Lennon Cheng (張耀中)發表「澳洲中文媒體對烏俄戰爭的報導」專題演講。
張耀中指出,澳洲中文媒體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850 年代至 1900 年代的淘金熱時期,大量中國移民湧入,此時期的中文媒體偏重在行業政策、商業資訊等訊息;1900 年代至 1950 年代澳洲推行「白澳政策」,限制移民,中文媒體也因此凋零;1960 年代以後政策放寬,此時期廣播電視也開始興盛,大部分中文媒體是由香港、臺灣、印尼等地的華裔移民創辦,對中國(共產黨)政府採取批判立場。1990 年代以後的網路時代,媒體數量增加,也有許多免費提供內容、以販售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媒體,這類媒體較少新聞專業編採的原創內容,也較重視娛樂、生活資訊,重視民粹營銷。
「澳洲中文媒體雖然是市場導向,但很容易受到中國市場影響,如果受眾都是中國留學生,或者廣告來源都是中國企業,報導就會比較親中。」張耀中綜整澳洲學者研究,指出雖然傳統澳洲中文媒體較少關注中國議題,但由於受眾大多是中國移民與留學生,報導上對中國政府態度日漸溫和,親中態勢明顯,也有自我審查的傾向,早期由港臺及印尼華裔移民創辦、經營的媒體,在 1989 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時大力批判中國政府,但在 2014 年香港發生雨傘運動時,卻是批判香港民主運動。
他也警告,雖然這些媒體看似中立,只是透過大眾性內容、飲食、笑話等大眾性內容吸引民眾,但如果在某些「需要媒體出來說話」的時刻發聲,這些看似中立的媒體產生的效果會遠大於早有政治立場的媒體,達成「小罵大幫忙」的隱蔽性統戰效果。
張耀中也以四個主要經營網路的媒體為例進行文本分析,研究澳洲中文媒體在報導俄國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中,是否有受到中國大外宣的影響。包含紙媒《澳洲日報》(1986 年成立)、《澳洲新報》(1987 年成立)網路版,以及網媒《今日墨爾本》(2010 年成立)網路版與微信版。但張耀中也坦言,澳洲媒體對國際局勢著墨不多,單純以文本分析不夠全面,需要結合媒體背後的社會網絡進行分析。
由臺灣人黃豐裕創辦的《澳洲日報》早期對中國相當批判,但後來被中資的「澳洲中文報業集團」收購之後,創辦人黃豐裕轉為總編輯,媒體立場轉向積極報導中國發展,整體而言偏向支持中國,但其網路版內容多轉載自其他專業媒體或自媒體的訊息,也常傳遞混亂或未經查證的新聞。
另一家媒體《今日墨爾本》隸屬於中國人張大鵬創辦的「今日傳媒集團」,同時經營網路版與「微信公眾號」版,網路版每天轉載 5-10 條新聞,關於俄侵烏戰爭的報導不多,許多來自英媒「BBC 中文版」、德媒「德國之聲中文版」,也有 16% 左右來自「旺旺中時」。而其微信版由於會受到中國的微信平臺審查,主要是經濟、娛樂相關的新聞,選題也偏向獵奇、吸引點閱為主,但也會透過經濟數據批評上一屆的保守執政聯盟,傳達偏向(親中的)工黨的政治傾向。
與談人,臺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則指出,澳洲學者 Clive Hamilton 曾出書揭露,澳洲華語電臺和幾乎所有中文報紙的新聞與社評,都經過北京政府,特別是中文報紙發表的內容,即便不一定支持中國政府,但至少得到中國政府同意,「不反對北京才有可能刊出。」
賴怡忠也觀察,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中,中國政府現在不容易公開下達要求媒體支持俄羅斯的指令,但會採取更隱晦的方式,例如中國外交部幫助俄羅斯散佈「美國在烏克蘭建造生物實驗室(研究生化武器)」等假訊息,建議張耀中可以往這方面觀察,或者比對澳洲、加拿大、美國等擁有眾多華人移民的英語系國家,中文媒體的報導是否具有一致性,凸顯背後中國政府的操作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