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思維全動法已過時 災防專家馬士元國防太重要不能只給國防部處理

發佈時間 2023/4/11 08:32:51
最後更新 2023/4/11 11:09:20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已實行 22 年、攸關臺灣應對緊急狀況並規範政府權力的《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有迫切修法必要,但國防部公告修法草案時,就遭抹黑為「讓學生上戰場」、「箝制媒體」,在親中媒體與親中政黨刻意扭曲下被淹沒。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馬士元提醒,在分工越來越細的社會,二戰思維的《全動法》並不適合現代環境,建議國防部平時就應針對軍事行動所需的後援系統,建立夥伴關係去合作適應,而非戰時才搞徵召動員。他強調「國防太重要,絕不能只交給國防部處理」臺灣的戰爭是「防衛作戰」,最重要的就是「維持社會穩定」,戰爭時便利商店等各種設施都要照常營運。他質疑,如果用現行《全動法》把所有資源都弄到國防部手上,那其他人要怎麼用?他說,現在連排快篩、雞蛋,民眾都要翻臉,徵召物資統一發放,無疑會導致「還沒打仗就先內亂」。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馬士元(攝影/廖昱涵)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馬士元(攝影/廖昱涵)

這次《全動法》修法,其實是來自 2021 年立法院通過《全民防衛動員署組織法》時,立法院黨團協商的主決議,由中國國國民黨立委吳斯懷、民進黨立委劉世芳及黃世杰連署提案,要求全動署在一年內要修《全動法》。

行政院長陳建仁在今(2023)年三月初的總質詢表示,草案在社會溝通上被不實誤解,但仍認為緊急狀態時需要用的《全動法》過於老舊,確實要檢討,草案在公告 14 天後會先下架,待整合意見後才會再提出。

國防太重要,絕不能只交給國防部處理

馬士元批評,現行《全動法》是「二戰的思維!」他表示,這個架構並不適合現代台灣所面對的挑戰。尤其,現在的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已經完全超出了傳統國防部能夠掌握的範圍。

馬士元表示,國防部應該回歸、專注在自己軍事行動上該有的準備及資源獲取,不能像是過去一個命令動員、一個命令徵召,後續也根本不知道要幹嘛。

馬士元建議,國防部做為一個軍事專業的機構,要去評估進行軍事任務時需要哪一些後援系統,可能包括物流、醫療、工程後勤等,而在平時就跟這些廠商或專業團體,建立一個夥伴關係。他強調,這個夥伴關係不是用徵召的,不是用動員的,平常就要大家彼此合作。

《全動法》修法,起源自中國國民黨立委吳斯懷等人提案(圖片取自:立法院公報)

《全動法》修法,起源自中國國民黨立委吳斯懷等人提案(圖片取自:立法院公報)

「國防太重要,絕不能只交給國防部處理。其餘的物資,就應該交給各部會負責。」馬士元說,臺灣的戰爭是「防衛作戰」,最重要的就是「維持社會穩定」,社會上的便利商店等各種設施,都要照常營運。他質疑,如果用《全動法》把所有資源都弄到國防部手上,那其他人要怎麼用?

以救災中最容易使用到的工程機具為例,馬士元說,這些重機械平常都被列管,可用於救災徵調。但如果照《全動法》邏輯,發生戰爭後,國防部把名單都鎖起來,若有地方因飛彈襲擊需要救災,以國防部作戰優先的思考,有哪個官員敢撥用挖土機給你?他擔憂,這樣臺灣內部正常作息的安全維繫,就通通被被卡住了。

馬士元建議,《全動法》應用防災做 99%的架構,依此設法完全適應戰爭的情境。假設原來應對大規模災害需有 3 天到一週份的準備,政府要思考的就是,變成戰爭該準備的一個月份,該怎麼補上來?而不是用國防部原有那一套「徵調、統一販售」。

徵調會發生什麼事?馬士元:「那就是還沒開始打仗,民眾就暴動、內亂了。」過去例子殷鑑不遠,他說,民眾為了排口罩、排快篩翻臉、打疫苗翻臉、衛生紙沒了都翻臉,怎麼會去期待民眾乖乖排你的米、你的油?那個是哪個年代的事?

馬士元直言,每次看到國防部說要徵用,他都心想:「天阿,不要鬧了!」為何不去設法維持超市運作?設法維持超商運作?當全臺灣都是你的賣場,幹嘛讓政府去做這件事?交給民間處理就好。政府的重點是派軍警保護物流車,讓各地方都可以送得到。只要民眾不會亂,你前面要怎麼打仗都好打。

臺灣需要「軍事衝突時,能運用民力支援國防部、維持社會運作」的《民防法》

馬士元語重心長說:「當這個社會前進的時候,《全動法》、《民防法》法規背後代表的時空是沒有動的,可是社會已經往前走了。然後國防部要大家全部縮回來、跟我在一起,這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把自己放掉,然後去看看大家現在已經進步到哪裡去了。」

馬士元認為,其實戰爭時「99%會是在解決國內問題」,他認為倒不如趁此一併將許多不明確的法律翻修。像是萬一臺灣和中國發生戰爭,到底算不算外敵?如何去界定兩岸戰爭的法律位階?他也建議,《全動法》、《民防法》應該同時砍掉重練,重新思考在戰爭狀態下,軍事和一般民生該如何運作?

去年被選為萬安演習成效「重點驗證」單位的台北市信義區廣居里(資料照,攝影/蕭長展)

去年被選為萬安演習成效「重點驗證」單位的台北市信義區廣居里(資料照,攝影/蕭長展)

談到《民防法》,馬士元也感嘆,目前徒有組織架構,沒有落實的做法。他認為,《民防法》真正該處理的是,在一個緊急的狀況下,每一個不同職業的人,會允許他在這個環境之下做什麼?怎麼以民間力量支援國防部運作?

馬士元說,其實民間都有很多的志工、防災士,這些人自己形成一套系統,在《民防法》裡卻沒有角色。這突顯了《民防法》跟《全動法》都有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把戰爭的想像成一個獨立的平行宇宙,發生了以後就把現有秩序通通打散,然後照那套沒實作過的方法去走,結果就是跟現實脫節。

面對中國威脅卻不備戰,才是不負責任

馬士元笑說,其實以前在美國曾經有過彗星撞地球演習,甚至還有過殭屍演習,所有事都是「未雨綢繆」罷了。對臺灣而言,「戰爭」這件事也很奇妙:「從 1949 年起,臺灣不就每天和戰爭共存嗎?這件事情已經 70 多年了,是在吵什麼呢?」

馬士元直指,中國近年變得較有侵略性,「當你的鄰居變得侵略性,卻沒有反應,這才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同樣的,因為臺灣備戰就質疑這樣會引起戰爭,這種人也是不負責任的。」

馬士元質疑,當你的鄰居已經存了 2 公升汽油、放一堆武士刀,難道你不會緊張?不會想加高圍牆、加裝保全系統?他無奈表示:「說到底,要打人的也從來不是我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