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偵訊刑求第一現場淪廢墟探險樂園 不義遺址安康接待室陷保存危機

發佈時間 2022/1/11 11:22:27
最後更新 2022/1/19 09:56:41

【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座落在新北郊區的、半荒廢的「安康接待室」,在上週三(5日)由促轉會正式審定為第一批白色恐怖「不義遺址」。受難者高達萬人、造成超過上千人死亡的白色恐怖時期,該地是當年偵訊、刑求的第一現場,更被發現內部曾有「法醫研究所」,陳列許多來源不明的臟器。促轉會認定該地對理解與防止白色恐怖再次出現有特殊意義、需予以保留。《沃草》訪問近年來研究各地不義遺址,並接受促轉會委託,進行安康接待室調查測繪的張維修。他指出,安康接待室是重要的歷史現場,但因為無人管理,成為廢墟探險家的樂園,甚至有人翻牆入內生火、部分現場文物陸續遺失,後來才發現變成得獎的藝術創作。各種亂象都指向,明確其主管的保存維護管理機關刻不容緩。

圖:「白色恐怖及二二八事件遺址調查研究計畫」主持人張維修。攝影/朱乃瑩。

圖:「白色恐怖及二二八事件遺址調查研究計畫」主持人張維修。攝影/朱乃瑩。

促轉會上週(5日)三經第93次委員會議審定法務部調查局「安康接待室」、新店軍人監獄、景美看守所(現為國家人權博物館)等三處為「不義遺址」,盼將此三處相鄰的地點規劃為「人權廊道」。監察院長陳菊去(2021)年歲末至行政院巡察時,也指出自己在美麗島事件時,曾遭矇眼上銬關押在法務部調查局「安康接待室」,強調這處空間是見證過去威權最直接的證據,也是目前完整保留的不義遺址,盼能作為人權教育場所。

監察院長陳菊、民進黨創黨大老黃信介及知名作家柏楊等人,也都曾在此被刑求、偵訊。其內的法醫研究所曾經保管許多來源不明的臟器檢體,1980年被調查局帶走後隔天陳屍校園的白色恐怖受難者陳文成遇難後,遺體被解剖,臟器也被調查局扣留10年,經家屬屢次陳情才在1991年歸還家屬。

圖:安康接待室現狀。攝影/朱乃瑩。

圖:安康接待室現狀。攝影/朱乃瑩。

促轉會指出,安康接待室、新店軍監與景美看守所(現為國家人權博物館)三處不義遺址在地理位置上相鄰,且對應白色恐怖時期軍事審判中「偵訊」、「關押」、「審判」三個不同階段,建議權責機關在未來安坑輕軌通車後,參考荷蘭阿姆斯特丹以「抵抗之路」呈現抵抗納粹德國侵略歷史的做法,將這塊區域整體規劃為「人權廊道」,完整保存並再現威權統治時期軍事審判對人權侵害、對民主壓制之歷史。

何為「不義遺址」?根據促轉會說明,是威權統治時期,國家透過體制內外對人民施行大規模人權侵害的場所,更是攸關今日社會「如何記憶、紀念、反思歷史」的空間真相還原工程。而促轉會在去(2021)年3月已依據該會「審定不義遺址作業要點」,審定第一批25處的二二八事件不義遺址。本次審定3處則皆為白色恐怖相關遺址。

圖:安康接待室的簡易門鎖已遭破壞。攝影/朱乃瑩。

圖:安康接待室的簡易門鎖已遭破壞。攝影/朱乃瑩。

「白色恐怖及二二八事件遺址調查研究計畫」主持人張維修說明,團隊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發現新店地區好幾處不義遺址可以串連在一起,因而有了「人權廊道」的規劃構想,也剛好可以藉由安坑輕軌捷運沿線,從安康接待室(輕軌第一站,亦為機廠所在)、安坑刑場、新店軍監(第四站)、軍法處看守所新店分所(第五站),到景美看守所(現為國家人權博物館,第十站),呈現威權統治時期軍事審判體系的完整樣貌。未來的輕軌除了交通功能,也可以搭配人權導覽、踏查路徑等軟體內容,並結合車站硬體空間,還原當時的歷史樣貌,變成人權教育推廣的路線。

促轉會指出,安康接待室是少數留有原建物、公有且閒置的不義遺址,更是目前唯一完整保存原貌,見證白色恐怖時期侵害人權的大型偵訊拘留室。記者實地走訪安康接待室的三個建築群,確實大多數均已破敗、潮濕,四處漏水。張維修表示,許多受難者在口述中都認定自己是被關押在地下牢房,但其實是當年設計者打造了朝下的階梯、狹窄的甬道通往地面上的押房,渲染關押在地牢的心理壓力。

圖:通往牢房的甬道。攝影/朱乃瑩。

圖:通往牢房的甬道。攝影/朱乃瑩。

偵訊室內天花板藏有複雜線路,過去可能裝有監聽或監視政治犯的器材,現已自然坍塌。攝影/朱乃瑩。

偵訊室內天花板藏有複雜線路,過去可能裝有監聽或監視政治犯的器材,現已自然坍塌。攝影/朱乃瑩。

「每次來看都會少東西、藝術家破壞當創作還得獎」 張維修:安康接待室保存刻不容緩

「在現存的不義遺址裡面,安康接待室是最急迫的地點!」張維修感慨,安康接待室的價值、現況、完整性都無庸置疑,現在卻淪為廢墟探險家的樂園,甚至有知名藝術家以藝術創作為名,入內生火舉行儀式、取走文物,其保存已經刻不容緩。張維修透露,從 2019年促轉會第一次正式開門調查以來,「每次來看都會少東西」:鐵窗被拆除變成入口、門鎖被破壞剪斷;曾掛滿各房間鑰匙的牆板,至今已空空如也。

令人疑惑的是,知名藝術家高俊宏曾在安康接待室燃燒紙錢、線香,「重喚被犧牲者的集體記憶」,並納入其 2016 年台北雙年展作品《博愛》。高俊宏並疑似取走安康接待室內監視器線路圖及監視設備,作為現場展示的藝術作品。透過影像的傳播,許多人效法闖入安康接待室內探險。張維修質問,藝術創作需要打破框架,讓想像力自由發揮,但是否也有基本的倫理邊界呢?

(高俊宏回應更新於頁底)

圖:安康接待室內的火堆餘燼與祭拜痕跡。攝影/朱乃瑩。

圖:安康接待室內的火堆餘燼與祭拜痕跡。攝影/朱乃瑩。

圖:安康接待室內的火堆餘燼與祭拜痕跡。攝影/朱乃瑩。

圖:安康接待室內的火堆餘燼與祭拜痕跡。攝影/朱乃瑩。

安康接待室前途未卜:調查局不想也不應該、促轉會不行、人權館夠嗎?張維修籲行政院出面協調

張維修指出,時間是轉型正義的敵人,當受害者與加害者都在老去,歷史真相會越來越難追查,但空間作為歷史的容器,保存歷史現場,就是保存記憶與證據。

張維修表示,安康接待室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權責不明。促轉會作為終將解散的任務型機關,不適合直接管理一個固定空間;而作為目前的使用權人,法務部調查局更沒有意願。更何況,讓調查局「在這個空間講自己機關在威權統治時期的暗黑歷史」,令人難以想像,「就像要國民黨接管中正紀念堂,他會怎麼呈現蔣介石?」最適合承接的或許是國家人權博物館,但現有的編制是否能負荷其他的不義遺址,也必須綜合考量。他呼籲,行政院應該儘速啟動協調機制,討論安康接待室的主管機關,與未來的規劃利用方向。

若能保存下來,張維修認為安康接待室值得更細緻、更整體性的規劃。他說,安康接待室有別於已整建過的綠島及景美人權園區,目前仍維持「原貌」的狀態,是其珍貴之處,建議行政部門整體考量「需要怎樣的人權教育場域」,甚至「是否需要第二個人權館」,而非僅針對安康接待室單點思考。

圖:「白色恐怖及二二八事件遺址調查研究計畫」主持人張維修,曾到安康接待室現場實地測繪。攝影/朱乃瑩。

圖:「白色恐怖及二二八事件遺址調查研究計畫」主持人張維修,曾到安康接待室現場實地測繪。攝影/朱乃瑩。

張維修說明,關心安康接待室的文史工作者蕭文杰、地方「暗坑文史工作室」吳柏瑋等人由於憂心安康接待室現狀,曾依《文資法》向新北市文化局提報為指定古蹟,而去(2021)年 11 月的決議為「列冊追蹤」。張維修認為,以文資法的框架而言,「列冊追蹤」等於主管機關表示「我知道了」,卻對於是否屬於文化資產,不置可否,僅能等到坍塌或失火後才能補救為「暫定古蹟」。

如果《文資法》目前無法作為安康接待室的後盾,有沒有其他的工具?被促轉會審定為「不義遺址」有什麼效力?【沃草】將在系列第二篇報導討論這些問題。

本篇報導刊出後,高俊宏來訊向《沃草》說明,2015年他第一次進入安康接待室,已發現保存危機,決定透過藝術展出喚起重視。而帶走「安康接待室內監視器線路圖」與監視設備,則是因為看到紙張浸水、器材脫垂,才想要代為保管文物。

高俊宏強調,他在2021年底向國家人權博物館提議交付典藏,但人權館以「暫無條件」婉拒他。

安康接待室內監視政治犯的瞭望塔。攝影/朱乃瑩。

安康接待室內監視政治犯的瞭望塔。攝影/朱乃瑩。

從瞭望塔往下俯瞰的視角。攝影/朱乃瑩。

從瞭望塔往下俯瞰的視角。攝影/朱乃瑩。

園區一角的調查局界碑。攝影/朱乃瑩。

園區一角的調查局界碑。攝影/朱乃瑩。

建築窗戶被人為撬開成為出入口。攝影/朱乃瑩。

建築窗戶被人為撬開成為出入口。攝影/朱乃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