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絕對不會制裁臺灣半導體國際貿易專家李淳不能只看數字就說臺灣經濟依賴中國

發佈時間 2022/8/10 09:41:18
最後更新 2022/8/10 09:41:19

【沃草】特約記者何宇軒報導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 Nancy Pelosi )日前訪臺引起中國不滿,對臺灣經濟制裁、停止多項食品以及農產品進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淳表示,常有人抨擊臺灣在貿易上太依賴中國,單純看臺灣的出口數字,出口有 42% 是到中國與香港,「但這真的算依存度很高嗎?」他說明,臺灣對中國的出口項目,有超過 50% 是半導體;臺灣出口的半導體在替高通、蘋果、AMD 這些美商代工後出口晶片到中國,再由鴻海等廠商,把這些晶片裝進美國的產品如 iPhone 中,行銷到全世界。因此,在討論經濟安全時,必須剖析這些關係,不能單純只看出口數字很高,就認為依存度很高。「中國經濟制裁,絕對不會去制裁半導體」李淳強調,在考慮經濟安全時,要考慮維持「不可或缺性」,也就是如何確保、維持臺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

國際貿易專家、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淳。攝影:何宇軒

國際貿易專家、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淳。攝影:何宇軒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本(8)月5日舉辦「解析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亞洲行座談會」,邀請多位學者專家進行與談。

也身兼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表示,任何國家面對經濟制裁,就好比為了因應武漢肺炎而必須打疫苗,但有些人會產生激烈的副作用。臺灣現在面對中國經濟制裁的因應方式,如分散市場、轉內銷,方向是正確的,或許也是唯一的方法,但這對企業也是痛苦的過程。政府必須協助降低企業的痛苦。

李淳舉例,像石斑魚為何要賣到中國,「因為那是 easy money 」(可以輕鬆賺到的錢)。李淳解釋,因為歐美習慣吃魚排,要讓歐美市場接受,就必須把魚養得比較大,但魚要養大,就必須在魚池待比較久,過程中遇到天災等風險的機會就越大;如果賣到中國,不需要養這麼大就可以出口。鳳梨也一樣,如果要外銷到日本,過程非常複雜,栽種過程都要做各種可溯源紀錄,還要準備一大堆書面文件才能出口,但賣到中國都不用。

李淳直言,「賺 easy money 的時代過去了,這對企業一定很痛苦」,就彷彿打疫苗有副作用,但如果可以克服,以後就不怕經濟制裁,因為出口市場已經分散。目前臺灣用分散市場等方式回應制裁,一定會有痛苦的轉型期。政府必須與產業溝通,協助縮短痛苦程度,以免因痛苦太大,造成政治上的效應。

李淳也說,臺灣目前的經濟政策,必須要增加經濟安全與韌性。面對中國的經濟制裁衝擊,若臺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程度越高,衝擊就越大。對於外界常抨擊政府在貿易上太依賴中國的迷思,李淳回應,單純看臺灣的出口數字,有42 %的出口是到中國與香港,「但這真的算依存度很高嗎?」

李淳進一步說明,臺灣對中國的出口項目,有超過 50% 是半導體;臺灣出口的半導體是透過代工,所以是在替高通、蘋果、AMD這些美商出口晶片到中國,再由鴻海等廠商,把這些晶片裝進美國的產品如iPhone中,行銷到全世界。因此,在討論經濟安全時,必須剖析這些關係,不能單純只看出口數字很高,就認為依存度很高。

「中國經濟制裁,絕對不會去制裁半導體」,李淳說,在考慮經濟安全時,要考慮維持「不可或缺性」,也就是如何確保、維持全球供應鏈的地位。而且臺灣厲害的也不是只有半導體,像是臺灣的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在全球市佔率佔了6成(經查應為3成),還有臺灣的螺絲、螺帽也佔很大比例。

李淳也舉澳洲為例,澳洲被中國從2020年開始制裁,到今天都沒結束,制裁金額佔澳洲對中國出口的13%,同時中國也是澳洲的第一大出口市場。若以同樣比例計算,臺灣2021年對中國出口總額的13%約是325億美元,與臺灣現在被制裁金額的5~10億相比,「算是小菜一疊」。他提醒,未來一定還會有更多外國政要來臺訪問,中國也還是有可能進行更多經濟制裁,所以我方要預作準備,不要覺得這是最後一次被制裁。

在對中國方面,與會學者也認為,中國大動作軍演,將影響其國際形象及加入國際組織。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特聘教授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昊表示,中國的舉動衝擊臺海與印太區域秩序的穩定,對它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將帶來扣分效果。

楊昊認為,CPTPP的宗旨是要促成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貿易體系,這也意味CPTPP的成員國,都必須為區域內的穩定與和平負責。但中國這次片面的軍事脅迫,一方面打壓臺灣這個自由民主政體,一方面也對繁忙的臺海航道,在商貿、經濟上造成嚴重的脅迫,直接衝擊臺海與區域秩序的穩定與和平,「這對中國來說都是扣分」,對它參與CPTPP的申請案,帶來很大的挑戰。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兼系主任盧業中也認為,在這次裴洛西訪臺事件後,美國後續的印太戰略,可能也會與臺灣進行更實質、密切的合作。反而中國後續的軍演等舉動,雖然有助於內宣,但是卻讓國際形象受創、讓自己陷入困境。長遠來說,對兩岸關係也沒有幫助。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東亞所特聘教授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表示,對於中共目前對臺灣採取的多重手段,包括軍事、經貿、政治、外交、甚至網路方面,我方應該關心的不只是這幾天的狀況,而是要關心中長期對兩岸關係產生的結構變化。

寇健文進一步說明,過去中共對臺政策是「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硬的,指的是外交上的壓迫與軍事上的威脅;而另一條腿是軟的,指的是社會經濟融合。他大膽的預測,在經過這次事件之後,恐怕只剩硬的那一條腿,至於是否能做得到經濟社會融合,值得繼續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