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政治學者臺灣地方大選結果讓中國對和平統一有更高期待

發佈時間 2022/12/2 09:47:17
最後更新 2022/12/2 09:47:19

【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中國對蔣萬安有期待?中研院政治所學者蔡文軒本週一(28)在一場座談中指出,這次地方大選的結果,會讓中國對「和平統一」有更高期待,尤其是臺北市由蔣萬安勝出,「(中國)老一輩決策者認為,兩岸關係是國共內戰的延續,某種程度上希望國共和談,應會對有蔣家血統的蔣萬安釋出善意。」蔡文軒接著說,即便中國有這樣的主觀願望,臺灣普遍民意仍是希望維持現狀,蔣萬安可能會(對和平統一)持保留態度,但臺北可能會強化與中國各地城市的交流,打破兩岸的低迷。

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蔡文軒(攝影/朱乃瑩)

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蔡文軒(攝影/朱乃瑩)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在本週一(28)舉辦座談會,討論中共二十大與臺灣九合一大選後的臺港關係、兩岸關係。由於日前中國各地罕見發生「反封控」抗議,也成為會議上討論的話題。

中國國民黨國際事務部主任黃介正說,「從正面思考,臺北因為回到國民黨執政,而且(蔣萬安)又是中國可能有一些想像的新市長,未來雙城論壇的風貌會不一樣!」他認為,除了臺北、上海雙城論壇,也可以有「雙城論壇規格的臺港論壇」,而「經貿、文化、教育、宗教這些可以鋪墊兩岸關係穩定的各項交流,地方政府應該要做,尤其是六都!」

兩岸政策協會常務監事譚耀南認為,目前雖然看不到任何兩岸和緩的跡象,但希望明年中國「兩會」後,兩岸關係會有進展,在「不碰重大分歧、改變現行框架」的情況下,民間有機會慢慢恢復疫情後交流。

「臺灣選舉將震撼中國民眾」 蔡文軒:中國只能抗議,臺灣人民可透過選舉評價政策

在臺灣九合一大選期間,中國也正發生罕見的大規模「反封控」抗議。蔡文軒指出,「清零」防疫已經變成中共很難處理的方案,而臺灣的民主選舉,剛好讓中國人民有機會比較兩種制度。

「習近平動不動說要交『漂亮的歷史答卷』,但(檢核)機制到底是什麼?反觀臺灣民眾可以透過民主選舉評價兩邊政黨,相信會對『大陸』人民帶來強烈震撼!」蔡文軒認為,中國在過去兩三年間,透過「健康碼」、「網格化管理」、「社會信用體系」等工具,勉強壓住民眾不滿,但任何機制都有可能超載,近期各地接連發生抗議,顯示中國的維穩機制似乎出現很大問題,此時臺灣的民主制度正好提供比較空間,「說(推動中國)民主化太遙遠,但至少民意對體制會有某種反思。」他指出,中國絕對不樂見,會盡量防止有關臺灣選舉的資訊流通,或是選擇性呈現。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洪耀南,則不認為這場運動會衝擊中共政權,「最後一定是地方政府當代罪羔羊,(被怪罪)沒有落實中央政策、強硬清零。」不過,由於中共領導人在明年「兩會」換屆前,一定會盡量保持低調、務求不出事,因此這場運動應該可以進行一段時間。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洪耀南(攝影/朱乃瑩)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洪耀南(攝影/朱乃瑩)

現場記者提問,近期在中國各地發生的「反封控抗爭(白紙運動)」是天安門事件後罕見的大規模示威,對於習近平連任第三任是否有影響?是否有臺灣應注意的地方?

蔡文軒回應,六四事件有很強的政治主軸,但這次反封控純粹是民眾對生活不便的反彈,「對中共而言,比六四好處理。」他進一步指出,這種大規模抗爭發生在威權國家,有可能是社會維穩機制一時超載,但中共可以在人群中分化、收買、醜化意見領袖,也比較好解決,目前沒有證據相信會有全國性串連。

「兩岸問題已是『太平洋兩岸』問題」 學者洪耀南:反對每次選舉都解讀為兩岸關係

民進黨立委何志偉點名痛批洪耀南要為陳時中敗選負責,洪耀南曾單任蔡英文黨主席特助,被視為是蔡英文的重要選舉操盤手。他指出,國會改制為單一選區兩票制(2008 年開始),並與總統選舉合併舉行(2012 開始)後,總統大選中勝出的政黨在立法院也會變多數,臺灣已經明顯發展成「中央地方兩黨分權」的模式,2014 年馬英九執政時,民進黨在地方大勝;2018 年中央由民進黨執政時,地方上則是國民黨大勝,今(2022)年仍然循此趨勢發展。他也強調,這次選舉是地方選舉、期中選舉,並非兩岸路線選擇,連國民黨也刻意淡化「抗中保臺」的議題。

洪耀南進一步指出,如果每次選舉都被解讀為兩岸關係,對中國與全世界都會造成誤判,「現在臺灣問題在兩岸問題的成分已經逐漸下降,『兩岸』已經是『太平洋兩岸』、中美之間的問題。」

黃介正表示,在美中戰略競爭態勢中,雙方「敢於鬥爭」的意志不會變,但風險控管的意向會有不同。他認為,目前都有雙方都有意控管風險,尤其在上(11)月 14 日拜習會後,很明顯感覺到,華盛頓政策圈把鬥爭意味降低,「風變了!」

譚耀南回應,美中關係正向發展,彼此建立「大國共治」是好事,也認為從「拜習會」後拜登對外說「不認為中國有立即親略臺灣的意圖」的公開發言來看,臺海與南海議題至少在明(2023)年前半不會是最急迫的議題。

註解

  1. 已結束的「中共 20 大」決定中共領導人,而通常較晚的「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人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則是決定中國政府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