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不再只有永懷領袖紀念鄭南榕殉道日常設展加入臺灣人對抗獨裁者歷史

發佈時間 2022/4/7 10:37:06
最後更新 2022/4/7 10:54:07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在言論自由日、也是《自由時代》週刊創辦人鄭南榕殉道 33 週年的今(7)日,文化部將中正紀念堂的常設展廳大半空間改為「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展覽,與原本的「永懷 領袖文物展視室」分庭抗禮。文化部長李永得宣示,該展將會變成 2-3 年的常設展,藉由一邊展示追求自由的靈魂,對抗另一邊展示的獨裁者,讓下一代知道自由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監察院長陳菊也出席開幕典禮指出,歷史不能強迫紀念某人,真相會展露,堅持自由民主才會讓臺灣人永遠感念。她說,獨裁者最終一定不會勝利,一定是像自由的靈魂如鄭南榕,才會活在所有人心中。

呈現臺灣過去威權時代的「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展覽取代原本大半的「永懷 領袖文物展視室」空間(攝影/廖昱涵)

呈現臺灣過去威權時代的「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展覽取代原本大半的「永懷 領袖文物展視室」空間(攝影/廖昱涵)

文化部長李永得說,現在的自由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但下一代不知道言論自由是在什麼環境下走過來的。他特別感謝策展人、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規劃,認為這是所知最嚴謹、完整對於 1945 年後的國民黨高壓統治下爭取言論自由的歷史。他細數,從楊逵的「和平宣言」、二二八、雷震的《自由中國》、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的「自救宣言」、柏楊及李敖對抗當局。甚至到 80 年代民主前輩黃信介、康寧祥等前輩辦黨外雜誌,到鄭南榕殉道,後來關乎言論叛亂的《刑法》100 條終於廢止。

李永得強調,因為這條路知道的人有限,希望變成常設展,存在個兩、三年。並於每個月都會有論壇,交換意見。他說,言論自由是每個人都要守護的珍貴價值,雖然臺灣已掃除內部威權者,但外來的中國威脅仍存在。

文化部長李永得(攝影/廖昱涵)

文化部長李永得(攝影/廖昱涵)

李永得也指出,這次「自由的靈魂」展覽,特別在中正紀念堂這個威權空間內展出,更顯示對抗獨裁者的意志。他細數,獨裁者憑一己意念更改任期,讓總統做到死,也憑一紙命令動員軍隊屠殺人民,還大筆一揮奪人性命或自由,更動用黑道特務謀殺政敵或異議者。雖然現在難以想像,但當時國家暴力下還有人願意犧牲生命,只為爭取百分百言論自由,這樣情操要記住。

李永得指著分隔著兩邊的「永懷領袖文物展視館」與「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展表示,一邊是自由的靈魂,對抗另一邊展示的獨裁者,希望大家從鳥瞰的角度看待歷史,讓下一代知道今天的自由不是天上掉下來。

鄭南榕女兒鄭竹梅(攝影/廖昱涵)

鄭南榕女兒鄭竹梅(攝影/廖昱涵)

「國家文化如何記憶過去,代表國家期待怎麼樣的未來。在這裡不仰望威權獨裁,要直視自由的靈魂,要直接面對他們的生命故事。」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南榕女兒鄭竹梅致詞表示,自由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也不是當政者給予人民的,自由是一步又一步,生命之間相互的拉扯,有心痛、有流淚;有人犧牲生命的青春、有人是用性命換來的。

鄭竹梅說,台下坐著許多前輩,我們作為年輕一代,是否準備好往自由之路邁進?從紀念堂外走到堂裡,花了數十年,這只是開始,未來台灣自由之路怎麼走下去,取決大家的智慧和關鍵時刻意志力的展現。

如同展場裡的人們,鄭竹梅說他們也都是平凡人,是某人的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但在關鍵歷史的時刻,憑自由意志做出關鍵行動,這些行動也影響現在的我們。那未來?能期許自己在未來也在關鍵時刻做出關鍵行動?

鄭竹梅表示,希望這展場成為對話空間,帶著大家往前走,走向更自由的地方。

展場內複製《自由時代》雜誌社創辦人鄭南榕的自焚現場(攝影/廖昱涵)

展場內複製《自由時代》雜誌社創辦人鄭南榕的自焚現場(攝影/廖昱涵)

監察院長、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先是感念已殉道的鄭南榕:「感謝他追求百分百言論自由,希望臺灣社會不要忘記他當時堅定百分百的言論自由。」

陳菊說,臺灣歷經 38 年的戒嚴,真的是血淚斑斑,這個展覽見證 1945 -1992 年、共 47 年的獨裁統治時期臺灣人對言論、出版、集會等自由的勇敢堅持和追求,不畏懼威權的威脅,只為臺灣人能呼吸自由空氣,享受歲月靜好。

「歷史不能杜撰、強迫紀念某個人,真相會展露,堅持自由民主才會讓臺灣人永遠感念,不是勉強的、壓制的。」陳菊表示,國家人權委員會強調「轉型正義」的重要性,而臺灣的轉型正義才剛開始,還要對過去威權做很多檢討。她說,要繼續追求,轉型正義要做到有真正公平正義時,才能告一段落。

監察院長、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攝影/廖昱涵)

監察院長、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攝影/廖昱涵)

陳菊指出,彰顯轉型正義是再次提醒,所有自由民主得來不易。尤其現在很多假訊息、仇恨言論從不同媒介滲入社會,值得深思理解,針對要厚植臺灣思辨的能力的人權教育,國家人權委員會願意一起來努力。

陳菊說:「最後一定不是獨裁者勝利,一定是自由的靈魂像鄭南榕,活在所有人心中!」

「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展覽,以臺灣言論自由進程為主軸,依據1945年至今的歷史脈絡,分別以「言論箝制體制的形成」、「1945-1949年臺灣媒體浩劫與四六事件」、「1950年代《自由中國》與不分省籍的奮戰」、「1960年代言論窒息下無畏的身影」、「1970、1980年代黨外集體行動的挫折與突圍」、「1987-1992年最後一哩路的犧牲與衝撞」、「新時代的挑戰」等單元,呈現臺灣從人權黑暗到自由民主的艱辛歷程。

展覽中也人物特寫的方式,介紹多位在臺灣追尋自由之路上曾有特殊貢獻的重要人物,包括楊逵、雷震、傅正、殷海光、彭明敏、魏廷朝、謝聰敏、李敖、柏楊、黃信介、康寧祥、施明德、鄭南榕、李鎮源、陳水扁、許世賢、陳菊、艾琳達、呂秀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