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草看展覽中正紀念堂紀念了什麼緬懷崇拜蔣中正白色恐怖隻字未提

發佈時間 2021/4/6 09:30:29
最後更新 2021/4/14 04:32:11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今年是惡名昭彰的獨裁者、前總統蔣中正斃命46週年,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在昨(5)日率黨前往「慈湖陵寢」「謁陵」。除了「慈湖陵寢」,在臺北的精華地段也有一座不斷被各種儀式膜拜著的「中正紀念堂」。即使轉型正義呼聲不斷,這座紀念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加害者的威權象徵仍矗立,有三軍儀隊駐守,交接時對著銅像大喊「敬禮」,持續以國家的資源緬懷崇拜要為許多人命負責的獨裁者。位於紀念堂二樓的「永懷領袖文物展視館」,大至蔣中正的愛車、轎子,小至其家庭生活、愛吃包子和餛飩湯等瑣事都完整呈現,而上萬臺灣人受難的二二八事件僅用一個小展櫃模糊帶過,蔣氏父子統治下長達43年的白色恐怖更是隻字未提。

中正紀念堂充滿封建和黨國概念,卻是校外教學及外國旅客的熱門景點(攝影/廖昱涵)

中正紀念堂充滿封建和黨國概念,卻是校外教學及外國旅客的熱門景點(攝影/廖昱涵)

「中正紀念堂」位於臺北的精華地段,捷運站還有著不同於其他站的多國語言廣播,也證明了這裡對外國遊客的高人氣。中正紀念堂的沿革上寫道:「是為紀念先總統 蔣公而設立」,於 1976 年 10 月 31 日蔣中正 90 歲冥誕紀念日動工,並於 1980 年開放參觀。僅 40 年的歷史,便成為國定古蹟。

中正紀念堂是由行政院設立籌建小組,以原陸軍總司令部用地為基地,經費來自政府及各界捐款。由現場的告示牌可以得知,主堂體是由建築師楊卓成所設計,高度 70 公尺,由三層平台、主堂體及屋頂組成,並以藍白色調象徵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國徽。建築基座方形的平面,呼應「中正」二字,屋頂形體呈現「人」字形,直指天際,蘊含「天人合一」意義。正面階梯共 89 階,象徵蔣中正的歲數,是為了融合中華思想與紀念意義。

走上了 89 階的階梯,一側有著印著巨大中國國民黨徽的「御路」,通過宛如參拜帝王陵寢般的路程,可直達 4 樓的銅像大廳。

整點的三軍儀隊表演,莊嚴又整齊劃一的儀式,吸引不少民眾觀看,也是校外教學的熱門選擇。在疫情前,這也是外國觀光客來臺灣旅遊必逛景點(攝影/廖昱涵)

整點的三軍儀隊表演,莊嚴又整齊劃一的儀式,吸引不少民眾觀看,也是校外教學的熱門選擇。在疫情前,這也是外國觀光客來臺灣旅遊必逛景點(攝影/廖昱涵)

銅像大廳有著巨大的蔣中正坐像,高 6.3 公尺、全重約 21.25 公噸。抬頭一看,堂頂也印著巨大的黨徽,黨國的符號無所不在。每到整點的三軍儀隊表演,更是中正紀念堂的一大看點。代表著國家門面的禮兵,對蔣中正銅像大喊「敬禮」。用著整齊劃一的步伐及國家緬懷的儀式,不停提醒著後人,這位是「世界的偉人、民族的救星」。

文史工作者凌宗魁曾接受《沃草》訪問分析,中正紀念堂建築設計的細節充滿了「封建」和「黨國」的象徵元素。以放置著蔣中正大型銅像的堂體來說,設計納入中國北京「天壇」元素,而在主堂體左右兩側的兩廳院,設計則是參採中國紫禁城的太和殿、保和殿,散發出濃厚的中國封建帝王色彩。

凌宗魁說,而要進入堂體前必經的三段式階梯,象徵「三民主義」,現在掛著「自由廣場」四字的五門六柱牌樓,象徵的則是「五權憲法」,於建築中展現當時黨國體制的「中心思維」。

通往銅像大廳的階梯有 89 階,象徵蔣的年紀。一旁仿照古代帝王宮殿的「御路」,也有著巨大的中國國民黨黨徽,隨處可見黨國符號(攝影/廖昱涵)

通往銅像大廳的階梯有 89 階,象徵蔣的年紀。一旁仿照古代帝王宮殿的「御路」,也有著巨大的中國國民黨黨徽,隨處可見黨國符號(攝影/廖昱涵)

凌宗魁也說,以外國遊客的角度,看到中正紀念堂充滿封建、黨國色彩的建築、獨裁者的大銅像,還有三軍儀隊駐守、定時表演交接儀式,很難不產生「這個社會還把蔣中正當偉人崇拜」的想像。

走下 89 階的階梯,回到位於堂體二樓的蔣中正「永懷領袖文物展視館」常設展,幾乎佔了該樓一側一半以上的空間。展場內細數蔣中正的家庭生活、家居服、正式服裝、愛車、轎子、愛吃菜餚等瑣事,也記載得到多少徽章、軍事成果及國際的報導,並用一個大展廳描述對臺灣的建設、政策。

甚至在舊的展覽手冊中,也常見到「慈祥和藹」、「耿介性格」、「奠定今日國家富強、社會繁榮、民生樂利」等字句。從以前的展廳簡介,也不難發現這個展覽就是為了「參觀者可以深切體認蔣公經歷艱危、忠誠謀國、關注民瘼與推進時代精神」。

展場內充滿著蔣中正個人物品及崇拜,展場中不時出現為了尊敬所使用的「挪抬」、要求「肅靜」的牌子,讓整個地方充滿莊嚴隆重的氛圍(攝影/廖昱涵)

展場內充滿著蔣中正個人物品及崇拜,展場中不時出現為了尊敬所使用的「挪抬」、要求「肅靜」的牌子,讓整個地方充滿莊嚴隆重的氛圍(攝影/廖昱涵)

不過,造成臺灣好幾代人殞落的二二八及後續事件,僅用一個展櫃帶過,展板上指出:「(蔣)發表廣播講話,對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至堪痛惜,派國防部長白崇禧等人抵臺宣慰,詔告處理事件基本原則。」模糊的字句,規避了蔣中正於重大的二二八事件中責任。

根據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主編《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指出,蔣中正對臺灣民情認識不清,無法接納臺灣人士的建言,反認為臺灣人要求改革是意圖背叛中國,因此派兵鎮壓。蔣中正身為當時最高領導人,在他的支持下陳儀等人也才敢任意屠殺。

甚至普遍被認為要為二二八事件負責的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事後沒有被懲處,反在蔣中正的袒護下升任浙江省主席。屠殺高雄市民的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也在事件後被記大功與重用,還高升為臺灣省警備司令,並獲頒勳章。

從舊有的展冊,不難發現展覽的要旨便是傳達蔣中正的勤政愛民(攝影/廖昱涵)

從舊有的展冊,不難發現展覽的要旨便是傳達蔣中正的勤政愛民(攝影/廖昱涵)

而讓政治受難者家屬世世代代活在恐懼中的白色恐怖,以及蔣中正獨裁統治時介入審判高達四千次,甚至到「判死」才滿意的歷史事實。這些事蹟倒是都在歌功頌德的的「永懷領袖」展場內缺席。整個中正紀念堂,都沒有提到蔣中正違法介入審判,奪走許多受難者性命的問題。

在參展路線最後,牆上有著這麼幾句當代名人及媒體盛讚蔣中正的話語,讓觀展者的印象就停留在此:「蔣中正總統具有堅定正直的人格特質、巨大勇氣和深切政治信念。」、「在歷史激流中,親身嚐盡人生最大苦難,這經驗培養了他寬大的氣度和豐富深厚的人道精神」、「這位戰士身材消瘦、充滿抱負,一生征戰南北,雖然最後未遂其志,但他依其信念塑造歷史」。

這些稱讚、銅像和紀念物,都對被經歷過白色恐怖時期壓迫的臺灣人,是多麼的刺耳及諷刺。

中正紀念堂曾在前總統陳水扁任內短暫更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但繼任的總統馬英九隨後改回中正紀念堂(攝影/廖昱涵)

中正紀念堂曾在前總統陳水扁任內短暫更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但繼任的總統馬英九隨後改回中正紀念堂(攝影/廖昱涵)

註解

  1. 意思為皇帝所走的路,因為古代皇帝多乘坐轎子,宮殿常有著斜坡供轎子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