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沒有回頭路的美中對抗下,臺灣該如何自處?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尹麗喬,日前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個獨裁者,不能廣納雅言、周遭親信更只講他想聽的話,尤其習近平很喜歡用軟爛、聽話但能力不強的人,未來「後習近平時代」帶來的風險更是巨大。對於臺灣而言,面對又蠢又不理性、如同炸彈般的中國領導人,國防就更加重要,必須非常清楚讓對岸知道我們有決心、有能力,必須做到沒有任何模糊空間的程度。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尹麗喬(攝影/廖昱涵)
台灣國家聯盟及世界台灣人大會上(4)月 29 日召開「第 12 屆海內外臺灣國是會議」。除了邀請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的國安顧問波頓專題演講外,也邀請尹麗喬、民進黨國際部主任暨發言人謝佩芬、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與談「當前國際情勢下台灣的挑戰」。
尹麗喬指出,過去在民主與獨裁分野並不清晰下,臺灣面臨「邊緣化」危機,這個局勢在前美國總統川普時代展開美中對抗後改變。只不過川普走「單邊主義」,拜登上台後開始幫結派,如果說以前是一對一跟中國對打,那現在就變成大家一起圍毆中國,臺灣雖然脫離邊緣化,但也面臨新的地緣政治風險。
烏克蘭遭俄國入侵後,民主陣營正式誕生
尹麗喬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民主陣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在入侵前,所謂的民主和獨裁對抗,只是「美國的一廂情願」。例如歐洲和俄國還有很大的能源利益,並不想跟俄國撕破臉。甚至很多國家也認為,有些事情還是要跟獨裁國家合作,比如環境、氣候變遷,就必須和碳排放大國的中國討論。
基於民主陣營的各式分岐,尹麗喬指出,在烏克蘭被俄羅斯入侵前,所謂自由民主陣營就只是個空殼,表面上結盟,實際上並不團結。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才讓民主國家們驚覺:「已經打到門口,還講什麼經貿利益呢?」
尹麗喬評估,美中競逐非常激烈,趨緩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他形容,現在就是「管控衝突,然後各自回家磨刀,準備以後再拚」。

「當前國際情勢下台灣的挑戰」專題座談(攝影/廖昱涵)
在這情況下,臺灣就變成了軍事理論名作《戰爭論》所謂的「重中之重(Center of Gravity)」,意即在兩軍對抗時,攻擊對方的重心是打贏戰爭的方法。尹麗喬表示,這代表臺灣現在是美中競逐的關鍵,中國要贏就是處理臺灣、美國要贏也是處理臺灣,這也是臺灣需要提高警覺的地方。
中國領導人又蠢又不理性,該如何周旋?
尹麗喬認為,臺灣在美中和民主獨裁的對抗態勢之下,主要面臨三個風險:不理性領導人、後習近平時代、民主陣營的穩固性。
首先尹麗喬指出,中國像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尤其習近平更是個獨裁者、未能廣納雅言,周遭只講他想聽的話。
以中國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為例,尹麗喬說,中國的財政部長下台之後,慣例會接任中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執行長,但樓繼偉沒做幾個月就被撤換。經報導,原來是樓繼偉在聚餐時說了一句「習老闆不懂經濟」,就被踢走。
尹麗喬說,如果領導人是這種性格,有誰敢跟他說真話?對於臺灣而言,到底要怎麼跟中國周旋?
尹麗喬舉例,像是中國製造很多「灰色地帶衝突」,其實就他所知,北京很多人也覺得幹這種事情沒好處、反倒讓人反感。但是問題是,當北京沒人敢跟領導人說真話,那領導人就不斷做蠢事。
尹麗喬認為,如果中國要給臺灣壓力的話,那應該盡量反過來讓中國必須做出一些困難的選擇。他認為,可以跟美國談好,中國給臺灣多少壓力,美國相對就多做一點「象徵性」的東西給臺灣;如果中國搞封鎖,那就來讓臺灣來搞個 QUAD。
尹麗喬坦言,這講起來容易但很難執行。就臺灣自己能做的,面對不理性的領導人,國防就更加重要:「我們要非常、非常清楚,讓對岸知道我們有決心、有能力,完全不應該讓他有任何模糊的空間。」
「後習近平」的世界?繼位的軟爛領袖?
尹麗喬指出,還有一個臺灣及華府都談不夠的問題是:習近平以後的世界會怎樣?現在他當然是大權在握,但他把共產黨領導階層的更迭制度完全破壞了。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尹麗喬(攝影/廖昱涵)
如果習近平「去見馬克思」,他死後的中國會怎麼樣?尹麗喬說,目前現在看不到習近平的接班者,而習近平又很喜歡用一些軟爛、聽話但能力不強的人。他認為,這讓後習近平時代的風險是非常巨大,如果到時中國不穩的話,會不會有人覺得可以透過臺灣去鞏固國內政治?他強調,習近平物理上總不可能無止盡做下去,臺灣必須去思考這個問題。
尹麗喬認為,美中競逐下,中國要勝出非常難。對於中國而言,外有美國的壓制,家裡更隨時會起火。「用時間換取空間,其實臺灣還真的可能把中國給拖死!」尹麗喬認為,不要去碰這個炸彈,讓它自爆就好了。炸掉之後臺灣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民主聯盟穩固嗎?臺灣應趁現在「拉幫結盟」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的確全球的民主陣營開始結盟,但不一定特別穩固。尹麗喬也假設一個狀況,若 2024 的美國總統,是支持單邊主義的共和黨人,這個結盟還會存在嗎?
尹麗喬建議,臺灣其實能做的是,透過現在對抗的氛圍、美國也願意幫忙連結的契機下,盡量想辦法把這些不同的這些盟邦連起來。尤其要盡量去找地緣政治上價值重要國家做連結,譬如澳洲、日本、德國等等。
「不知道這種氛圍會多久,現在臺灣要抓緊時機,多做一點外交!」尹麗喬認為,就算未來美國真的要走單邊主義,那到時臺灣還是能夠獨立處理這些重要國家的關係。
尹麗喬最後分享,其實在國外跟人講臺灣的情況,最容易引起共鳴的就是愛爾蘭人。因為愛爾蘭跟英國打了 800 年才獨立,尤其現在北愛爾蘭還是英國的一個部分、尚未完全獨立。他呼籲,別人都等了 800 年,臺灣人應該要有戰略定性,要繼續保持聰明與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