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改名臺灣隊 法律學者林佳和先處理認同困境再問體育界為何不跟進

發佈時間 2021/8/25 10:44:16
最後更新 2021/8/25 10:48:43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2020 東京奧運再度掀起「臺灣隊」與「中華隊」的論戰。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 19 日於講座中指出,Chinese Taipei 是在 1981 年「洛桑協議」所定下的,要改名在法律上簡單,但卻是個複雜的政治問題。面對改名,林佳和自認沒有好的解方,畢竟牽涉太多面向,但臺灣若沒有結構性的改變,就希望依靠外力像是直接由國際奧會執委會解決,不是有效的辦法。臺灣內部應該去根本處理自己面臨的政治、認同困境,再來問體育界為何不跟進?或許到時體育界的名稱就不會再是個問題。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19 日舉辦講座,邀請林佳和分享「參與奧運與政治:國家認同的『夢想舞台』」。他指出,國際媒體在這次東京奧運,彷彿發現新大陸一般,發現原來臺灣在奧運上叫做怪異的「Chinese Taipei 」。事實上,從 1981 年洛桑協議到現在,臺灣從 1984 年洛杉磯奧運第一次以 Chinese Taipei 之名參加奧運到現在已經 36 年。

到底「Chinese Taipei 」之名從何而來?必須先從奧林匹克委員會講起。林佳和介紹,目前被熟知的國際奧會「IOC系統」,是一個設在瑞士洛桑的私人組織,並不是國際公法下的單位,在各大州都有洲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例如:歐州奧會、亞洲奧會等。另外,單項運動也有國際聯盟(IFS),例如國際足總 FIFA 等。因此,各國也要有個單項協會,例如面對國際足總,臺灣有個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但僅此一家能獲得國際認可,也就是基於「國際運動組織之單一壟斷原則」。

林佳和說,各國基於國際運動組織之單一壟斷原則,只能有一個代表團參與奧運。所以臺灣隊並不是政府的,雖然很多經費確實來自於國家。而國際上的運動舞台不是只有 IOC,但確實是最重要的,其他還有像是世大運系統的國際學校體育總會 ISS,和 IOC 屬於不同系統。但臺灣仍只能被稱作 Chinese Taipei ,因為各個系統都跟著 IOC 走。

國際奧會系統(圖片取自:林佳和 PPT)

國際奧會系統(圖片取自:林佳和 PPT)

雖然國際奧會跟國家奧會都是私人組織,但不可諱言深受各國政府跟國際局勢的影響,也造就了現今的 Chinese Taipei。

綜觀臺灣、中國在奧會上的糾纏,1952 年的芬蘭赫爾辛基奧運,IOC 歡迎臺灣、中國都參加,但臺灣拒絕參加。1956 年澳洲墨爾本奧運,兩國都參加,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臺北不出、北京不入」,於是北京代表團退出,官方稱臺灣 Formosa。1960 年羅馬奧運,IOC 以「ROC 僅控制臺澎金馬」為由,限定臺灣只能用 Formosa 或 Taiwan 參加。但中華奧會代表團深表憤怒,開幕式上舉牌抗議,只因為自己想被叫 China。

1964、1968 年奧運,IOC 文件稱臺灣 Formosa/Taiwan,但勉強同意臺灣自稱「中華奧會」。1968 年,運動員紀政得到女子 80 公尺跨欄銅牌,IOC 年會通過臺灣可使用中華民國名稱。會如此順利,是因當時中國正深陷文化大革命,自顧不暇。

林佳和指出,1971 年阿爾巴尼亞提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席次案,美國則提出雙重代表,曾有以 Formosa 之名讓臺灣留下的方案。但遭中國國民黨政府代表宣示「漢賊不兩立」拒絕。從此以後,「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失去會員資格,再也沒有人可以在聯合國代表臺灣發聲。而「漢賊不兩立」也造成臺灣往後在奧會的重大影響。

林佳和評論,蔣中正所謂「漢賊不兩立」,但歷史上都是「賊立我不立」,形同自己認輸。圖為聯合國第 2758 號決議通過後,坐在中國席位上開懷大笑的中國外交官(圖片取自:<a href="http://english.cctv.com/2016/10/26/ARTIObd6OIXp4CS1eYdM8Q4W161026.shtml">新華社</a>)

林佳和評論,蔣中正所謂「漢賊不兩立」,但歷史上都是「賊立我不立」,形同自己認輸。圖為聯合國第 2758 號決議通過後,坐在中國席位上開懷大笑的中國外交官(圖片取自:新華社)

中國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轉向國際舞台,臺灣的種種麻煩就來了。1972 年慕尼黑奧運,是臺灣最後一次以「中華民國」名義參加。 1976 年蒙特婁奧運,IOC 不反對臺灣使用中華民國,但加拿大政府建議我們使用臺灣。最終,IOC 支持主辦國加拿大決定。但當時中國國民黨政府認為「叫臺灣是污辱我們」,於是把在日本機場候機、正準備參加奧運的運動員全數召回。

1979 年,IOC 於蒙特維多年會,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會籍。當時國際奧會委員徐亨,建議用中國使用「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Peking」、臺灣使用「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Taipei」名稱。IOC 同意,但中國拒絕,拒絕承認有兩個中國。1979 年,IOC 執委會通過中國奧會、中華台北奧會名稱, 徐亨開始對 IOC 興訟。

1980 年,因應臺灣問題,IOC 大動作修改憲章,各國奧會代表團不再是使用國名、國旗、國歌,全部改為會名、會旗、會歌,且國家奧會名稱更改要經過執委會同意。不過,林佳和補充,但其實全世界各國代表隊的會旗、會徽、會歌,都是用自己國家的國旗、國徽等,唯一不是用國旗、國徽的就只有臺灣。

1981 年,由 IOC 主席、西班牙籍的薩馬蘭奇跟中華奧會主席沈家銘簽訂「洛桑協議」,臺灣正式接受 Chinese Taipei 的名稱。1989 年,時任中華奧會秘書長的中國國民黨立委李慶華,和中國奧委會代表何振梁簽署「香港協議」,正式同意臺灣把 Chinese Taipei 中文翻譯叫「中華臺北」。

但林佳和指出,這屆 2020 東奧無一例外,中國媒體全部改稱臺灣爲「中國臺北」。等於中國根本也不在乎香港協議。

林佳和建議,要改名臺灣隊需先從臺灣人自身的認同著手。但根據陳文成基金會統計,大部分電視臺報導 2020 東奧使用「中華隊」名稱的比例都高過於「臺灣隊」(製圖/沃草)

林佳和建議,要改名臺灣隊需先從臺灣人自身的認同著手。但根據陳文成基金會統計,大部分電視臺報導 2020 東奧使用「中華隊」名稱的比例都高過於「臺灣隊」(製圖/沃草)

令人尷尬的 Chinese Taipei 到底該怎麼辦?林佳和指出,很多事情若沒有結構性的改變,就希望例如透過直接丟給執委會通過,那個條件不會成就。別忘了,2018 年的東奧正名公投是沒有過的,這些人不支持的理由到底是什麼?是認為「中華臺北」很美?還是認為運動員的權益比較重要?或不覺得尊嚴是問題?

長期投身體育活動的林佳和也觀察到,的確有很多運動員反對東奧正名公投。也不能責怪運動員,畢竟青春有限,的確會擔心自己苦練也擁有水準,卻不能參賽。但有趣的是,在運動員的圈子中很少發現有所謂的「統派」,每個人都認為臺灣就是臺灣,是一個獨立個體。

但臺灣體育界跟中國的交往非常密切,中國的很多優秀教練來臺訓練運動員,交流非常頻繁。「我常常會從中嗅出某種尷尬」林佳和指出,交流中大家都清楚你是你、我是我,彼此尊重。可是我們都知道,碰到某種政治議題就不要講。

林佳和坦言,他目前沒有好的解方。因為這牽涉太多面向,包括認同、利益、政治等,需要時間解決。也許,臺灣人應該去根本改變臺灣自己面臨的政治處境,再來問為什麼體育界不跟進?到時或許名稱就不會再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