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今尷尬的國際處境從何而來?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日前導讀由大量解密檔案寫成的《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解釋台灣被捲入近代國際情勢變革,從日本殖民地、中國代管邊疆島嶼、主權未定,到國際唯一承認「中華民國」代表地區,也就是「中華民國台灣」,再因國民黨政府拒絕以 Formosa 名稱留在聯合國的方案,以致聯合國第 2758 號決議讓來自台灣的代表離開聯合國,至此開始,「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失去會員資格,再也沒有人可以在聯合國代表台灣發聲。林佳和解說台灣人在近代「且戰且走」的處境,鼓勵台灣人瞭解自身歷史,從歷史檔案認識 1940 到 1950 年之間,台灣被塑造成「意外的國度」的那段「大難臨頭的時代」。
台灣為何是「意外的國度」
林佳和 8 月 27 日在慕哲咖啡導讀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林孝庭的作品《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解讀近代歷史如何將台灣推到如今特殊處境,並解釋台灣為何是「意外的國度」。
近代第一個決定台灣命運的重大時刻,是 1895 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林佳和指出,早在甲午戰爭爆發數年前,日本人就已預料到中日終須一戰、確信將取勝,並思考日本要藉這場戰爭得到什麼。這時是台灣第一次正式出現在日本文獻。
台灣割讓後,中國官方——清、蔣介石,或毛澤東,都不認為台灣屬於中國。在二戰之前,蔣介石和毛澤東都發表過希望台灣脫離日本獨立的談話,直至 1943 年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才提出「台灣應該歸還中國」,在美國總統羅斯福護航下,將「日本戰敗,台灣、東北必須歸還中國」加入「開羅宣言」,這是「台灣歸還中國」第一次出現在國際文件上,而開羅宣言有無國際法效力,至今爭議,台派認為,開羅宣言只是「宣言」,不具國際法效力,前總統馬英九則「最愛講開羅宣言絕對有效」。
兩年後的波茲坦會議間接承認開羅宣言,但並未明確談及台灣安排。後來,美國投下原子彈,日本隨後在 1945 年 8 月 15 日發出「降伏文書」,向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投降,但降伏文書並未提及台灣歸還中國。
國際法文件皆未提及台灣主權轉移的對象
林佳和提到,中華民國在台灣日治時期,在台灣設有領事館,「大家知道,不同國家之間才會有領事館」。戰後,日本在 1951 年和同盟國簽署《舊金山和約》、1952 年簽署《中日和約》,放棄台灣、澎湖主權,但皆未提及主權轉移的對象。因台灣主權未定,有人提出中華民國以物權法理的「無主物先佔」原則獲得台灣主權,台派則指出二二八事件發生明顯違背「無主物要和平佔領」原則來駁斥。也有人說台灣在二戰後歸還中國,但國際法上真的沒看到確切文件。
中國國民黨來到台灣之後,美國對行政長官陳儀非常失望以致要求撤換陳儀。同時,國共內戰爆發,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不斷接到蔣介石和以宋家為首的中國四大家族腐敗的消息,傳聞杜魯門怒而說出「他們一家都是賊」,認為「蔣介石政府不值得救」。當時美國認為蔣介石佔領台灣將失敗,更在徐蚌會戰國民黨慘敗之後,預測中國將回復民初局面,開始探詢美國應該支持哪個軍閥。
而蔣介石知道已無法固守中國,一度想逃到西北,但選擇西北會無法避免蘇聯的壓力;列入考慮的海南島則是桂系軍閥的天下,「只用嫡系不問能力」的蔣介石和桂系水火不容;1949 年時仍想逃到雲南,但雲南省主席盧漢希望美國支持雲南獨立。台灣省主席陳誠建議以台灣做為「復興中華民族的堡壘」,還被蔣介石駁斥台灣「不過我國一託管地」。
一次次國際事件決定台灣命運
當時美國已經不願再協助國民黨,杜魯門把希望寄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會和南斯拉夫一樣,與蘇聯水火不容。但歷史充滿了意外,1950 年,幾乎決定台灣今天格局最重要的國際事件:韓戰爆發。
從此,台灣被帶進冷戰框架,台北做為中華民國唯一合法代表至今。韓戰時,蔣介石曾向美國提議國民黨軍隊跟隨美軍越過鴨綠江被拒,再提議派兵從中南半島反攻雲南也被拒,從此失去反攻最後契機,隨著《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國際社會表明只支持「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僅在法理上代表全中國,林佳和對此表示,「美國協調出國際法上,法理和事實最嚴重的脫離」。
1971 年的聯合國第 2758 號決議再一次影響台灣命運,國民黨解釋成「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台派則認為是「中華民國被逐出聯合國」。當年,阿爾巴尼亞提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席次,美國無法擋下提案,便去與東歐共產國家陣營溝通,當時在美國提議下,曾有以 Formosa 之名讓台灣留下的方案,但被國民黨政府代表拒絕,以致聯合國第 2758 號決議讓來自台灣的代表離開聯合國,至此開始,「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失去會員資格,再也沒有人可以在聯合國代表台灣發聲,導致台灣現在尷尬的國際地位。
林佳和解釋,台灣的命運取決東亞乃至世界局勢,在一次次國際事件影響下,「這個島上的人被逼得且戰且走」,從日本殖民地,變成二戰後中國新收復的邊疆島嶼,再成為自由中國所在地與反共中樞,又在往後 20 年成為國際社會的「中華民國」,戲劇性的過程讓台灣走向如今「意外的國度」。
林佳和表示,《中日和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讓中華民國僅限台灣,早已解構台北在 1949 年後宣稱代表中國的政治神話,本書作者林孝庭重新解析 1940 到 1950 年代「中華民國台灣」的形塑,從大量解密檔案去重現那個「大難臨頭的時代」,了解台灣今日的國際地位,「讓檔案說話」,而不再拘泥於官方或個人主觀的詮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