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粉紅認為《三體》在辱華?習近平為何要淡化「文化大革命」錯誤?
文/何宇軒
由中國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原作、經影視串流平台 Netflix 改編為真人影劇的《三體》在日前上映,而開頭的第一場戲就是文化大革命;雖然 Netflix 並未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但仍引發中國網友熱議;有人翻牆觀賞後,認為該劇是利用文革元素「貶低、詆毀中國」。然而在中國,文革的話題其實不全然是禁忌,在 90 年代由中國導演執導的電影中,例如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張藝謀的《活著》,也都有文革的描寫。在中共官方論述中,更已經認為文革是一項「錯誤」。究竟官方對文革的論述從 80 年代至今,是否產生變化?官方與民間,對於文革的認知,又有怎樣的落差?
研究中共黨史的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李福鐘認為,習近平沒有推翻過去認為「文革是一場錯誤」的論述,但已經對這樣的錯誤加以淡化;而淡化文革、推崇毛澤東的作法,就是要合理化習近平自己各種打破制度的行為。
文化大革命是 1966 年到 1976 年間,由當時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發起的群眾運動;他號召人民「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確保無產階級專政,但運動之後面臨失控,期間有一群狂熱的毛澤東思想信徒組成「紅衛兵」,對學校負責人和思想有「問題」的老師加以批鬥,包括拳打腳踢,甚至以皮鞭抽打之後,再遊街示眾等,造成許多知識份子傷亡。在《三體》的開場戲中,女主角葉文潔的物理學教授父親因為在課堂講授《相對論》,但紅衛兵認為《相對論》是愛因斯坦提出,而愛因斯坦又協助美國發明原子彈,因此將葉文潔的父親當眾毆打致死。
在文革結束後,中共官方對於文革的定調,呈現在 1981 年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第二個歷史決議」)中;文中對於文革的描述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而對關鍵人物毛澤東的評價,則是「他(毛澤東)雖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李福鐘表示,「第二個歷史決議」把毛澤東評價為7分有功、3分有過,但至少對於文革的態度是否定的、承認文革就是一項錯誤。
既然官方曾經對文革有這樣的看法,那民間的觀點又是如何?李福鐘說,他曾經在 90 年代擔任記者、外派中國採訪,當時他接觸到一些民眾,在文革年代,大約是 20~30 歲的年輕人,也有人曾經被下放到農村。他們這一代經歷過文革的人,對文革的觀感都非常負面;李福鐘認為,「第二個歷史決議」反映的也是這種思潮,意即認為文革是錯的、中國應該要改革開放。
但文革結束至今已經近 50 年,已經有一大部分的民眾沒有親身經歷過文革。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表示,不管是「小粉紅」,或是一般中國民眾,他們其實知道文革在那個年代,帶來一定程度的浩劫;民眾知道文革是不好的,可是當外界在檢視這一切的時候,他會連帶把自己也放在整個共同體裡、把那個時代的背景、與整體的中國、中共政權、領導的錯誤、歷史的錯誤等等,都連結在一起、也把自己圈在裡面。
再加上習近平執政後,也善用數位的力量,加強民粹主義的運作,所以才有「小粉紅」這樣的現象出來。當中國內部對相關議題的討論,越來越緊縮時,黨中央又善用民粹的模式,讓這些小粉紅更加站在政治正確的路上。
但另一方面,吳瑟致也質疑,這些小粉紅的反應(批評電視劇拍出文革),真的是基於對國家的認同、希望不要因此詆毀中國的形象嗎?或者,他們只是站在一個政治正確的角度,做這樣的論述?「假設今天中國內部政治出了問題、出現很大的轉變,或這些小粉紅,從外部獲得更多資源的時候,那他們的路線會不會改變?」
既然民間對文革的態度有世代的落差,那中共官方的論述,是否又產生變化?事實上,習近平在 2023 年 12 月《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 130 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毛澤東的歷史功過時表示,「我們黨已經做出了全面評價,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的錯誤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所犯的錯誤」,從內容看來,似乎沒有脫離或顛覆「第二個歷史決議」的論述。
李福鐘認為,習近平雖然沒有要推翻先前的論述,但仍有刻意淡化的現象;「他當然也還是否定文革,沒有想去推翻歷史決議,但可以看得出來,他對文革沒有太大的痛恨,這是我比較訝異的地方」。李福鐘進一步分析,習近平在那篇講話中,全力捧毛澤東,反觀對文革的錯誤,就只提到那麼一句話而已,比例明顯有差異;他認為習近平將會把中共黨史的論述,做重新整理,而且在整理的過程中,會去貶抑、淡化,40 年前所通過的「第二個歷史決議」,重新拉抬毛澤東的地位。
李福鐘進一步認為,習近平捧高毛澤東,就是要正當化、合法化他自己的路線、才有利習近平繼續掌握權力,例如他的三連任等破壞制度的做法。當年毛澤東擔任中共黨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一路當到死為止」,而鄧小平在 1980 年代,則推動了幹部年輕化、廢除幹部終身制,建立接班制度等,習近平卻一直在打破這些規矩;在 2022 年的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習近平也打破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派系共治的狀態,整個政治局的常委,全都是他的人。
吳瑟致也提醒,雖然中共當年稱文革是個錯誤,但不能用類似「轉型正義」的概念去解讀,意即中共並不是真的在檢討過去的錯誤;在論述上,中共認為,這個錯誤是在於政治的動員、所引起的社會紛爭、動員後所產生的社會效果,但不是在一開始的決策。因為如果檢討到決策的話,那包括毛澤東等當時的中共黨政高層,都會被歸到歷史錯誤的那一邊,這會影響整個中共的領導接班,或政權的延續。
吳瑟致觀察,習近平從第三任期開始,對於過去歷史層面的檢討,比前面幾位領導人都更加緩慢,甚至完全沒有任何動向;至於習近平在 2021 年推出的《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又稱為「第三個歷史決議」),吳瑟致認為,習近平是試圖在畫下紅線;這意味著,在紅線之前,對於中國、中共過去的歷史,或許有一定程度的討論空間,但是當「第三個歷史決議」出來後,就要以習近平確立、定性的、對於歷史發展的解釋,作為最基本的論述基礎。「畢竟威權國家的領導人會擔心,當檢討到領導人或集體的時候,一旦他們自己也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時,他的錯誤也會被後人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