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喊反攻大陸只是口號 史丹佛學者揭美國在韓戰時遊說蔣反攻大陸他卻拒絕

發佈時間 2022/5/24 10:26:17
最後更新 2022/5/24 10:52:18

【沃草】特約記者何宇軒報導

中國國民黨政權過去長期喊「反攻大陸」,並當作獨裁統治臺灣的理由,但國民黨的「反攻大陸」到底是喊真的還是假的?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林孝庭指出,韓戰期間,美國希望蔣介石反攻大陸,以開闢第二戰場,分散中共注意力,減輕美軍在朝鮮半島的壓力;當時美國政治人物甚至不斷來臺灣遊說,並承諾願意給予武器彈藥支援,反而這時蔣介石卻拒絕、不願意反攻大陸。林孝庭認為,「反攻大陸」只是蔣介石對外喊的口號,他真正目的是要鞏固國民黨在臺灣內部的統治。

中國國民黨政權以反攻大陸為由要臺灣人服從蔣介石領導的宣傳壁畫

中國國民黨政權以反攻大陸為由要臺灣人服從蔣介石領導的宣傳壁畫

政治大學歷史系及全球傳播與創新科技碩士學位學程,在上月27日共同舉辦「分歧的同盟:美台關係與亞洲冷戰史」(Taiw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Hidden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in Asia: Divided Allies)線上座談會,邀請以《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一書聞名的林孝庭演講,他即將出版和演講題目一樣的英文新書。

林孝庭說明,韓戰期間,其實原本蔣介石有機會反攻大陸,但蔣卻為了鞏固在臺灣的統治,不願出兵。林孝庭說,其實美國杜魯門政府原本打算放棄國民黨政府,不打算介入國共戰爭,讓中共解放臺灣,並希望美中關係正常化,沒想到韓戰爆發,中共又以志願軍名義參加韓戰,讓中美變成仇敵,於是杜魯門又重新與蔣介石打交道。

特別是在韓戰期間,美國希望蔣介石反攻大陸,因為可以開闢第二戰場,分散中共注意力,減輕在朝鮮半島的軍事壓力。當時美國政治人物不斷來臺灣遊說,並承諾願意給予武器彈藥,反而這時蔣介石不願意反攻大陸。林孝庭認為,反攻大陸只是蔣介石對外喊的口號,他真正目的是要鞏固國民黨在臺灣內部的統治。

要到韓戰停戰後,蔣介石才意識到臺灣戰略地位恐怕有所減損,這時才希望美國支持他反攻大陸。當時中國內部發生大饑荒,蔣介石認為是反攻大陸的好機會,但當時美國甘迺迪總統,有意改變對華政策,採取「兩個中國」;蔣介石擔心這會動搖他的權力正當性,所以積極動員,希望反攻大陸,反而是美國覺得沒有成功的希望。

宣傳「反攻大陸」與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取代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壁畫

宣傳「反攻大陸」與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取代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壁畫

對於生長在70年代之前的臺灣人來說,「反共抗俄」是經常聽到的口號,但事實上,蔣介石早在60年代就已經與蘇聯展開秘密外交,希望在蘇聯支持下「反攻大陸」。林孝庭說,蔣介石藉由與中共、蘇聯的秘密往來,對美國大打「中共牌」、「蘇聯牌」。而蔣介石政權喊了20幾年反攻大陸,最大的困擾竟然是不知要如何告訴民眾,「我們已經沒有要反共抗俄了!」

關於國共的接觸,林孝庭說,其實在1958年的823炮戰,國共之間打得最火熱的時候,也是兩岸秘密接觸傳聞最高的時候。當時北京透過香港,與臺灣高層進行秘密溝通,中共方面告訴蔣介石,如果他不再依賴美國軍事上的支援,中共願意保證不會再攻佔金門馬祖外島,也會把大陳島歸還給臺灣。後來美國中央情報局得知此事,非常震驚,在美國的壓力下,蔣介石只好出來召開記者會,告訴全世界,中華民國一定堅守反共,不會跟對岸有任何秘密接觸。

在 1958 年 10 月底,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來到臺灣,要求蔣介石放棄以軍事手段反攻大陸、一定要以政治手段來推動所謂光復大陸的政策,但蔣介石不願意,他認為,在美國施壓的情況下,若適時保持與對岸接觸的傳聞,可以給美國帶來外交上的壓力。畢竟當時處於冷戰的高峰,美國政府絕不允許臺灣與中共有秘密接觸。

當時毛澤東也透過密使告訴臺灣,他們會轟炸但不佔領金門馬祖外島,因為中共理解到,讓金馬外島留在中華民國政府手上,有利於製造「一個中國」的局面;其實美國就是希望蔣介石放棄金馬外島,若只有臺灣與澎湖,這樣就是「一中一台」、「兩個中國」。毛澤東與蔣介石都堅持「一中原則」,反而造成兩岸的默契,讓金馬外島繼續留在蔣介石手上,讓「一中原則」成為一種「未完成的內戰」的概念。

中國民黨政權和中國共產黨政權對抗的前線馬祖,刻有「反共抗俄」「殺朱拔毛」壁雕的碉堡。攝影:薛翰駿

中國民黨政權和中國共產黨政權對抗的前線馬祖,刻有「反共抗俄」「殺朱拔毛」壁雕的碉堡。攝影:薛翰駿

另一方面,蔣介石也認為,如果美國不願意幫助他,但蘇聯願意幫助,或許可以試看看。因此在60年代,中華民國與蘇聯展開了秘密接觸。當時中、蘇共對於共產主義的路線不合而分裂,甚至還打了一場邊界戰爭。基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想法,中華民國與蘇聯透過各種管道開始接觸。因此,雖然蔣介石喊了幾十年反共抗俄,其實在60年代,中國國民黨政權已經背著美國展開秘密外交。從1964到70年代初期,雙方甚至談判到怎樣軍事合作、臺灣需要哪些武器,甚至蘇聯還可以派遣顧問到臺灣訓練軍事人員等等。

「蔣介石向全世界表現自己是反共強人的形象,但早在60年代初期,他私底下就跟蘇聯慢慢接觸,希望讓蘇聯幫助他回到中國大陸」;林孝庭說,他自己生長於70年代,是標準的蔣經國世代,在生長過程中,常看到反共抗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標語,高舉著「蘇聯是我們最大的敵人」,然而蔣介石卻在日記中提到,他最大的麻煩就是,「他在臺灣喊了20年的反攻大陸,現在要如何教育老百姓,不再反共抗俄?」

林孝庭總結認為,許多美國人不曉得這段歷史,認為臺灣是中美正常化過程的受害者,但其實臺灣已經在60年代展開反擊,透過與蘇聯接觸、與兩岸密使的傳聞,希望能反擊美國、極大化外交選擇。但打這些牌要有效,前提是美國需要臺灣。當美國開始轉變國際架構時,這些牌就失靈了。

林孝庭也提到,會出新書的原因,是因為過去幾十年來,美國學者只要一談到臺美關係,都傾向去談負面的那一面,像是1950~70年代,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打交道時,從艾森豪、甘迺迪到詹森總統,為了圍堵共產黨,堅持要支持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卻讓美國付出很大的代價,包括九三砲戰、八二三砲戰,美國差點都被蔣介石的政策拖下水,要跟中共作戰,也讓中美關係晚了好幾十年才正常化,一直到70年代末期才建交。

林孝庭強調,任何政策都有正反兩面,這本書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從當時臺灣領導人的角度,例如從解密的兩蔣日記、臺灣的國史館檔案,理解當時臺灣的高階領導人怎麼看待台美關係,而且未必是西方學術界所想像的。

而有聽眾關心本書是否會有中文版,林孝庭解釋,由於相關的權利在出版社手中,他也無法給予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