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不交產品配方遭中國禁運 民進黨團籲國民黨同聲譴責別再唱和中國

發佈時間 2022/12/12 08:34:42
最後更新 2022/12/12 08:34:44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中國政府先是於上週突襲式禁止臺灣多項水產品,上週五(12/9)晚間更禁止金酒、台酒、金車等酒類產品。民進黨團今(12)日召開記者會,呼籲面對中國霸凌式的經濟打壓,中國國民黨莫再唱和中國,應同聲譴責。民進黨團副幹事長黃世杰指出,中國過去一年來在產品重新註冊規範上,不僅臨時要求臺灣由線上改書面審理、補件時間硬是比截止日提早一年,補件時甚至要求廠商交出配方,現在更突然禁止進口,顯然是經濟霸凌。黃世杰指出,面對補件,政府也多次向中方詢問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認可?但都遭中國不讀不回。

民進黨團召開「中國經濟霸凌,國民黨勿隔空唱和」(圖片取自:民進黨團直播)

民進黨團召開「中國經濟霸凌,國民黨勿隔空唱和」(圖片取自:民進黨團直播)

郭國文引述《聯合報》頭版指出,面對臺灣水產品和一般商品重新註冊受到中方阻饒,媒體強烈質疑政府未有實際作為。但事實上,政府從去年就開始輔導近千家廠商,反倒中方沒有任何具體理由退回申請,退件率高達 75%。

郭國文說,中國明顯違反 WTO(世界貿易組織)原則,如同形成貿易障礙,當臺灣受到不公平待遇,在野黨卻隔空呼應霸凌國,稱政府無作為,讓人非常不解,真正沒有作為的是片面停止溝通的中國。

黃世杰說明,媒體報導兩天內大逆轉,一開始相信假消息說政府沒有積極輔導參與,但經查證發現,中國在 2021 年 4 月正式發佈進口產品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時,臺灣政府早在 8 月就設立專區平台輔導業者,從 10 月開始,就依照國內業者意願協助辦理註冊。

黃世杰指出,截至目前 2021 年 10 月,食藥署已輔導 3232 件。但中方從 2022 年實施以來,先是在 3 月時突襲性表示,全世界都可以線上申請,唯獨臺灣要送紙本申請。雖然這是不公平合理的貿易障礙,但臺灣政府和業者也都配合補件。此外,補件期限也突然被縮短,相比其他國家 2023 年 6 月才截止,硬生生提前了一年。

民進黨立委、黨團副幹事長黃世杰(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民進黨立委、黨團副幹事長黃世杰(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黃世杰表示,在政府輔導的 3232 件裡面,中國沒有任何具體原因退件 2409 件,其中合格註冊有 792 件,另外廠商自行註銷、放棄的有 31 件。

細看被中國退件的原因,黃世杰指出,其中有 621 件表示「文字不合要求」,但從媒體報導,廠商根本都不知道中方標準為何。其餘像是「企業申請書不合要求」499 件、「產地聲明不符合要求」352 件、「未按要求提供註冊文件」40 件等等,也都是相同情況。顯示臺灣政府或業者都積極配合、協助,但中方單方面停止溝通。

包括鳳梨酥廠商佳德就指出,中方補件內容具體要求到原料來源、配方、廠房配置,已經涉及營業秘密,等於讓他們知難而退。也例如臺灣菸酒公司、金門酒廠公司,分別在去年底已陸續取得註冊合格編號,但今年 8 月又被要求補件,而上週又突然編號失效。尤其,金酒上午查詢時還是合格狀態,下午就突然顯示暫停進口中國。

黃世杰指出,中國這個新的註冊管理規定,在 WTO 就受到美國、歐盟乃至於非常多國家, 9 次要求修正不公平貿易障礙。對臺灣,中國甚至採取更嚴格、更不公平待遇。中國海關單方面作為,都顯示以行政缺失之名,行經濟制裁之實。他也呼籲在野黨要明察事實,共同針對不合理的措施發表看法,不要隔空唱和中國不合理、違反自由貿易的作為。

民進黨立委、黨團副幹事長林靜儀(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民進黨立委、黨團副幹事長林靜儀(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民進黨團副幹事長林靜儀指出,中國的經濟霸凌不是第一次,也並非只針對臺灣。她舉例,澳洲到目前還在抗議 2020 年起中國片面對澳洲小麥、葡萄酒、煤炭做出不友善且不符合國際貿易常規的做法。另外,立陶宛物產在去年 12 月也在沒正式通知和理由下,就突然不能進口中國。歐盟在這個月的 WTO 會議,還持續幫立陶宛提出抗議。

林靜儀說,中國的經濟霸凌,其實對臺灣人而言並不陌生,像是七月時臺灣芒果不能進口中國,原因竟是「臺灣芒果得了武漢肺炎」。她說,中國這樣想禁就禁,即使加入 WTO 也不遵守規定,目前中國還積極想加入 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相信就算真的加入也不會遵守規則。

林靜儀呼籲行政院,要協助廠商開拓全球更好的財源和市場,也必須保護廠商的商業機密和商譽不受特定市場損害。郭國文也呼籲,中國式經濟霸凌持續發生,行政院應該積極部署,去除不友善市場的商業依賴。

面對中國又出經濟打壓老招,無預警禁止臺灣食品進口,目前遭中國「退件」的 2409 食品廠商,前三名分別是水產品 887 件、飲料類 123 件、餅乾類 110 件。不過已有1800 多家、約 7 成 5 業者表明拒絕補件,認為中國申請程序過於刁難,或已轉往擴展其他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