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清華大學讓中國組織「清華海峽研究院」進駐,引起教育部長潘文忠宣示全面嚴查重罰。今(10)日民進黨立委范雲與民團「經濟民主連合」召開記者會質疑,清大接受中資捐助疑似非頭一遭。范雲指出,清大曾接受宣稱為瑞士背景的「海納百川區塊鏈商學院」及「眾勤法律事務所」捐助千萬。但該商學院被發現背後具中國官方色彩,最後改為由眾勤事務所獨家捐款。但經查,眾勤的所長,卻又正巧是瑞士海納百川臺灣分公司創辦人,其實彼此關係密切。她指出,這可能是另種中國透過民間單位繞道進入臺灣的模式,呼籲應全面調查各大學的情況,立法防範中國透過民間商業公司滲透校園,別再拿「學術自由」當擋箭牌。

范雲指出,當全球發現區隔紅色生產鏈的必要性,但國家重點培育的清華大學,居然成為國安高科技的可能破洞。尤其,立法院上個會期才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相關條例,建立產學合作管道,重中之重就是半導體產業。她抨擊,清華大學得到國家的支持,成立半導體學院,拿到了國發基金,也就是人民納稅錢來做國家重點產業的人才培育,面對開放中國組織進駐校園,不應再繼續說謊。
范雲批評,清大完全撇清責任。清大發聲明推給了清大校友會,清大校友會推給了提供轉租的「自強基金會」。自強基金會宣稱最近因疫情,海峽院沒有運作。但清華海峽研究院的新竹辦公室在臺設立後,其官網有很清楚提到,清大副校長吳誠文有去參加開幕儀式。雖然目前這個網頁疑似在上禮拜突然被下架,但清大副校長去參加揭幕,難道只會是個路人甲的身份嗎?
曾任大學教授的范雲也點出,這次清大將責任推給清大校友會。然而目前的法規中,其實校友會在國立大學校長遴選中扮演重要角色。就如同這次事件,校友會可以用旗下的「自強基金會」當白手套。
范雲指出,中資的捐助需要規範,尤其清大疑似過去就有中資捐助的問題。
范雲說,2018 年 6 月,宣稱 3 個月前才在瑞士成立的「海納百川區塊鏈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在 W 飯店舉辦「海納百川區塊鍊商學院」開幕揭牌儀式。與會者包括清大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范建得及研發長曾繁根,以及海峽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黃佩儀。
范雲表示,後來清大接受海納百川區塊鏈商學院及眾勤法律事務所捐助 1000 萬。但海納百川商學院被發現,背後就是中國官方的「一帶一路基金會」,藏有中資疑慮。最後才改為由眾勤事務所獨家捐款。
這個宣稱在瑞士成立的海納百川公司,其實在臺灣也設立公司,但資本額僅 500 萬,不到兩年內就解散,公司負責人正巧是眾勤事務所所長,也身兼海納百川創辦人。范雲指出,這可能已經是另一種中國透過民間單位繞道進入臺灣的模式,清大應該積極配合教育部、陸委會甚至國安單位展開調查。
范雲呼籲,立法院應該加速審查《兩岸關係人民條例》、《國家安全法》,當美國已在做「小院高牆」強化對核心關鍵技術的保障,第一線的臺灣更該保障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她說,學術自由不是要把大學自主和交流無限上綱,要確保正常的交流,但國家和大學有責任一起守護關鍵技術。

臺灣學生聯合會副秘書長蔡一愷(攝影/廖昱涵)
臺灣學生聯合會副秘書長蔡一愷指出,在全球科技產業競爭如此激烈,已然成為國安層級議題的現在,每⼀個科技⼈才更是相當寶貴。 所以先前得知清⼤設⽴「清華海峽研究院」時,真的是令⼈感到「毛骨悚然」。
但蔡一愷指出,曾身為成大學生的他對於這樣的事情也不意外,大學校園早就出現不少「以交流為名、行統戰之實」的青年交流團,校內教授也不少被重金挖角。他相信,大學校方絕對都知情。
蔡一愷表示,2008 年中共的黨中央會議制定「中國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也就是廣為人知的「千人計劃」,企圖用各種的利誘的方式來吸收海外科研人才。中國人才掠奪野心,其實早已赤裸裸展現在世人眼前。
為了因應,美國前總統川普 2020 年曾簽署一份總統令,公告禁止與中國政府這個軍民融合戰略有關的中國學生或研究者入境美國,更有超過千名的中國公民在美國簽證被取消,這份總統令到現在依然有效。不只美國,各國對於中國挖角各國人才的防堵,近幾年也是相當嚴格,不乏遭調查、取消經費申請,甚至鋃鐺入獄的案例。
蔡一愷更擔心,清大讓中國官方的組織打著產學合作名號,進入到臺灣科技人才培育的重鎮,可能讓學生在不知情下參與和中國有關的計畫,未來學術生涯可能處處碰壁。清大為了一己之私,不顧學生前途,令人不恥。
蔡一愷表示,清大絕不是唯一一間,呼籲教育部應儘速清查盤點中國官方組織的滲入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