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賴昀報導】美國外交政策走向備受世界矚目,《華爾街日報》編輯室發表評論指出,準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若想要穩住美國在亞洲的盟友,臺灣就是他的第一個考驗,認為拜登應以威懾中國為目標,協助武裝臺灣,讓臺灣即使在沒有美國支援的情況下,都有能力讓中國為侵略行為付出慘痛代價。
《華爾街日報》編輯室於當地時間 28 日發表評論指出,在 2020 年的美國大選選戰中,外交政策很少被討論,而準總統當選人拜登提的最多的是恢復美國與盟友的關係。隨著拜登即將在 1 月 20 日就任,許多美國的亞太盟國開始擔心:拜登所指的盟友是誰?
上週,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告訴《路透社》,「我們擔心在香港之後,中國的侵略性擴張會持續。每個人都擔心中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臺灣」。
中山泰秀補充,「目前為止,我還沒看到拜登對臺灣有清晰的政策或是表態。我希望他能儘速提出,這樣我們也可以相對應的準備如何妥善因應臺灣議題」。他還問道,「如果中國跨越紅線,拜登會怎麼反應?」
《華爾街日報》分析,北京鷹派將民主臺灣視為分裂的省份,並覬覦臺灣先進的晶片技術,然而臺灣輿論普遍反對統一,這樣的情況下,不能排除中國解放軍在拜登任期內跨越臺灣海峽進行軍事行動的可能。
《華爾街日報》指出,若然民主臺灣失去獨立,將會造成地緣政治大地震,太平洋地區的力量平衡會往中國傾斜,其他亞洲國家也必須重新調整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全球安全和貿易也將隨之受到重大影響。
因此,《華爾街日報》建議,美國應以威懾中國為目標,首先最重要的是武裝臺灣,讓臺灣即使在沒有美國支援的情況下,都有能力讓中國為侵略行為付出慘痛代價。美國還應該繼續協助臺灣進行軍力和民防的現代化。
川普政府透過飛彈、地雷和無人機等武器的軍售案,顯著強化了臺灣的軍備,然而如今中國可能會向拜登施壓,迫其轉向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對中寬容政策。《華爾街日報》推測,中國可能會利用氣候政策的承諾來當成交換。同時,中國也還在觀察,拜登是否會持續當前美國政府派任高級官員造訪臺灣的做法,這種做法顯示出了美國對於臺灣獨立自治的態度。
《華爾街日報》推測,拜登不太可能明確承諾美國協防臺灣,但是中國威脅正在增加,如果拜登想要穩住美國在亞洲的盟友,臺灣就是他的第一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