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教授投書 Foreign Affairs中國最危險時刻在未來十年美國首要任務就是鞏固臺灣

作者
發佈時間 2020/12/24 10:43:12
最後更新 2020/12/24 10:47:01

外交圈普遍認為,美中之間的強權對抗可能會持續一個世紀,但美國塔夫斯大學副教授 Michael Beckley 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特聘教授 Hal Brands 投書美國權威學術雜誌 Foreign Affairs,認為從歷史、以及中國近期的舉動來看,中美對抗的局勢雖不會在短期內落幕,但「最危險的時刻」可能就在近十年之內。中國可能因本身陷入經濟衰退和國際反中浪潮,逐漸動蕩不安,甚至發動對外戰爭來挽救自身,因此美國需要儘速擬定對中戰略,而首要任務就是鞏固臺灣。

美國塔夫斯大學副教授 Michael Beckley 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特聘教授 Hal Brands 認為,美國對中戰略當中的首要任務,就是鞏固臺灣。(合成圖,素材取自科技部網站、Pixabay)

美國塔夫斯大學副教授 Michael Beckley 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特聘教授 Hal Brands 認為,美國對中戰略當中的首要任務,就是鞏固臺灣。(合成圖,素材取自科技部網站、Pixabay)

因經濟放緩和海外敵意而焦頭爛額的中國,危險性增高

專文指出,中國已然具備破壞現有國際秩序的能力,但是中國能夠對外操作、著力的空間正在縮小。雖然在美中競逐的重要領域,像是臺海問題或是全球電信網路,北京取得一定的聲量,但中國同時也面臨著明顯的經濟放緩和日益嚴重的國際反中浪潮。

對美國來說,長遠來看,與中國的競爭可能比許多悲觀主義者認為的要容易得多,但在未來的五到十年中,隨著北京極力爭取地緣政治利益,中美對抗的局勢將更為險峻,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也隨之加大。 美國仍然需要抗中長期戰略,但現在美國首先需要短期策略來處理眼前的潛在危機。

美國政府的中國政策討論往往關注中國崛將帶來的危險,然而專文認為,如今因經濟放緩和海外敵意而焦頭爛額、充滿不安的中國會是更急迫的威脅。

誠然,中國的經濟和實力在過去數十年快速成長,然而中國的「機會之窗」可能正在迅速關閉。自 2007 年以來,中國的年經濟增長率下降了一半以上,生產力下降了 10%,同時債務激增了 8 倍,到 2020 年底,中國債務總額已達到 GDP 的 335%。中國幾無扭轉頹勢的希望,因為在未來 30 年內,中國將失去 2 億勞動力,並增加 3 億的老年人口。隨著經濟增長的下降,中國政治社會動蕩的危險也在增加。中國領導人深知這一點,因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多次警告「蘇聯式崩潰」的可能性,而中國高官和富人都急著把他們的錢和孩子們送到國外。

隨著經濟增長的下降,中國政治社會動蕩的危險也在增加。(圖片來源:[Wikimedia](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Forbidden_City_Beijing_China_(164849005).jpeg);作者:<a rel="nofollow" href="https://www.archiveteam.org/index.php?title=500px">the Archive Team</a>;授權條款:<strong>CC BY 3.0</strong>)

隨著經濟增長的下降,中國政治社會動蕩的危險也在增加。(圖片來源:Wikimedia;作者:the Archive Team;授權條款:CC BY 3.0)

與此同時,全球反華情緒飆升至自 1989 年天安門屠殺以來最高點:將近 12 個國家暫停或取消參與「一帶一路」;16 個國家(包括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中的 8 個)禁止或嚴格限制在佈建 5G 網路時使用華為設備;印度自從 6 月中印邊界爆發流血衝突以來,一直處處針對中國;日本增加軍事預算、將兩棲艦艇升級成航空母艦,並在台灣附近的琉球群島上試射導彈;歐盟稱中國是「系統性競爭對手」;英、法、德三國派遣海軍巡邏隊,對抗北京在南中國海和印度洋的擴張。專文評論,中國在許多方面,都面臨著自身行為引起的惡果。

Beckley 和 Brands 還以一戰時的德國、二戰時的日本舉例,指出在歷史上,常見強權國家崛起之後,因國際局勢變化而擔心失去地緣政治的優勢、擔心不及時採取行動將導致自身衰落,因而選擇豪賭、發起戰爭。鑑於中國目前正面臨嚴峻的經濟預測和多國戰略包圍,未來幾年,中國政治局勢可能會變得動盪不安。美國顯然需要與中國競爭的長期戰略。但這還需要遏制近十年內,中國可能的侵略和擴張行動。

鞏固臺灣是美國對中戰略的首要任務

在過去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在 1947 年推出馬歇爾計劃,防止西歐經濟崩潰,以此避免蘇聯有機會將影響力擴張到整個歐洲大陸,而北約的建立以及韓戰部署確保西方軍事持續發展。Beckley 和 Brands 認為,如今美國需要再次擬定戰略,並應注重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認知中國的短期成就並不會徹底改變長期的勢力平衡,眼下最急迫的危險是中國對臺野心,和中國在 5G 通訊網路的地位。

第二:仰賴目前已有的工具和夥伴關係,而非指望還需要多年發展的未來規劃。

第三:著重於選擇性降低中國影響力,而非試圖改變中國的行為。

同時,在對中戰略上,美國的首要任務是鞏固臺灣。如果中國侵佔臺灣,中國將獲得臺灣世界一流的科技、在劍指西太平洋時配備了「不沉的航空母艦」,並獲得封鎖日本和菲律賓的實力。中國還能藉此破壞美國在東亞的盟友架構、消滅世上唯一的華裔民主國家。Beckley 和 Brands 的專文強調,臺灣是東亞的「力量支點」(the fulcrum of power of East Asia),是對抗中國侵略的要塞,若是臺灣被中國控制,臺灣會變成中國對外擴張的基地。

專文分析,過去中國花了數十年的時間「以經促統」,但現在的臺灣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決地維護臺灣的實質獨立,於是中國轉向軍事手段。在過去的三個月中,中國空軍、海軍屢屢擾亂臺灣海峽。中國或許不會立即採取侵略行動,但其可能性正在提高。而臺灣雖有守備優勢,但臺灣和美軍僅能依靠數量有限的戰機和戰艦。一些美國決策者和權威人士呼籲華府正式保證台灣的安全,但如果沒有更強大的實質支持,這樣的承諾就等於空談。

現在的臺灣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決地維護臺灣的實質獨立。圖為臺灣海軍陸戰隊。(圖片來源:Pixabay)

現在的臺灣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決地維護臺灣的實質獨立。圖為臺灣海軍陸戰隊。(圖片來源:Pixabay)

最後,美國應讓其他國家參與強化臺灣國防。日本可能願意在戰爭中阻止中國進攻臺灣北部,印度可能允許美國海軍利用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來阻止北京的能源進口。如果中國對臺灣發動襲擊,歐盟可能會對中國施加嚴厲的經濟和金融制裁。美國應設法說服盟友國家公開承諾採取此類行動。即使這些措施在軍事上不是決定性的,這也會大幅提高中國攻打臺灣所需付出的代價。

此外,美國必須努力阻止中國利用科技滲透全球。5G 電信網路的佈建、中國向外輸出監視技術等等,都將使中國獲得情報、經濟和戰略優勢,並對全球民主前景造成長久傷害。過去兩年,許多先進的民主國家抵制華為。但是「一帶一路」計畫仍有一定影響力,因為許多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其民主制度尚不成熟,而中國的低成本產品又成為重大誘因。為了遏制中國的技術發展,美國政府應該限制在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的科技出口包括半導體,AI 晶片和電腦數值控制(CNC)機器,藉此阻擋北京向外滲透,並有時間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中國製品的替代產品。

美國也應通過有選擇地與中國經濟脫鉤,除了將中國因素逐出軍事系統外,也必須確保關鍵醫療物資和稀土的替代來源。美國應該與友好民主國家合作發展可靠的供應鏈,此舉也將保護美國盟國和合作夥伴免受中國的脅迫。

只要能夠度過眼前的危機時刻,美國就可以在美中長期對抗中取勝

美國政府在交接之後,通常需要花費數個月的時間來擬定政策和計畫,期間新的美國政府可能暫時冷處理對中關係,以便美國先為未來的長期競爭站穩腳步,但 Beckley 和 Brands 認為,華府不宜再拖延,隨著美中關係越來越危險,華府必須加強防禦措施,以防迫在眉睫的危險。

專文還提醒,美國同時應保持謹慎,以免挑起衝突。華府不應該採取例如全面技術禁運、貿易制裁那樣的激進措施,也不應立即對中國各地施加巨大壓力。 假使在這十年內成功避過戰爭發生的可能,美中競爭也並不會隨之終止,這種競爭關係仍是全球性的,而且會延續很長的時間。但是,由於北京無法利用武力推翻現有國際秩序,而美國對勝過衰退中的中國的信心日增,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將逐漸減弱。現在,只要能夠度過眼前的危機時刻,美國就可以在美中長期對抗中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