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戰略學者宋學文美中對抗美日友台2020 台灣需要有國際眼光的總統

作者
發佈時間 2019/9/9 12:10:14
最後更新 2019/9/9 12:10:16

美國、中國、台灣之間的國際關係如何影響台灣?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宋學文指出,國際關係對台灣命運至關重要,在當前美中競爭的局勢下,2020 台灣總統大選已與國際情勢緊密相關,台灣人選擇的總統必須擁有長遠的國際眼光,而非想要兩邊討好。他也表示,在美中對抗下,美國極為重視亞洲太平洋地區戰略,近年更通過多項友台法案,對台灣格外友好,他呼籲台灣人關注國際關係、了解台灣扮演的角色與受到的影響。宋學文說,過去台灣長期無法掌握自己命運,他希望在美國、日本等盟友的支持下,未來台灣的命運能夠掌握在 2300 萬台灣人手上。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暨社會科學院院長宋學文以「美、中、台三角關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動態均衡的觀點」為題演講。(攝影/賴昀)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暨社會科學院院長宋學文以「美、中、台三角關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動態均衡的觀點」為題演講。(攝影/賴昀)

台灣 2020 總統大選已與國際情勢緊密相連

昨(5)日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暨社會科學院院長宋學文以「美、中、台三角關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動態均衡的觀點」為題,在國史館演講。宋學文指出,如今中國不斷擴張勢力,引起美國戒心,加上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對中採取對抗態度,因此台灣與川普的亞太政策深深連結。宋學文說,無論是幸或不幸,台灣 2020 的總統大選已經被動地與國際情勢緊密相連,這場選舉將連動香港反送中運動、中國在貿易戰之後的內政變化,以及美國以後會如何對待台灣,台灣人在選擇 2020 年的總統時,除了要考慮候選人的人格特質和清廉度是否足以信任、是否愛護土地愛護人民之外,更要衡量這位候選人是否擁有長遠的國際眼光,在當今的「國際大賽局」裡面有好的策略,能夠堅持民主和平、鞏固對台灣友善的國際盟友。宋學文也提醒,在當前美中兩大國際板塊碰撞的時刻,已經很難再想要兩邊討好了。

宋學文表示,台灣的命運決定於國際體系結構,涉及政治、法律和國際社會權力分佈,他指出能決定台灣是不是獨立國家的因素,除了內部原因之外,還要考慮國際勢力。目前台灣在國際社會上並不是正常的獨立國家,雖然台灣在實質上已經獨立,但在法理上有不同聲音,台灣內部也受歷史因素和不同執政者的方向影響,有多元的統獨主張,因此宋學文強調:「我們內部一定要有共識。」並指出目前台灣人的共識正在凝聚中,這個共識就是:「中華民國也好,台灣也好,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宋學文還提到,雖然有人說台灣會在美中對抗中變成棋子,但他不這樣想,而是認為美中板塊相撞會讓台灣變成槓桿。他還指出,近來總統蔡英文的民調上升,也跟國際情勢有關,顯示國際社會對台灣的重要性正不斷提升。

宋學文表示,如今中國不斷擴張勢力,引起美國戒心,加上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對中採取對抗態度,因此台灣與川普的亞太政策深深連結。(攝影/賴昀)

宋學文表示,如今中國不斷擴張勢力,引起美國戒心,加上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對中採取對抗態度,因此台灣與川普的亞太政策深深連結。(攝影/賴昀)

美中競爭激化

宋學文指出,二戰以後,美國一躍而成世界最強國,成為「國際建制」的倡導者和執行者,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貨幣金融組織⋯⋯等等重要國際組織擁有主導地位,而在中國崛起之後,中國開始想與美國爭奪在國際社會制定遊戲規則的角色,中國學者開始傳播「中國最慢將在 2035 年超越美國」的論調,中國官方更千方百計增加國際影響力,像「一帶一路」就是其中一項國際影響力計畫,但「一帶一路」已經在許多國家出現債務陷阱,因此現在中國已經對其避談。宋學文提醒,一個國家強大程度有許多衡量標準,例如科技、軍事實力、經濟、文化力量、環境保護等等,而美國作為國際領導者,從不勢單力薄,在各方面都有英國、歐盟、日本等民主國家盟友跟隨,而一個國家若是和其他國家的普世價值格格不入,是不可能成為國際領導者的,因此宋學文認為世界最強國仍然是美國。此外,中國很多事情都不是照制度、照法律走,而是依循領導人意志,但是國際社會秩序奠基於制度,因此宋學文說:「中國還沒有機會帶領國際建制。」

而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美中競爭變得更嚴峻,起因於中國的結構性貿易問題的貿易戰正是其中一環。宋學文分析,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有著如下種種的結構性問題:

1.中國長期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

導致美國每年經濟損失逾 570 億美元(約台幣 1.76 兆)。

2.中國盜取他國科技

中國長期利用花錢或是華裔偷運他國產品的方式盜取技術,還有近年的國家級「千人計劃」,讓中國官方透過與國外學者合作的名義,用威脅利誘的方式拿到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技術,目前美國已經透過 FBI 對參與「千人計劃」的學者展開司法調查並進入司法程序。

3.中國對國營企業補貼

中國對國營上市公司動輒上百億的鉅額補貼讓企業競爭處在不公平的起跑點,另外宋學文還指出,中國過去蓬勃的經濟發展很多是透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舉債所營造,而當前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因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民營企業的態度是「咬緊牙根自力更生」,中國國內改革開放程度變小,繼而喊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離自由經濟體制更遠,因此宋學文認為很難讓中國停止這種不公平的補貼,「他一定先救國營企業。」

4.中國強迫美國企業技術移轉

無論是透過合資、取消專利還是與監管人員勾結的方式,中國官方往往會對在中國上市的外國企業做技術移轉的要求,過去台灣養殖漁業到中國發展的遭遇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5.中國政府操縱人民幣匯率

中國利用讓人民幣競爭性貶值的方式,在國際貿易展開不公平競爭。宋學文還提到,今年 9 月人民幣兑美金匯率已經跌到 7.2,現在中國正在進行外匯管制,錢一直貶值卻帶不出中國,股市也持續下跌,因此大量熱錢流向房市,目前中國房地產總市值是 GDP 的 5 倍,而日本在泡沫經濟崩盤前夕的房地產總價高峰是全國 GDP 的 2 倍,宋學文問,照中國現狀,如果經濟泡沫破掉會發生什麼事?

美國是民主普世價值的倡議者,影響台灣命運甚鉅。(繪圖/沃草)

美國是民主普世價值的倡議者,影響台灣命運甚鉅。(繪圖/沃草)

不過宋學文表示,貿易戰還算「小兒科」,未來美中之間最大的問題會在科技戰、軍事競爭等等層面,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現在積極賣武器給台灣,以及鞏固日本、印度、太平洋等盟友。另外美國今年 8 月退出 1987 年與蘇聯簽訂的《中程飛彈條約》,退出不久就表示要在亞洲部署陸基巡弋飛彈,有四個亞洲國家被點名可能是飛彈系統部署地點,分別是日本、南韓、泰國和台灣。

宋學文還提醒,將來亞洲太平洋地區戰略對美國至關重要,尤其印度這個國家是涉及整個亞太戰略分布的一塊重要拼圖,現在印度快速發展,「彷彿 30 年前的中國」,極有可能躋身美中之外的第三大強權,未來印度對台灣、對兩岸、對亞洲區域安全扮演的角色會越來越重要。宋學文還說,若川普順利連任,反而未來中國還能不能被列為世界強權「還是個問號」。

宋學文:我希望未來台灣命運由 2300 萬人決定

而台灣的未來會如何受到影響?宋學文分析,影響台灣命運的所謂「一個中國」,對中國而言是不可動搖的「原則」(一中原則),對美國來說卻是「如有必要,可以改變」的「政策」(一中政策),他認為美國過往三任總統都在調整一中政策,而現在這個時間點對台灣命運極具影響力。宋學文舉例,以前美國「對台政策」都在「對中政策」之下,但現在「對台政策」已與「對中政策」並列,若有一天國際社會重新詮釋美國的《台灣關係法》,視民主、和平為最高原則也未可知。

影響台灣命運的所謂「一個中國」,對中國而言是不可動搖的「原則」(一中原則),對美國來說卻是「如有必要,可以改變」的「政策」(一中政策)。(製圖/沃草)

影響台灣命運的所謂「一個中國」,對中國而言是不可動搖的「原則」(一中原則),對美國來說卻是「如有必要,可以改變」的「政策」(一中政策)。(製圖/沃草)

除了美國過往對台灣的長期支持之外,諸如《台灣旅行法》、《台灣保證法》、《2017 國家安全戰略報告》、《2018 國防安全戰略報告》⋯⋯等等法案和官方文件,都顯示當今的川普政府對台灣的友好態度,他呼籲台灣人珍惜,但同時也提醒,台灣應和北京保有正式的溝通管道。

宋學文說,過去台灣長期無法掌握自己命運,他希望在美國、日本等盟友的支持下,未來台灣的命運能夠掌握在 2300 萬台灣人手上,並呼籲:「未來兩岸關係怎麼走、台灣怎麼走,不要管國民黨、民進黨、白色力量怎麼講,永遠要關注國際關係。」表示他做為一個學者,關心台灣的未來,如今民主化運動的浪潮做為普世價值,在全球化和通訊科技的發展下,遍及全世界,受到影響的地方,尤其是年輕一代,「不可能再回到威權」。

註解

  1. 千人計畫是從 2008 年開始,用 5 到 10 年,在中國國家重點創新項目、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中央企業和國有商業金融機構、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的各類園區等,引進掌握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人才到中國創新創業。2018 年 9 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已將千人計畫學者列為調查重點,並按名單一個一個查,並指千人計畫恐將淪為「入獄計畫」。美國國務院和 FBI 相信,千人計畫的一部分與中國軍隊密切相連。另有美國研究機構傳出被 FBI 要求開除參與千人計畫的學者,也有名列千人計畫的華裔科學家,被美方以間諜罪名拘捕。
  1. 是日本在 1980 年代後期到 1990 年代初期出現的一種經濟現象。這是日本戰後僅次於 1960 年代後期的經濟高速發展的第二次大發展時期。這次經濟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機活動的支撐,因此隨著 1990 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出現大倒退,此後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
  1. 全稱《美利堅合眾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銷毀中程和中短程飛彈之條約》,是指冷戰期間,美國與蘇聯之間簽訂的促使雙方銷毀中程彈道飛彈的公約。1987 年 12 月 8 日由時任美國總統雷根和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作為兩國代表在華盛頓特區簽署,1988 年 6 月 1 日正式生效。
  1. 射程超過五百公里、裝載傳統彈頭的美軍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