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傘運紀錄片導演嘆誰能料到五年後一晚要吃兩百發催淚彈

發佈時間 2019/8/20 09:09:35
最後更新 2019/8/27 02:28:58

五年前見證 2014 雨傘運動的香港導演 Nora 上週來台,在一場座談會中回顧雨傘運動與反送中表示,對比起現在警方以布袋彈掃射、警方黑社會合作打人的香港,「相對於現在的反送中,我好像紀錄了一個比較簡單的時代(指傘運)」,雖然當時是香港人第一次面臨警方催淚彈攻擊,但是「悲哀的是,當時天真的我們不知道五年後,可以一個晚上吃兩百多發催淚彈。」

台灣公民陣線發起人江旻諺(左)、傘運紀錄片《未竟之路》導演Nora(攝影/廖昱涵)

台灣公民陣線發起人江旻諺(左)、傘運紀錄片《未竟之路》導演Nora(攝影/廖昱涵)

香港在 2014 年雨傘運動後,歷經一段社運低潮期,正當政治冷感的焦慮蔓延,一場反送中運動卻延燒兩個月,且持續動員中,正改寫著香港的歷史。

因此,香港邊城青年(前「在台香港學生及畢業生逃犯條例關注組」)、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台灣公民陣線、獨立青年陣線、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系學會,上週(8 月 16 日)舉辦香港紀錄片《未竟之路》放映,並邀請導演 Nora 及曾參與傘運的香港邊青發起人江旻諺參與映後座談。

江旻諺也要台灣人思考,假設之後台灣跟中國簽了「和平協議」,未來年輕人在台灣街上吃到催淚彈時,又會怎麼評價我們這代做決定?

出席座談會的香港邊青成員 Dora 補充,現在在香港街道上甚至可以聞到「水果味」的催淚彈,因為已經過期。可見使用的量大到連過期品都要拿出來支援。

反送中:雨傘運動的「未竟之路」

《未竟之路》記錄傘運當時就讀香港大學的馮敬恩和許彤得了「運動傷害」,對於香港的未來感到無力。許彤在傘運時去附近商場借 WiFi 上傳最新進展,只隔著一條街道的商場就好像另個平行世界,有很大一群香港人沒在關心這件大事,「真的只是去旺角逛街」。而她參與社運甚至被媽媽貼上「反社會」的標籤、要她看心理醫生,之後她便再也沒有回家住。馮敬恩在傘運後參加被諷為「春秋二祭」的六四及七一遊行,他看著越來越少人參與,甚至只是成為香港人贊助小黨買「贖罪券」的場合,感到擔心不已。

不過再次回顧起五年前的傘運,傘運時正在港大就讀的台灣公民陣線、香港邊城青年發起人江旻諺說,對比現在進行式的反送中,在港警的武力對待下,香港人已經有了「血淚般的進化」。

日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形容反送中運動參加者為「廢青」引起輿論譁然,江旻諺認為或許這次反送中能夠前所未有的團結,正是因為香港社會讓年輕一代成為「廢青」,這種情緒團結了彼此。他說,香港在國際經貿秩序發展下,有一整代香港人是被犧牲的,住不起好房子、買不起車、過不上體面的生活。

江旻諺表示,年輕人就算已經考上一流大學,卻還是被社會被剝削的一層,甚至還要直接面對警察的國家暴力。他認為這種經驗很直接、也傳遞很快,從 2014 年到 2019 年之間靠著這股力量團結,產生了反送中這次琅琅上口的「香港人是香港人的香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標語及氛圍。

提到標語,江旻諺也指出個有趣的觀察,這次有很多香港年輕人會舉著「坐牢也沒在怕」的標語。是因為年輕人花港幣七千塊,相當於台幣兩萬八,只能住在跟牢房一樣大小的房子,所以才會說上街頭也沒在怕的,根本不害怕坐牢,因為就跟回家沒兩樣。

Nora 也補充,香港年輕人受過良好的教育,但社會給我們發展的機會不多,「甚至很多資源都要留給中國人,看不到香港自己的未來」,所以就接收了雨傘運動後被罵為「廢青」的稱呼。

圖為傘運時港警向民眾射催淚彈,引起社會震驚。不過,在目前的反送中活動中,使用催淚彈竟已不足為奇(圖片取自VOA)

圖為傘運時港警向民眾射催淚彈,引起社會震驚。不過,在目前的反送中活動中,使用催淚彈竟已不足為奇(圖片取自VOA)

除此之外,江旻諺也指出,先前雨傘運動的支持者都是處於記者或者醫護這類的「新中產階級」,他們不是老闆,但有一定知識背景,所以可以認同這樣的理念站出來。但這次反送中卻有很多老闆、商界等向來屬於不碰政治的保守人士出來反對,因為因為修逃犯條例可以把外國人抓記進中國,等於直接衝擊香港的經貿秩序,對於這些商界人士而言影響深遠。

江旻諺表示,香港一直以來是「國際離岸金融中心」,是因為在香港籌資很快、港幣可以直接換美金和人民幣,這在中國高度金融管制下是不可能發生的。對於中國來說,他需要香港,「但我不敢說他會不會武力鎮壓,但中國如果要用最嚴重、最無恥的手法結束這場抗爭,只是他如果要這樣做,代價其實很多。」

面對越來越升級的抗爭,現場觀眾提問香港人考慮過移民或「難民法」的幫助?不過 Nora 表示, 當初香港主權移交中國時,引發了一波港人移民潮,許多人移居加拿大或澳洲,造成當地房價飆升及炒房問題。她說,不想讓大家討厭我們,「讓我們跑到其他地方還是不太好的方法,最好還是能留在香港。」

註解

  1. 於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主要訴求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框架和候選人提名方案,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
  1. 在香港,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和代表香港爭取民主精神的七一主權移交遊行,因儀式化而被部分人士諷為祭祀的「春秋二祭」。
  1. 出現於香港佔中、雨傘運動後的詞語,藍絲(香港對「建制派/親政府派」的簡稱)指責廢青是頹廢、不務正業、一事無成的年輕人,只會參與社運搞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