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隨著國內確診數字下降,警戒降級的呼聲也頻傳。今(16)日臺大公衛系教授陳秀熙在記者會上指出,6 月起 Rt 值都小於一,代表疫情趨緩,是個解封的重要科學依據。在 NPI(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非疫苗和藥物介入的公衛措施)和提升檢測下,再陸續接種疫苗,可開始思考如何在疫情和一般經濟活動中取得平衡。不過,陳秀熙仍提醒,國外疫情反覆的主因,在於解封後立刻把戴口罩、社交距離等措施忘掉。臺大公衛系講師王威淳也舉以色列為例,在施打率 20%前疫情都還是上升。他再度提醒,疫苗施打率達 50% 前不能放鬆警戒。
陳秀熙指出,目前臺灣整體 NPI 和檢測效益評估高達 92%,所以造成疫情趨緩。 6 月開始,臺灣的 Rt 值再生數小於一,目前是 0.46,代表警戒措施和社區篩檢發揮功效。更是對於警戒措施解除的重大科學指標。
從 Google 的人流指數來看,陳秀熙表示兩次雙北和全國的警戒,造成人流降低率大幅提升,尤其在週末假日更是降低的高峰。其中大眾運輸的人流降低比例最高,必要的超市與藥局也有 10%降低率,這解釋為何臺灣社區流行疫情至今受到控制。
陳秀熙表示,醫護人員施打疫苗施打率已達 7 成。若以臺灣 33 萬醫護平均有 5 位受照護者及家戶成員未施打疫苗推估,醫護施打 7 成降低感染效益有 47%、降低死亡效益 50%。若未來醫護施打達 9 成,可降低感染效益達 56%、降低死亡效益 58%。
警戒從三級降二級,已經慢慢有些科學的理由出現。陳秀熙分析,一線醫護施打疫苗率目前大於 7 成,可降低醫院感染率和家戶感染所造成的「超級傳播者」,對於社區流行的影響非常重要。第二,政府隨著疫苗配送,對於長照機構和老人施打疫苗,將對降低死亡及重症非常有用,可望解決 3.7%高致死率問題,也能舒緩醫療量能。
陳秀熙表示,政府也提出社區、企業、基層醫療和家戶的四大篩檢政策,減少讓隱性傳播能力強的英國變異株病毒,容易造成小型群聚的機會,可以更快找出危險。第四,臺灣這波社區流行,讓口罩和社交距離的執行維持在 9 成以上。他強調,國外每次解封後疫情反反覆覆,就是因為解封後完全把口罩和社交距離放掉。他建議,在疫苗還沒有施打到群體免疫前,口罩還是很重要,對於降低小型群聚感染很有幫助。
陳秀熙指出,根據科學證據和臺灣現況,降為二級可能性很高。但他認為,在三級降到二級中間,仍做滾動式的 NPI 修正。因為不管是高危險群年長者接種疫苗時間,或者人流管制放鬆的觀察期,都需要 1-2 週。而國際經驗也告訴我們,疫苗施打率達 50%前,仍須配合 NPI 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陳秀熙建議,在三級到二級警戒中間,需要有個 2.5 版的過渡期 NPI 措施。政府需要考量哪些基層經濟最需要復甦,利用篩檢和 NPI 配合下,於觀察期後可望在沒有更多個案產生下進行降級。
王威淳也舉以色列為例,以色列近 7 天確診人數都平均在 15 人以下,因為疫苗施打率高再加上 NPI 措施,疫情顯著受到控制。
參考過去以色列疫情曲線和疫苗施打率比較,王威淳指出在施打達 20%前,疫情都有上升趨勢,並非打疫苗後就能馬上控制疫情。而在 20%-50%之間,每十萬人感染率為 68,顯示疫情還是上升,這期間以色列政府還實施多次封城的 NPI 措施。而施打率 50%以上後,每十萬人感染率就大幅降為 8 人,可見疫苗和 NPI 的雙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