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美國曾考慮將臺灣納為殖民地歷史學者陳國棟臺灣命運與太平洋緊密相連

發佈時間 2022/4/18 09:04:51
最後更新 2022/4/18 09:04:52

【沃草】特約記者周永宸報導

太平洋如今是美國、中國展開新冷戰、多個國家角力的全球地緣政治焦點,位在太平洋西南海邊的臺灣,更是早在海上貿易熱絡發展的 18、19 世紀,就因身處東亞島鏈的關鍵位置而進入國際社會的目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博士陳國棟指出,19 世紀中葉( 1850年左右 )時,美國、普魯士等強權甚至考慮過將臺灣納為殖民地,藉此取代無能的大清,以確保東太平洋航運的海上安全。而在21世紀的現在,臺灣除了航道的重要性外,更具備印太戰略安全的核心地位,而臺灣所生產的關鍵商品,也透過海洋建立全球供應鏈,數百年來臺灣的命運與太平洋始終緊密相連。

The Island Geography of the Pacific Ocean Basin. MTBlack CC BY-SA 3.0

The Island Geography of the Pacific Ocean Basin. MTBlack CC BY-SA 3.0

認識太平洋,認識自己

八旗文化上(3)月17日舉辦「向太平洋進擊:歷史上的美國人與中國人如何「打造」太平洋?──《打造太平洋》新書講座」,介紹八旗出版的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系副教授 David Igler 的新書《打造太平洋》,邀請專文導讀此書的陳國棟主講。陳國棟指出,太平洋對臺灣而言既是阻隔,也是聯繫廣大世界的所在,臺灣人透過認識太平洋,一定能夠更清楚認識偏處在太平洋西側的自己。

陳國棟回顧歷史,指出在明清時代,由於黑潮的阻隔,中國人與太平洋的接觸「幾乎沒有」,連「太平洋」這個名詞,都是到了19世紀才在中文世界中出現;然而在臺灣,早在1830年左右,在《彰化縣志》中就出現有關太平洋的記載,可說在19世紀前半葉,太平洋就已經被台灣人所知悉。

流經臺灣東部的黑潮,每年為臺灣帶來豐富的黑鮪魚漁獲,不過在歷史上,黑潮將中國從東亞海域阻絕,陳國棟表示,在清朝之前的中國人,很少有機會進入東亞島鏈以東區域。黑潮流域範圍約在菲律賓東南端、臺灣東岸、到琉球西岸、日本九州以東,由於黑潮水流流速較快,限制了東亞人民進入太平洋,尤其是中國船隻,除非要前往琉球,否則可說完全不會進入東亞海域。

臺灣、中國與太平洋的關係截然不同

在18至19世紀間,中國與太平洋的間接聯繫主要來自進行皮草貿易的美國商人,陳國棟說明,美國在1784年獨立之後,由於英國嚴禁美國船隻前往大英帝國殖民地港口或是英國本土,當時的北美十三州因而決定發展對中貿易,原本賣粉光參(人參的一種),後來因為清朝皇室將人參列為內務府專賣、禁止進口,美國商人便改至廣州兜售太平洋東岸的海獺、海狸皮草給中國人,後來鴉片也成為美國對中國貿易的大宗商品。

臺灣與太平洋的關係則截然不同,陳國棟表示,從17世紀,荷蘭人和英國人就通過台灣海峽進行海上貿易,而由於位在航運關鍵位置,臺灣的重要性在1850年左右就已完全浮現。當時有來往中國做生意的美國商人發生船難,因而寄信給時任美國駐華公使Peter Parker(伯駕),細述福爾摩沙南岸、東岸及鄰近的蘭嶼島,位於美國加州、日本、中國上海、廣州等重要商業航線之間,是航海必經之地;此觀點在20多年後,英國駐淡水領事 Alexander Frater(費里德)也有所提及,稱臺灣東岸是所有前往日本、中國的船隻都必經的地方。

另一方面,臺灣也因沿岸船難頻發,引發國際關注。陳國棟指出,1845年至1895年間,發生在臺灣及周圍海域的歐美船隻船難有100件以上,直至今日,在花瓶嶼、石垣島等島嶼附近,都很容易看到失事的船隻殘骸或是相關的紀念物,離臺灣很近的宮古島上,還有德國沉船落難倖存者的紀念碑。

19世紀美國曾考慮取得臺灣

因為臺灣在航道的重要性,以及發生許多船難的情形,19世紀中葉時,美國和普魯士都有人認為,應將臺灣納為殖民地,由行政能力優於大清的美國或是普魯士政府管理此地,才能增進航海安全,陳國棟說,當時西方各國留下不少文獻,討論取得福爾摩沙,堅信唯有如此才能解決太平洋航線的安全問題,前述致信伯駕的美國商人還力主因航道重要性,臺灣應由美利堅合眾國加以保護。

陳國棟指出,到了如今,臺灣在航道的重要性沒有改變,還多了一重戰略重要性;由於臺灣位處太平洋西邊,太平洋島鏈上所有往西、往東南亞、往中國的路線都會經過臺灣周邊,太平洋與臺灣的關係更形緊密。

陳國棟提到,海洋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未來發展,都對臺灣極為重要,但臺灣人很少去思考海洋,「因為我們是陸地民族後裔」,但事實上數百年來維持臺灣高度經濟成就的,正是海上交通,舉例在武漢肺炎疫情下,長榮海運等臺灣貨運巨擘獲利極高,這是因為海洋運輸、商品流動在全球分工下至關重要。陳國棟指出,臺灣雖稱不上世界工廠,但臺灣生產關鍵產品、建立供應鏈、透過海洋運往世界,凸顯出臺灣在世界經濟體系的地位,臺灣人也應從此角度去理解臺灣的世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