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花 1500 億元高調辦93 閱兵 美日韓抵制26 出席國將成新邪惡軸心?

發佈時間2025/9/1 09:54:21
最後更新2025/9/1 09:59:00

【沃草】記者何宇軒報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在本週三(9月3日)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周年大會」(俗稱 93 閱兵),預計將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丁、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等 20 多國的領袖參與。中共上次舉辦此類大型閱兵,已經是 10 年前、2015 年的抗戰 70 周年大會。

在中國國內,隨著國家主席習近平進入第三任期,權力受挑戰的傳聞不曾停歇;對外則有美中爭霸下,中國試圖拉攏俄羅斯、東南亞等國際盟友,組成「反美統一戰線」的背景。對於這場暌違10年的大型閱兵,將對全世界釋放怎樣的訊息,都引起外界關注。

中共試圖塑造自己是「抗日」主要貢獻者 淡化中華民國角色

9 月 3 日也是我國的軍人節,其由來是日本在二次大戰中戰敗後,1945 年 8 月 15 日宣布無條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代表到停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與同盟國簽訂《降伏文書》(美國訂為「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隔天、9 月 3 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布慶祝抗日戰爭勝利放假一日。1955 年時,中華民國國防部又將這天訂為中華民國軍人節。

80 年來,中共政權不斷爭奪「對日抗戰」的話語權,試圖塑造「抗戰的主要貢獻者是中共」的印象,並淡化中華民國政府的角色。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上(8)月 30 日舉辦的「中共舉辦『93閱兵』活動內外目的與意涵」座談會,美國前副國安顧問葉望輝表示,中共本次閱兵的政治意涵大於軍事意涵,除了要威嚇盼包括臺灣在內的第一島鏈國家,也希望向全球投射其長期反法西斯、反極權之形象,並重新打造二戰歷史敘事,抹煞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也表示,中共已將 93 閱兵制度化為 10 年一度的國家儀式,強化中共抗戰敘事,更運用盛大儀式強化民族主義動員,彰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果,以穩固習核心。

中共長期試圖重新打造二戰歷史敘事,強化中共抗日的角色。圖為抗日歌舞劇。(圖片來源:截自中央電視臺)

閱兵花費 1500 億元 美日韓抵制、出席的 26 國恐成「新邪惡軸心」

93 閱兵的規模多大?根據國安單位估計,活動預計耗資約人民幣 360 億元(約新臺幣 1500 億元),將包含陸、海、空、火箭軍等各軍種以及武警與民兵,企圖展現中國近年軍改後的戰力結構。

同時,也將展示 99A 新型坦克、傘兵戰車、多管火箭砲,以及東風-41、巨浪-3及東風-17超高音速飛彈等武器,企圖展現洲際長程火力及核威懾能力。

蘇紫雲認為,相較民主國家以和平緬懷方式舉行二戰紀念活動,中共卻透過展現軍事現代化成果,並運用外交排場暗示具備與西方對抗底氣,其強硬的姿態僅是再度證明「中國威脅論」,導致民主國家強化反制動力,對中共追求「大國」及「強國」地位產生更多反效果。

美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董事長程曉農指出,中共面對已經陷入的經濟社會困境無力解決,因此藉由舉辦閱兵活動,除希望達成威嚇臺、美、日等國,更要恫嚇中國人民,扼殺因不滿內部問題無解而反抗中共的風險。

本次閱兵,特別受外界關注的,就是有哪些國家參與。根據新華社報導,原本有 26 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應邀出席紀念活動,包括普丁、金正恩,越南國家主席梁強,馬來西亞總理安華等人。BBC 中文網分析,由於東南亞國家有意深化與中國關係,這次東南亞各國派出的領導人級別也相較 10 年前更高。

此外,印尼總統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原本也有受邀,但因為印尼日前國內發生示威,後來普拉伯沃取消出席。

日本呼籲其他國家避免參加這些活動,美國等歐美主要國家及韓國領導人都缺席。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表示,本次中共閱兵可觀察韓半島北三角(中國、俄羅斯及北韓)及南三角(美國、日本及南韓)對峙局面是否成形,以及將形成全球 26 國的「新邪惡軸心」領袖同框畫面,這是全球獨裁國家聯盟,加深世界民主與專制體制對抗形勢。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張國城也指出,中共本次紀念活動是一場高度政治化的國際戰略表演。中國意圖利用這次閱兵儀式,對外傳遞軍事威懾能力、強化國內領導權威,並營造外交上的「反美統一戰線」。

外界關注中共93閱兵對國際釋放的訊息。圖為閱兵訓練場報導畫面。(圖片來源:截自中央電視臺)

臺灣政府禁公職人員參加93閱兵、告誡藝人勿發表支持武統言論

在臺灣方面, 2015 年的 93 閱兵兩個月後、同年的 11 月,前總統馬英九與習近平舉辦「馬習會」。雖然臺灣在前一年、即 2014 年的太陽花運動,掀起一陣反中浪潮,但馬政府仍將馬習會視為兩岸關係的重大突破。

根據 BBC 報導, 2015 當年的 93 閱兵,雖然馬英九未出席,但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夫人連方瑀都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不但座位在第一排,靠近外國元首,時任新黨主席郁慕明等 7 名臺灣人士也受邀出席。

但在今年,我國陸委會則事先發布禁令,禁止公職人員赴中國參加閱兵。再加上先前多次有臺灣藝人,在中國國慶日等時間點配合中方宣傳、矮化臺灣國家主權,或支持武力侵略臺灣等逾越臺灣社會紅線等行為,陸委會日前也表示,中共一再脅迫臺灣藝人政治表態,營造兩岸「同屬一中」的假象,不會受到臺灣社會的認同。尤其近來中共一再扭曲歷史事實,宣稱主導對日抗戰進而舉辦「九三」、「臺灣光復」等相關活動,呼籲國人勿配合參與。

我國文化部日前也行政調查歐陽娜娜等 23 名藝人,針對與中共黨政軍有無合作行為,彙整經紀公司或藝人的回應。因為過去沒有開罰前例,這次先採告誡方式,若再有類似情況,將依法處置。

文化部關注歐陽娜娜等藝人是否配合中共宣傳閱兵。圖為歐陽娜娜在中國節目演出。(圖片來源:截自江蘇衛視官方YT頻道)

中共元老透過修改工作條例向習近平奪權?學者:習近平仍有極高權威

隨著習近平第三任期已經過半,外界仍不斷討論習近平權力是否穩固。近期最受矚目的事件,就是在 6 月 30 日時,由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於《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以下簡稱《工作條例》)。

有意見認為,這次會議的「改革」,是中共元老集體出手,要藉由制度化,削弱習近平權力,並將決策權重新拉回集體領導體制,認為是中共黨內反習派對於習近平的一次「奪權」。

但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蔡文軒則持否定看法,認為並沒有跡象顯示習近平的權力受到挑戰。蔡文軒在由調查局發行、探討兩岸局勢、國際關係的月刊《展望與探索》撰文指出,首先,習近平將在 93 閱兵檢閱部隊、發表講話,都意味著習近平還牢牢掌控議程設定的權力。

回到《工作條例》本身,蔡文軒認為,習近平上臺之初,為了和「非習派」等派系爭權,因此透過籌組各種領導小組,並都由習近平親自擔任組長,來弱化黨內其他派系在中央政治局與國務院的權力。但近年來,隨著習近平權力的鞏固,以及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幾乎都由「習家班」來擔任,因此對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的職能與定位就必須要重新思考。

蔡文軒指出,大約從 2020 年前後,這類大型領導小組的開會頻率或重要性,就已經在下降。因此本次的討論,不但不能解釋為習近平權力的下降,反而是他擁有極高的權威來進行黨內決策機構的整合與調適。整體來說,這些「改革」或擬議的方向,明顯地顯示出習近平強調的「頂層設計」思維,就是讓官僚運作更有整合性和協調性,並服膺於國家發展的大政方針。

蔡文軒對《沃草》解釋,過去領導小組機制的形成較沒有制度化,而且原本應該是跨系統協調的功能,實務運作上卻演變成具有決策權力。本次《工作條例》就是透過更加制度化,一方面避免其他人透過此機制奪權,也更加確認領導小組的協調功能、朝弱化決策能力的方向發展。

註解

  1. 編按:「領導小組」可視為一種跨系統(如中共國安、外事、統戰等各個系統)的整合機制,但主要受到的批評,就是架空國務院職權(特別是在前總理李克強任內),以及讓習近平藉由擔任組長來在各領域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