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假帳號俄羅斯官媒操弄 羅馬尼亞總統大選成資訊戰最新舞台

編輯
發佈時間2025/5/14 10:08:31
最後更新2025/5/15 05:46:42

作者|林逢凱

楓之谷即時通無名小站世代,國立政治大學社會所畢業,數位情資領域自由工作中,祈求善意理解成為人類第一直覺,且善良不會被利用剝削。

羅馬尼亞總統選舉備受國際社會關注,5 月 4 日舉行了第一輪投票,由右派政黨「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AUR)候選人 George Simion 在第一輪中獲得超過 40% 支持率,大幅領先第二及第三候選人(分別的支持率皆為 20% 左右),George Simion 和 Nicusor Dan 將進入 5/18 的第二輪投票。

原本,羅馬尼亞應在 2024 年 12 月就選出新總統,但當時得票最高的候選人因爭議纏身,最終被憲法法院判定選舉無效,選舉因此延後至 2025 年 5 月重選,該候選人也被禁止參加 5 月的選舉。

為什麼羅馬尼亞的總統大選會受到高度關注,甚至被視為民主的試金石呢?TikTok 上的假帳號與俄羅斯官方在這之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羅馬尼亞的選舉正好凸顯出:境外資訊操弄(Foreign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and Interference,簡稱 FIMI)已經成為全世界都在面對的嚴峻挑戰。

這位在去年選舉中暫居第一的候選人名叫 Călin Georgescu,雖然沒有從政經驗,也未加入任何政黨,但在選前短短兩個月內突然聲勢暴漲,拿下近 23% 的選票。Georgescu 本人宣稱他並未花錢競選,也未收受到其他國家的競選協助,這位政壇新面孔究竟是如何一夕之間竄紅、領先其他候選人的呢?

隨著愈來愈多報導與智庫報告出爐,這位極右派候選人之所以遭到「取消」,似乎並非毫無根據。

Călin Georgescu(正中)在去年的羅馬尼亞總統大選中異軍突起,引發種種爭議。羅馬尼亞的憲法法院判定該選舉無效,他也被禁止參與 5 月重新舉辦的大選。圖為他在 3 月時牽起另一位聲勢看好的極右派候選人 George Simion (右)為其輔選。(來源:Călin Georgescu 臉書)

默默無聞到喊水結凍:Telegram 動員和 TikTok 假帳號操作

隨著網路與社群媒體成為主要資訊來源,資訊話語權不再由少數管道壟斷,「人人都能發聲」雖象徵資訊民主,但也讓資訊操作更容易實現。只要掌握足夠的資源(伺服器、網域、帳號等)與技術,有心人士就能操控流通的資訊內容,進一步影響輿論、改變民意甚至左右選舉結果。

根據美國大西洋委員會數位鑑識實驗室(DFRLab)調查,Georgescu 能在短短幾個月內累積大量聲勢,與 Telegram 上的動員宣傳和 TikTok 假帳號操作密切相關。

調查指出,Telegram 上有多個頻道串聯「志工」,提供貼文教學與圖文影片素材(見圖1、2),讓他們能在 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 等平台上發文,幫忙宣傳 Georgescu以表達支持。

Telegram 頻道截圖:影片素材與貼文步驟教學為 Georgescu 宣傳(來源:DFRLab 報告

此外,Georgescu 在 TikTok 上極為龐大的聲量也招來關注,資料分析結果顯示(見圖3),Georgescu 的聲量從 2024 年 11 月才開始急劇飆升。英國智庫 Foreign Policy Centre 的報告,同樣發現了這種突如其來的熱度在多個社群平台出現(見圖4)。

2024 年 10 月至 12 月 Georgescu 的 TikTok 影片互動量(來源:DFRLab 報告
Georgescu 在各平台及網站的聲量變化趨勢圖(來源:Foreign Policy Centre 報告

2025 年 3 月,TikTok 官方發布的假資訊調查報告證實,2024 年 11 月與 12 月期間,分別有兩批假帳號針對羅馬尼亞用戶宣傳支持 Georgescu 的內容。帳號數量驚人,分別為 78 個與 27,217 個帳號,後續全數被 TikTok 移除。

這些操作大力放大了 Georgescu 所主張的「羅馬尼亞主權優先」、「反歐盟反北約」、「重視羅馬尼亞傳統價值」、「對烏克蘭抱有敵意」等立場,也讓他贏得不少民眾支持,累積了問鼎總統的政治資本。

然而,如此大規模的資訊操作並非自然發生,而是經過資源與策略刻意安排的結果。那麼,背後究竟是受誰指使,又是誰在操盤?

伺機行動的境外勢力:俄羅斯官媒、情報單位與親俄資訊操作網絡的宣傳

上述的 Telegram 及 TikTok 的資訊操作,雖然仍難以直接追查幕後主使者,但多項研究與跡象指出——俄羅斯可能是背後最大受益者。

隨著羅馬尼亞選舉情勢發展,在眾多關鍵事件發生之後,都能看見俄羅斯官媒、俄羅斯情報單位關聯的媒體網站、以及親俄資訊操作網絡 Portal Kombat,發聲支持 Georgescu 或是散播批評羅馬尼亞政府、歐盟及北約的敘事。

親俄資訊操作網絡 Portal Kombat 擴大 Georgescu 的指控,聲稱摩爾多瓦總統、法國總理、前美國國務卿皆有介入干預羅馬尼亞選舉​

Georgescu 勝出第一輪選舉之後,俄羅斯官媒 Sputnik 與親俄資訊操作網絡 Portal Kombat 都為他慶祝,宣揚其反北約、友俄的立場。

當羅馬尼亞政府要求調查 TikTok 上關於 Georgescu 的異常活動時,俄羅斯官媒塔斯社(TASS)與 Portal Kombat 則聲稱 Georgescu 的 TikTok 並無操作痕跡。

而在憲法法院宣布選舉無效後,俄羅斯官媒 Sputnik 及俄羅斯情報單位關聯的媒體網站 News FrontStrategic Culture 也聲援 Georgescu,指控羅馬尼亞政府喪權辱國,任由歐盟干涉國內選舉。這個敘事在後續 Georgescu 因選舉方面的指控遭警方拘留,以及選舉時日接近的時候,都被俄羅斯方面多次宣傳利用

地緣政治下的羅馬尼亞

俄羅斯對於羅馬尼亞政治局勢的重視及宣傳都是清晰可見的,然而,為什麼俄羅斯這麼想要 Georgescu 當選總統呢?羅馬尼亞的地理位置是關鍵。

羅馬尼亞位於歐洲與俄羅斯交界,是北約面對俄羅斯的前線之一,並與烏克蘭接壤,境內還有北約空軍基地(2019 年羅馬尼亞宣布升級該空軍基地)。

對俄羅斯來說,如果能扶植一位親俄或反西方的羅馬尼亞總統,無疑能大幅削弱歐盟與北約的力量,增加俄羅斯的影響力。而 Georgescu 這位極右派政治人物,正符合俄羅斯的期望。

雖然 Georgescu 自稱「羅馬尼亞主權優先」而非一味親俄,但他主張減少與歐盟、北約的合作,恰恰符合俄羅斯利益。這種孤立主義立場,給了俄羅斯介入干預選舉、支持他成為羅馬尼亞總統的絕佳理由。

因此,羅馬尼亞成為了俄羅斯境外資訊操弄的目標。

社會的弱點:羅馬尼亞人為什麼會支持 Georgescu 並相信敘事

資訊操作能成功,多半與一個社會的「弱點」有關。由於這些弱點,目標群眾對敘事信以為真,甚至改變了群眾的行動。資訊操作的攻擊方往往都圍繞著這些弱點進行攻擊。

英國智庫 Foreign Policy Centre 指出,羅馬尼亞社會支持極右派候選人,與疫情後經濟低迷、自由派政府不得民心有關。對於現況的不滿,給了一位「不被現有體制污染的素人」崛起的機會。 強調國家利益、拒絕與歐盟及北約繼續合作的說法,正好迎合了民眾對現狀的憤怒與無力,成為資訊操作敘事的溫床。

George Simion(左)在個人社群上貼出與 Călin Georgescu(右)、眾議院議員 Anamaria Gavrilă(中)一同現身造勢場合的合照。(來源:George Simion 臉書)

此外,羅馬尼亞的媒體識讀能力在歐盟排名倒數第二對傳統媒體普遍不信任,使得公民更容易相信並依賴社群平台上流通的資訊,也讓羅馬尼亞容易淪為社群平台資訊操作的目標。

Georgescu 能夠短時間內藉由右派言論及社群平台資訊操作出台,反映著羅馬尼亞社會長期存在的弱點。

選舉是一時的,資訊操作對社會的影響卻是長遠的

即使憲法法院已判定 Georgescu 無法參選,事情卻沒有結束。

俄羅斯繼續渲染他遭羅馬尼亞政府及歐盟打壓的不公,並轉而支持同樣右派立場的 George Simion,甚至在選前質疑羅馬尼亞政府可能取消 Simion 參選資格。如今,Simion 也以超過 40% 的第一得票率進入第二輪投票。

5 月 4 日的第一輪選舉投票日 George Simion 和 Călin Georgescu 一同出席投票。(來源:George Simion 臉書)

羅馬尼亞的案例提醒我們:資訊操作的真正影響,不是讓某人當選,而是長期影響大眾意見。一旦民眾的價值觀與政治判斷受到操控,即使阻止了某位候選人,也無法逆轉整體社會的傾向。

在極權國家大量針對他國進行資訊操作的時代,民主制度與言論自由讓我們更容易暴露在風險當中。政府雖有努力空間,但最終的解方,還是要回到公民本身——建立媒體素養、保持懷疑精神,才是抵抗資訊操作與干預的關鍵。

註解

  1. 或可稱為「俄羅斯國家行動者」(Russian State 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