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臺鐵太魯閣號事故,前交通部長林佳龍引咎辭職,次長王國材扶正成新部長。他也宣布,首要任務便是「落實臺鐵改革,確保行車安全」。在先前在立法院舉辦的臺鐵改革公聽會上,桃園國際機場前總經理林祥生便指出,這次臺鐵太魯閣號事故,將改革失敗全然歸咎臺鐵員工並不公平,而是還沒爆清完的地雷引爆了。過去曾擔任臺鐵新進員工受訓講師的他指出,有許多新人受訓第一天就毫不掩飾,僅是把臺鐵當進入公務體系的起手式、跳板,並表示會繼續考公職,等考上立刻走人,因為別的公務單位相對待遇好、壓力又小。
林祥生呼籲,臺鐵要改革,請政府先切除財務腫瘤。他認為,臺鐵高達 4000 億的負債和退撫金支出,目前估計 1 個現職員工要負擔 4 個以上退休員工,這既不是現職員工該負責的,也沒有能力。他呼籲,政府要概括承受負債和未來的退撫金。至於財源該從哪來或該如何回補,這可以再討論。
林祥生指出,對外應該運價合理化,就算運價、票價有差距,政府該用預算補貼。對內則要提高薪資,至少要「具有吸引力」。過去身為臺鐵新進員工講師的他指出,他們誠實說近了台鐵是進入公務體系的起手式、跳板,會繼續考公職,他們考上別的立刻走,因為待遇好壓力小。
林祥生也指出,許多臺鐵員工反映,目前規章制度都不同調,臺鐵運、工、機、電四大部門作業程序規定繁瑣,不易瞭解,不容易執行,又有太多例外和權宜措施,形成安全漏洞。甚至各部門對同一個事件,居然各有解釋。
林祥生也建議,臺鐵企業化的方向要先確立,小站或運量少的路線要放棄,如果不願放棄政府至少要編列預算,不該讓臺鐵自己承受。
制度導致臺鐵「避免成為主管」風氣
鐵道情報總編輯古庭維也指出,臺鐵人事制度急需改變。臺鐵長年使用「交通資位制」,意味加薪只和年資有關,也就是每年考績甲等,隔年計算薪酬的單位「薪點」就能增加,雖然一開始立意良善,希望留住基層人才,不讓進臺鐵為了準備下一次公務員考試。但結果造成收入僅和年資最有相關,所以多年以來,沒有人願意當主管,基層工作反而受歡迎。
古庭維也指出,又因為 1999-2008 年長達十年並未進行鐵路特考,造成十餘年來臺鐵中高階主管斷層嚴重。交互作用下,當主管加給少,責任又重、工時多,不健康的體制,造成大家都不想當主管。臺鐵局內「避免成為主管」這種不健康體制變成常態。
古庭維說,這種現象十幾年前就聽聞,但至今依舊。
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林雪花也分析,臺鐵為行政機關缺乏公司獨立的監察決策機制,難以提升效能。但又因此經營風險承受力高,雖然長期虧損但是可以輕易舉債經營,內部改革力量難以興起。
林雪花也提及,臺鐵需長期服膺交通政策對於鐵路費率管控,營運和收入無法對等,內部更早已經缺乏經營熱忱。她希望能藉這次重大事件,讓內部得以凝聚組織改革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