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延會後立法院在做什麼?23 天狂排 88 場考察、院會 15 分鐘就散會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立法院在八月將展開第二次的延會。從六月到七月,60 天的第一次延會,立法院都在幹嘛?《沃草》盤點,兩個月期間,立法院在 23 個委員會工作日中,共排了 88 場考察,而在院會更是出現開會 15 分鐘就散會的情況。
藍白憑藉優勢人數通過史上最長延會,國民黨以「不要只是想放假」、民眾黨以「薪水小偷」抨擊拒絕延會的民進黨,但實際上立法院兩個月下來幾乎無重大法案要審、無會要開,高達 53% 的考察比例,讓人質疑是否有延會必要?還是更坐實延會只是替涉入罷免連署造假案的藍營立委撐「司法保護傘」的手段?

根據《憲法》規定,立法院一年的法定會期有兩次:一是二月至五月底、二是九月至十二月底,依法「必要時」可以延長。按照過去慣例,一般只有預算會期,預算還沒處理完才會延會,要額外處理特定法案或人事權時,會採用更彈性的「臨時會」處理。
然而,藍白佔多數的國會以優勢人數,在 5 月 20 日院會,將法定於五月底結束的會期,延會至七月底。
由於當時國民黨部深陷罷免連署造假案。包括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身兼國民黨組發會主委的國民黨立委許宇甄、身兼國民黨台南市黨部主委的國民黨立委謝龍介等人都涉入,被外界質疑是為維持「會期中不受逮捕」的立委特權,藍白才接力撐起保護傘、躲避逮捕。
其實通過延會提案的五月底時,委員會就已經開始安排諸多考察。根據公督盟統計,在二至五月的法定會期中,各委員會總共安排高達 145 場考察,創下第七屆立委(2008 年)席次減半後的新高,考察議程佔總議程比就已高達 45%。
最長卻最閒的延會
然而,在 7月 18 日時,民眾黨再度提出延會至八月底,藍白以優勢人數再度闖關,更坐實替藍營涉假連署案立委撐起保護傘的質疑,也締造了史上最長延會。
原本六到七兩個月的延會,已被外界批評無會可開、無法可審,被詬病頻排考察。甚至在七月初,還爆出立法院秘書長周萬來行文給立法院各單位,指出因旅行費被刪減 20%,又考察費已經花掉 63%,要求大家「嚴格控管」、小心使用。面對還沒結束的延會,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也酸:「如果錢不夠,韓院長自己想辦法吧!」
第一次延會已在昨天7月31日結束。《沃草》觀察到在這兩個月的延會期間,各委員會在 23 個工作天中,就狂排了 88 場考察行程,立法院的 8 個委員會中,一天平均有 3 個委員會在進行考察。6 月 9 日甚至出現有高達 7 個委員會都在考察、僅 1 個委員會開會的「世界奇觀」。
公督盟指出,這些考察行程大多和議事無關,且平均出席立委不到 3 人,多改由辦公室助理代打,讓考察效益大打折扣。考察的原意是幫助立委監督施政,若是成效不透明的話,只會讓其淪為選舉經營與地方綁樁工具,嚴重損害民眾對國會信任。
委員會過半都在考察、院會早早散會

其中,最令外界質疑的考察行程,莫過於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中國國民黨籍召委黃仁舉辦的「赴關島視察原民外交推展成效」。
出訪期間長達 4 天 3 夜,卻只在立法院官網上找到:「黃召集委員仁等人抵達關島,考察駐關島辦事處,隨即進行關島原民部落參訪,並拜會關島總督古蕾露(Lourdes A. Leon Guerrero)及關島議會議長 Frank Blas Jr.,接續與關島智庫、Talofofo 市、Hagatna 市、Santa Rita-Sumai 市、Yona 市等相關人員、當地台商及僑界代表進行。」這樣十分精簡的考察紀錄。
《沃草》統計延會兩個月下來,委員會考察佔總體議程更上升至 53%,等於有過半議程都安排考察。
在院會部分,《沃草》實際盤點這兩個月延會期間的 17 次院會中,約莫在六月中旬就開始出現中午就散會的情形。進入七月後,甚至出現九點多、十點就散會,亦即開會不到 2 小時就結束。最令外界驚訝的,莫過於 7 月 29 日由國民黨籍副院長江啟臣所主持的院會,僅開 15 分鐘,於早上 9 點 15 分就散會。
先前民進黨團就曾召開記者質疑,立法院不僅頻排考察、開會早早散會,根本不審法案,當時許多面臨罷免案的藍委都被目擊在選區宣傳反罷免。甚至連立法院長韓國瑜都請假出國,更突顯延會毫無必要。民進黨團還一度呼籲韓國瑜「快點回來上班」。
既然已經延會,立法院真的無案可審嗎?據統計,第一次延會的兩個月內,立法院僅通過 19 案。其實翻閱最新公布的待審法案清單,都能看到各委員會還有法案在大排長龍。像是內政委員會截至七月底有 335 法律案待審、外交國防委員會有 60 件、經濟委員會有 236 案等。
立法委員通過沒有必要的延會後,放著法案不審,卻頻安排急迫性不高、根本沒什麼立委參加的考察,這種延會的必要性也令人打上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