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動的經濟制裁是否有用?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副教授魏百谷指出,俄羅斯在 2014 年侵略烏克蘭、併吞克里米亞以後就持續被制裁,但當時深度與廣度都不及這次制裁,讓普丁誤以為「也沒比較差」。魏百谷強調,這次的制裁讓盧布匯率狂貶,顯然有打到俄羅斯「痛點」,匯率「早上下午不一樣」與他留俄時的 1998 年金融危機(最後導致總統葉爾欽辭職)相似,如果制裁持續,通膨與失業升高,人民就會有所反應,對俄羅斯當局產生壓力。魏百谷曾留學俄羅斯,在莫斯科大學取得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
台灣安保協會、台灣綜合政策協進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等團體 3 月 26 日舉辦「看看烏克蘭、想想台灣:2022國際地緣政治與台灣安全」論壇,第二場「國際對俄經濟制裁是否有效」,邀請臺北市議員苗博雅主持、魏百谷與陳俐甫對談。
臺北市議員苗博雅指出,俄羅斯剛展開侵略時,臺灣有許多媒體報導西方不派兵、只發動「一點用都沒有的」經濟制裁,「順便炒作一波棄臺論」,肯定主辦單位邀請魏百谷分析經濟制裁的效果。
「普丁以為他受得了制裁,但這次有痛到!」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副教授魏百谷指出,制裁要能有感或「很痛」,才會改變被制裁對象的侵略行為,但 2014 年被制裁經驗讓普丁誤以為制裁、「也沒比較差」、「不全是壞處」,但這次制裁的深度與廣度,尤其是將俄國主要銀行踢出 SWIFT 國際金融交易體系,以及凍結俄羅斯央行 3000 億美元(約 8.7 兆臺幣)外匯,都讓普丁「有痛到」。
魏百谷指出,西方國家從 2014 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以後就對其發動制裁,但僅限於限制國防、能源開採技術出口,與限制相關人員入境,而普丁隨後發動「反制裁」限制西方農產品進口,反而讓俄羅斯食品加工與農業蓬勃發展,產生進口替代。
魏百谷回憶,俄國現狀與 1998 年金融危機相似,當時他正在俄國唸書,「盧布匯率早上下午都不一樣」,連房東都希望他以美金支付房租,每天醒來不是上課,而是搶買小麥、玉米等糧食。魏百谷說,俄國當前的經濟實力確實優於 1998 年,債務佔 GDP 的比率從 135% 降到 18%,外匯存底從 126 億美元(約 0.36 兆臺幣)上升到 6300 億美元(約 18.2 兆臺幣),讓普丁以為「可以撐一下」。
魏百谷指出,石油、天然氣等能源收入,佔俄羅斯外匯來源三分之一以上,將是俄羅斯最大的「痛點」,而美國總統拜登在上(3)8日宣布禁止進口俄國石油、煤炭、天然氣,歐洲國家雖無法在短期內轉移對俄國的能源依賴,但也將減少需求或逐步禁止。
魏百谷說,7 間主要俄國銀行被逐出 SWIFT 體系後,中小型銀行還是可以進行貿易,但由於盧布匯率大跌,「賺的錢都被匯損吃掉」,許多商人乾脆停止國際貿易,俄羅斯也實施金融管制,希望增加外匯供給,包括限制個人可以提領及攜帶出國的外匯、允許企業用盧布支付海外債務、強制外國公司用盧布購買天然氣與石油、強制出口商向政府提供外匯等措施。(編按:由於俄羅斯干預手段生肖,近期盧布兌美元匯率已回穩。)
麥當勞、肯德基撤出的失業衝擊會影響普丁?
魏百谷認為,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是觀測「痛苦指數」的兩大經濟指標,短期通膨的效應已經相當明顯,如果制裁持續,失業率升高,人民就會有所反應,對俄國當局產生壓力。
魏百谷說明,目前的失業率雖無準確估計,但麥當勞、肯德基等僱用大量當地勞力的連鎖企業退出俄羅斯市場,除非有人接手,否則「一個失業就是一個家庭」,很有可能衝擊政治與社會層面。物價上漲部分,俄國在 3 月 2 日的通膨率已經升到 9.05%(3 月 23 日俄羅斯經濟部公布為 14.53%),分析機構高盛更預測今年年底會達到 20%。
魏百谷觀察到,即便立場較為親俄的國家,也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有感。
他分析,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包括同為前蘇聯的 11 個「近鄰國家」,其中還有 5 國與其組成軍事同盟「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但在聯合國表決譴責俄羅斯的決議案,除了「鐵桿兄弟」白俄羅斯明確站在俄羅斯一邊,上述國家均以棄權或缺席處理。魏百谷強調,這代表周邊國家都對俄羅斯軍事侵略「有感」,尤其摩爾多瓦、喬治亞、中亞五國境內都有不少俄裔人口,也會擔憂普丁同樣以「護僑」為由入侵。
魏百谷提到,烏克蘭人的本土意識強烈,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的研究員 V. O. Kiktenko 在政大擔任客座學者期間,一直強調烏克蘭與俄羅斯不同,「絕對不可以把烏克蘭放在俄國下面」,希望更多人學習烏克蘭語、實際了解烏克蘭。戰爭發生之後,魏百谷邀請 Kiktenko 透過中研院援助計劃來臺灣避難,Kiktenko 卻以照顧母親、要留在烏克蘭響應徵召等原因拒絕離開。
「俄羅斯說不定 6 個月就崩潰」 陳俐甫:制裁須防中國當「白手套」
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助理教授、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陳俐甫指出,普丁相信馬克思主義的「經濟決定政治」理論,可以預期經濟制裁會影響普丁的決策。
而在歷史上,俄羅斯受限於氣候條件,農業脆弱,是「全歐洲最不能忍受經濟制裁的國家」,因此在法國拿破崙試圖以「大陸政策」封鎖英國時,正是俄羅斯率先於 1814 年「偷跑」。陳俐甫接著說,過去農奴制、社會主義時代,被封鎖還可以設法自給自足,但俄羅斯已經走向全球化、資本主義,抵抗制裁的能力會較以往更弱, 「說不定 6 個月就會崩潰」。
陳俐甫提醒,各國經濟制裁俄羅斯仍存在幾個必須防堵的「破口」:中國扮演「白手套」提供民生物資,以及印度、中國、越南等依賴俄羅斯軍火出口的國家,繼續向俄羅斯提供外匯;美國也要協助歐盟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吸納大量俄羅斯存款的歐盟成員國賽普勒斯,透過解散銀行、歸還存戶的作法,讓俄羅斯拿到錢。陳俐甫強調,只要把這些破口處理好,相信戰爭很快會出現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