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特約記者劉芮菁報導
許多臺灣電影片尾感謝名單都會出現「中影」的 Logo,但中影過去其實是中國國民黨特權經營的黨營事業,幾十年來取得巨大的不當利益,也成為民進黨完全執政後追討不當黨產的對象。中影去(2021)年 8 月已和「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簽署「行政和解契約」,還款國庫 9.5 億元,並將 330 部國片的版權還給國家。黨產會研究員王語禪揭露,中影過去向臺灣銀行累積借款超過 3000 萬元(約等同今日的 2.5 億元),最後國民黨中財會更命令臺灣銀行,將對中影的「借款」改為「投資」。黨產會兼任委員、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李福鐘指出,黨營事業賠錢就寄生政府,是國民黨一慣的手法。
「臺灣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與「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於上(11)月 3 日舉行「無所不在的黨國-紀念張清溪教授」學術研討會,紀念今(2022)年初過世的黨國資本主義、黨營事業研究先驅、臺大經濟系教授張清溪。多位學者專家發表關於轉型正義、不當黨產處理的研究成果,指出「中影公司」、「裕臺貿易公司」、「南勢角工廠」等中國國民黨經營的黨營事業,是利用政府協助取得資金,或由特權階級得到獨佔地位而壯大發展,為國民黨帶來龐大的不當收入。
黨營事業不斷燒錢 「寄生政府」成一慣做法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研究員王語禪爬梳檔案資料,分析國民黨如何利用執政地位,以國家資源補貼中影公司。他指出,國民黨在中國時就了解電影在政治宣傳上具有重要力量,因此在 1950 至 1970 年間,國民黨藉由執政地位給予中影公司專項貸款、預算補貼等經濟協助。該公司在這段期間內由新聞局長兼任董事長,獲得由新聞局轉貸的美元貸款,同時配合新聞局政策,例如協助新聞局管理國語片貸款等工作。
1970 年代中影公司負債累累,國民黨中常會遂指揮行政院秘書長、中央銀行總裁、財政部長、主計長協助處理中影公司債務問題。早在 1960 年中影將製片廠遷入臺北士林的計畫,就是由國民黨中財會出面,代由中影公司向臺灣銀行借款 300 萬元作為週轉金。此後,中影仍持續因經費不足向臺灣銀行借款,最後積欠 3000 萬的龐大債務無法償還。最後也是在國民黨中財會決議下,命令臺灣銀行的「借款」改為「投資」。直到現在,臺灣銀行仍是中影公司的股東。王語禪指出,中影公司經營長年虧損,檔案證據顯示由國民黨指示,用政府的錢去幫助中影公司。
特權階級取得「南勢角工廠」 寡占炸藥市場發大財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研究員王惟聖強調,除了清算不當黨產收歸國有外,轉型正義更重要的還原不當黨產取得的歷史,才能讓國家記取教訓。王惟聖分享「南勢角工廠」被黨營事業不當接收的過程,他指出,此工廠原本是日本民營企業「臺灣窒素工業株式會社」,在戰爭期間產製硝酸、民用火藥,戰爭結束後被中華民國公營的工礦公司接收經營,卻在「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下,被國民黨以非常規的方式轉移至黨營事業「齊魯公司」旗下。
王惟聖表示,南勢角工廠透過寡佔的炸藥市場,為齊魯公司賺取龐大利潤,在臺灣積極發展工業的 1950 年代,該公司創下每年 400 萬至 800 萬元(約等同今日 4000 萬至 8000 萬元)的盈餘。其壟斷雷管、導火索的市場,甚至持續到 1992 年歇業為止。即使目前南勢角工廠已經停業,其工廠土地仍持續為黨營事業帶來租金收入。
王惟聖強調,南勢角工廠是國民黨不當取得的財產,雖然黨產會已經對黨營事業做出處分,不當取得財產未來或許會收歸國有,但在轉型正義的過程中,仍有必要了解不當黨產取得的歷史,否則國家將只是取回曾叫「南勢角工廠」的土地,而遺忘它曾經撐起臺灣工礦業爆炸品的歷史,也無法記取「中國國民黨從爆炸品項目抽了一手」的歷史教訓。
黨營事業金雞母「裕臺公司」 獨佔重要物資經銷權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研究員藍逸丞則分享,1950 年代改組成立的黨營事業「裕臺公司」,除了由物資管控相關的黨政高層擔任股東,更在中央黨部指示下獲得對海外銷售的獨佔地位,外銷臺糖公司產製的食糖、罐頭鳳梨、樟腦、甘蔗板、酵母粉等重要戰略物資,也和中廣合作進口無線電器材。
1950 年代末期外匯制度改變後,裕臺公司的利潤越來越低。為了補足預期利潤,裕臺公司又經營液化石油氣。這本來是由中油公司自行經營,作為家庭燃料使用,後來銷路漸廣、要求承銷的人越來越多。最後在 1961 年,由國民黨指示將液化石油氣交由裕臺公司來做總經銷。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經濟組召集人高仁山評論,國民黨臺來後經營的黨營事業,利用特種外匯占據優勢,賺取的利潤進入國民黨黨部,用來補充黨產,圖利特權階級。國民黨還在帳面下成立轉口公司,將獲利轉入海外私人帳戶。
高仁山更表示,黨產會從檔案資料中還原特權階級利用執政優勢,為黨營事業取得獨佔地位、不當得利的歷史「做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