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統戰團系列報導2吃飯三句不離兩岸一家親行程滿滿統戰惡意

發佈時間 2023/11/21 09:13:55
最後更新 2023/11/21 15:13:47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身為「台獨頑固份子」學生,去了中國後會怎麼想?蘇同學認為,行程中坐下來吃飯,三句裡面有兩句是「兩岸一家親」,剩下叫做「同文同種、血濃於水」,滿滿的統戰惡意,就看個人敏感度。民團「經濟民主連合」組織部主任陳佑維,就讀輔大、是中國定義下不折不扣的「頑固臺獨分子」。他舉例,統戰團行程中曾帶他們去「炎黃子孫的老槐樹」,甚至要求他們拜拜祭祖,這樣奇妙的行程甚至使得原本比較親中的團員也充滿問號、發現「故土」跟想像中的很不一樣,至於臺獨傾向的人,更加覺得中國荒謬。

臺灣、中國兩邊互相消耗預算,真正「兩岸一家親」

就讀輔大的陳佑維,是中國定義下不折不扣的「頑固臺獨分子」。至於為何還要去中國?甚至去了兩次?他形容這是「深入敵後」,趁著還沒被貼標籤之前,去走走看看、見識中國怎麼運作統戰。

武漢肺炎疫情前的兩次中國行,陳佑維都是因為學生自治圈的光環被找上。第一團的組織,更是直接對準學生會系統,參加者至少要是會長、議長、部長的層級。不過他也說,其實當年那一團大部分都是「台獨仔」,主辦方也大概都知道學生們的立場。這樣看似違和的狀況,他笑說:「感覺比較像是,兩邊都在想辦法消耗 KPI 的感覺。在這一點上真的還蠻『兩岸一家親』的。」

陳佑維回憶,在酒席間中國官員也跟他聊到:「其實我們都知道你們天然獨。」兩岸共榮、回歸祖國這些口號還是會喊,但他認為中國官員其實都蠻知道,不是光講就能有什麼改變,會把重點放在「堅持交流、保持交流」。他認為,更像是反正預算在就辦了。

「大家都在演戲,其實他們有些人完全覺得不會統一。」陳維佑說,通常媒體拍完之後,中國官員接下來就開始顧左右而言他,反而在私下聊天過程會想要完全閃避政治話題,不太讓大家討論。

時隔不到一年,陳佑維再度被找去交流。近年頻頻被點名有資安疑慮的「海康威視」,也是當時參訪的行程之一。他說,幸好當時對此有所警覺,當所有的人都「刷臉」進辦公室,他則堅持換實體參觀證,沒有留下建檔。他也觀察到,辦公室裡面都有一個插著小黨旗的辦公室,也就是「黨支部」。他形容:「有點像警察局裡面會放關公的感覺!」據說平常不會有人在,出事才會有人來。

「兩岸一家親」仍是中國熱愛的統戰用語(圖片取自:中新社)

「兩岸一家親」仍是中國熱愛的統戰用語(圖片取自:中新社)

為統戰而生的古蹟 「炎黃子孫老槐樹」就連統派都傻眼

回憶起中國行的統戰之處,陳佑維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山西。當地有很多樣板的歷史文物,據傳黃帝、炎帝發跡自山西,當地就根據一些歷史考古或神話去重建。他補充,這些考古的定位是屬於中國國家最高級的歷史文化景點,但其實都不是古蹟,只是被蓋出來、被放到那個位置上去。

陳佑維說,山西幾乎都是針對臺灣的統戰情懷據點,除了導覽外然後還有「祭祖儀式」,要大家跟著對著「炎黃子孫的老槐樹」拜祖先。他說,大家都普遍覺得這個行程非常奇怪,偏藍或統派的人反而去一趟後,充滿問號,踏上這個所謂想像中的「故土」,發現好像不是那麼一回事,臺獨傾向的人,去了之後會更覺得中國荒謬。

獨派青年觀察:行程充滿政治惡意,但多數人無感

大學生蘇同學也觀察到,中國交流活動在學生間確實很流行,但「道不同不相為謀」,本來就沒有太接觸,但近來剛好有機會,他也認為「抗中保臺抗了多年,該去看一下『中』長什麼樣子」,就成為疫情後中國最引頸期盼的「首來族」。

蘇同學觀察,團員大多以「出去玩」的心態為主,少部分則是受到「統戰樣版、創業先聲」的影響,想在被臺辦高度溺愛的環境下創業。整趟行程他分成 3 部分:機關拜會、大學交流、風景名勝。他話鋒一轉說到:「行程裡面充斥的滿滿的政治惡意,就是看敏感度高不高。」

中國大學除了中共黨部外還有武裝部(讀者提供)

中國大學除了中共黨部外還有武裝部(讀者提供)

蘇同學形容,基本上坐下來吃飯,三句裡面有兩句是「兩岸一家親」,剩下那一句叫做「同文同種、血濃於水」,中國人也蠻不演的。他解釋,其實這團的中國主辦方就是中國特色民主主義的政黨之一,其使命是「促使祖國偉大統一」工作,所以整團去了「基本上就是去給人家洗腦」。

不過蘇同學也感嘆,其實多數的團員對於他認為的政治惡意都是「無感」,去中國就是快樂的吃喝玩樂。他記得,一位重慶台辦的官員講話:「烏克蘭的前車之鑑在前,呼籲同胞不要妄想臺獨,頑劣臺獨分子必將自取滅亡。」

面對這樣不友善的發言,蘇同學觀察到,同團除了幾個立場偏藍的人聽了很不開心,至於其他人大多數人,就是一臉沒感覺,不然就是都在打瞌睡。

避免成為統戰樣板

蘇同學表示,雖然打著交流名義,但「團進團出」氛圍明顯。除了安全的考量外,蘇同學 感受得到刻意把整團與當地中國人隔開。他指出,通常都是共青團、校內黨委會等層級人士出來接待,所以若把遇到的人當作就是中國人的平均樣貌,其實有偏差在。

中國積極吸引臺灣各領域專業人才(圖片取自:人民網)

中國積極吸引臺灣各領域專業人才(圖片取自:人民網)

「我是有一些保護措施,完全避免讓自己成為同戰樣板的其中之一。」雖然去了中國,但蘇同學行事也相對謹慎,他認為現在兩岸局勢,甚至是以美中臺三方的角力來看,只要有臺灣年輕人,甚至所謂「高精尖產業」的年輕人去到中國,就很容易被大作文章。「所以不管在採訪,或者是在照片的曝光之類的,我都是有稍微閃躲。」

蘇同學坦言:「老實說是因為全團一起去,不然我自己是不敢去!」他建議,如果是省轄市的市台辦活動,可能就覺得要考慮一下,中國官員可能因為自己的仕途,寧可錯殺不要錯放,加上現在中國對臺灣的氛圍越來越不友善。除非品牌夠大、層級夠高,不然家人對於他要去中國參訪,是有很大的疑慮。他說,畢竟中國可是個被問到「白紙革命」都只能夠點頭或搖頭、不能講話的地方。

註解

  1. 意即高級、精密、尖端特性的產業,例如如先進製造業、高端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