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政要來台絡繹不絕 國關專家賴怡忠籲台灣聯合志同道合國家創立小型多邊國際機構

發佈時間 2023/4/25 09:30:47
最後更新 2023/5/2 08:46:17

【沃草】特約記者劉艾波報導

近年來中國積極拔除中華民國邦交國,繼宏都拉斯與中華民國斷交後,本周日(4/30)將舉行總統大選的巴拉圭,民調最高的總統候選人艾里格也公開表示,勝選後將考慮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前台灣駐日代表室主任,國際關係專家賴怡忠認為,台灣也可以嘗試爭取和中國的邦交國建交,「只要能翻掉中國的邦交國,可以重挫中國的威信。」他也強調,自立陶宛、捷克主動向台灣遞出橄欖枝後,東歐許多國家也向台灣釋出善意,現在歐洲國家政要來台參訪是絡繹不絕,大幅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在這個趨勢下,台灣應建立自己「主場外交」,也就是主導會議議程與結盟方式,拓展自己的國際地位。「我們應該聯合志同道合的國家,創立一個小型多邊的國際機構,發揮國際參與的力量。」

國際關係專家、前台灣駐日代表室主任賴怡忠。攝影:劉艾波

國際關係專家、前台灣駐日代表室主任賴怡忠。攝影:劉艾波

在美國留學剛好處於冷戰結束的世紀變局 蕭美琴介紹「理工人」轉行到政治外交

「台灣勵志協會」本(4)月22日舉行「從物理研究到國際政治分析的斜槓隨想」週末政經講座,邀請賴怡忠分享他從主修物理「跳槽」到國際政治領域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以及對台灣目前國際地位、外交局勢的觀察。賴怡忠大學就讀成大物理系、後來留學美國取得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博士。

賴怡忠分享,他就讀大學的時間恰逢 1980 年代末期,當時陸續發生台灣解嚴(1987)、中國天安門事件(1989)、柏林圍牆倒塌(1989)、蘇聯垮台(1991)等重大事件,世界局勢瞬息萬變。順應民主化浪潮下的學生運動,賴怡忠大學時也接觸了許多左翼學派的理論。1990年代到美國留學時,他開始覺得,既然人在國外就要運用地利之便,多參與一些在國外才可以做的事情。

因此,賴怡忠開始參與國際人權的工作,關注西藏獨立運動,以及緬甸、東帝汶人權等議題,因緣際會下透過時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蕭美琴的介紹,進入國際外交的工作。

理工科學思考問題本質 社會科學思考問題背後的框架

「我一踏進來就發現糟糕了,讀錯書、入錯行。」賴怡忠笑稱,自己身為物理學博士,而身邊的政治工作者大多是主修政治學或其他社會科學的背景,自然常會被質疑「你有什麼資格來做外交?」。長期與政治工作者相處下來,賴怡忠也發現自己身為「理工男」,在思考模式上和社會科學背景的人有很大的不同。

舉例來說,遇到問題時,理工人會習慣關注問題的本質,思考解決方式。但社會科學會拆解這些解決方式背後有什麼架構,這些架構還有哪些特色和限制。賴怡忠認為,這是理工人比較不會思考、可以多向社會科學領域學習的部分,讓自己不要執著在唯一的答案,「就像解數學題得不到正解,但可以得到解析解。」

雖然缺乏社會科學的訓練,但賴怡忠相信,這讓自己更能跳出理論的框架,在思考時比較不會受到教科書限制,若能有效運用理工專長,有時還能發揮意想不到的優勢。

跨領域結合可發揮加乘效果 賴怡忠:台灣應利用科技人才優勢

例如,擁有數學博士的威廉.佩里(William Perry),在冷戰期間擔任美國國防部官員時,就運用工程與數學的專業,結合電腦計算技術,大幅提升美國傳統武器的精準打擊能力,來抵禦蘇聯的核武優勢。這項革新為美國帶來軍事革命。在波斯灣戰爭時,美軍因此能以較少的兵力擊敗伊拉克。

「我自己的感覺是,理工男比較喜歡把書放一邊,思考問題的本質,也比較會問『First Principle』,不去問可不可行,先去問要不要做,做了之後會帶來什麼改變。」賴怡忠說,台灣有許多優秀的科技人才,還有許多國際上的「隱形冠軍」,這些理工、科學技術雖然看似與國際政治、外交領域存在隔閡,但若能建立一個知識平台,讓這些科技人才了解自己的特點與長處,先從同業、再從異業嘗試跨領域結合,也許能發揮與眾不同的優勢。

「我們在國家安全、軍事、國土安全上,理工男能提供的知識技術很重要。」賴怡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