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法官不語又漠視憲法法庭被癱瘓 楊惠欽蔡宗珍朱富美三位大法官的聲明有什麼問題

作者
發佈時間2025/10/15 06:42:12
最後更新2025/10/15 09:40:00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憲法法庭自去(2024)年歷經立法院封殺人事案、藍白《憲訴法》癱瘓的組合技下,已經失靈將近快 9 個月。當外界紛紛要大法官挺身而出自救之際,大法官楊惠欽、蔡宗珍、朱富美日前罕見發表聲明,指出憲法法庭目前人數不足、不應判決,引起外界譁然。

憲法學者、東吳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張嘉尹,接受《沃草》專訪表示,大法官以聲明方式
對於正在審理中的案件發表個人意見,已抵觸「法官不語」的倫理規範。也看出少數意見的大法官正透過「缺席」杯葛多數意見,嚴重破壞合議庭機制、違反大法官的法定義務。他也感嘆,大法官身為《憲法》守護者,卻未看清台灣正面臨的憲政危機。

《憲訴法》違憲與否 大法官分裂成 2 派

憲法法庭自去年十月底出缺後,人數一直無法補齊 15 人,立法院佔多數的藍白,一邊封殺大法官人事,一邊修《憲訴法》提高門檻將本來出缺也還能開會的 8 人,提高到 10人,至今憲法法庭幾乎陷入停擺。

面對這樣的僵局,大法官陳忠五、謝銘洋、尤伯祥、呂太郎曾藉由不同意見書,響應外界要求大法官自救的呼聲。

意見書中提及,解釋憲法的權力,是來自《憲法》的直接授權,而非國會制定的法律。指出大法官行使《憲法》解釋職權,如受到法律的封鎖或阻礙,不但可以而且也更應該依《憲法》尋求解決。強調《憲訴法》不能封鎖或阻礙大法官行使《憲法》解釋權。

大法官楊惠欽、蔡宗珍、朱富美則透過聲明指出,應遵守新《憲訴法》10 名大法官的門檻要求,認為目前僅有 8 人的憲法法庭組織不合法,所做的評議也屬於違法。基於守護《憲法》之義務,大法官不應參與案件之違法評議與判決。

目前僅剩大法官蔡彩貞,並未透露立場。然而,這樣的分歧似乎也暗示著若立法院遲遲不通過人事案,未來 3 年內恐怕憲法法庭都要停擺下去。

大法官聲明違反倫理,評論審理中案件

憲法學者張嘉尹指出,首先依照《大法官自律實施辦法》第 6 條,其實已經有規定正在審理中案件,禁止法官發表相關意見,也就是所謂的「法官不語」、維持中立性。大法官自己也在 601 號解釋中指出,大法官本身也是《憲法》所說的法官,同樣也受到法官倫理規範的限制。

張嘉尹指出,大法官用聲明的行為表態,令法界傻眼。他笑說,一般的法官如果這樣搞不好就送懲戒了,但誰敢把 3 位大法官送懲戒?

憲法學者、東吳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張嘉尹(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少數「杯葛」?大法官過去曾言:立法不能拘束司法權

張嘉尹也質疑,憲法法庭已經消聲匿跡這麼久,又怎麼會突然發聲明?他認為,這與前大法官黃虹霞日前接受採訪直言,有大法官用不出席杯葛會議的說法有關。

張嘉尹表示,法界一直都對憲法法庭的消極不作為有所猜測。若依照舊法,要開會還是要三分之二,也就是 6 人參與,做出決議也要過半數,也就是 5 人。大家都在猜測,不是開會人數不足,就是可決人數不足。

而黃虹霞的受訪,再加上大法官楊惠欽、蔡宗珍、朱富美的聲明,顯然少數大法官竟然因為與其他大法官意見不同,而以缺席的方式「抵制」可能的多數意見。即使是更早表態的 4 位大法官,也無計可施。

「我們終於知道為什麼大法官睡了那麼久!」張嘉尹認為,《憲訴法》是否違憲,當然要透過大法官的合議機制討論,用不出席的方式杯葛很失格。

張嘉尹說,憲法法庭就是以「合議制」的方式來進行評議與表決。如果意見居於少數的大法官,在知道自己屬於少數意見時,不循法定程序,在參加評議並表決失敗之後,以撰寫不同意見的方式來申明己志,而是反倒以「缺席」來杯葛多數意見,這樣的行為不但嚴重破壞了憲法法庭合議制的精神與原則、嚴重違背身為大法官的法定義務。

3 位大法官在聲明指出,司法院大法官行使職權之組織形式與作成有效裁判之門檻要求等相關事項,要遵照立法院制定的法律。

民團日前呼籲大法官自救,並擔憂憲法法庭恐再停擺 3 年。如今隨著大法官公開投書表達不審理案件下,似乎成為定局​(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但張嘉尹也指出,聲明人之一的蔡宗珍,曾在 2003 年的〈我國憲法審判制度之檢討〉指出用立法有形成自由但也有界線,用立法拘束司法權是有疑慮的:「憲法第八二條係規定司法院及各級法院之組織以法律定之,嚴格來說,除組織性事項外,憲法並未明文授權立法者得就司法權運作上之其他事項以法律規定」、「至於司法權中有關釋憲權運作上之相關事項而言,不論有關大法官釋憲權範圍的界定,還是屬於釋憲程序之事項,明顯地皆非屬組織性事項。立法者對此既未獲憲法授權或委託制定,實無權以法律擅代制憲者而為立法規定,即使制定,此等法律內容之實效性與拘束力亦堪疑」。

張嘉尹不免質疑,蔡宗珍是在打臉過去的自己嗎?他也想問 3 位大法官,對於過去一年半以來立法院不當的擴權,甚至明顯的染指行政權、司法權,都看不出來嗎?看不見台灣正在面臨民主憲政危機嗎?

張嘉尹也警示,如果立法院一直對大法官人事權採取目前堅壁清野策略,到 2027 年可能正當性更低,只剩下 4 個大法官,那會是最壞的情況。他也悲觀認為,短期內看不到有轉機,只能說,如果放長遠來看,若台灣憲政民主未來還存在,整個悲觀的情況還是有改變的可能。

憲法法庭有多重要?

憲法法庭有 9 成案件,都是人民權利救濟案件,一旦停擺等同剝奪人民爭取權益的最後管道。

截至八月底,憲法法庭共有 360 多案未結案。其中包括因政治角力而受到矚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選罷法》、《憲法訴訟法》、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等案,甚至攸關兒少性侵追訴期延長的釋憲案,也都在與時間賽跑。

如今在楊惠欽、蔡宗珍、朱富美 3 位大法官公開投書表達不審理案件下,憲法法庭將繼續癱瘓,無法處理這些重要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