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中共軍事研究所教授馬振坤臺灣需要堅實民防而非訓練民兵

發佈時間 2022/11/1 10:25:52
最後更新 2022/11/4 04:43:24

【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中國獨裁者習近平在中共 20 大三連任,是否會在新任期內犯臺,成為全世界矚目焦點。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分析,習近平現階段沒有主動犯臺意圖,但臺灣仍須備戰。「臺灣需要堅實的民防,而不是民兵!」他強調,國軍應思考如何把願意投入防衛的民眾納入後備體系,而非讓民眾自己發展「民兵」。他指出,「民兵」是在社區防禦,但如果戰爭進到社區,表示攻臺戰爭已經大致結束,民兵反抗已經太晚,而「民防」則是在戰爭來臨、城鎮受到破壞時,可以迅速恢復基礎設施,提供緊急醫療、民生物資等,不要讓臺灣社會在戰爭期間,出現嚴重的人道危機。

國策研究院上週一(24)舉辦「中共二十大、國際與兩岸關係新常態」座談會,第二場次「國際與兩岸關係新常態」邀請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等學者引言。(攝影/朱乃瑩)

國策研究院上週一(24)舉辦「中共二十大、國際與兩岸關係新常態」座談會,第二場次「國際與兩岸關係新常態」邀請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等學者引言。(攝影/朱乃瑩)

「現階段中國沒有主動採取軍事手段,全面犯臺的意圖!」馬振坤分析,中國所有領導人口徑一直一致仍是要「和平統一」,軍事手段主要是「遏制臺獨」、「反對外部勢力干涉」。馬振坤指出,全面對臺軍事行動,不是只有軍事的事情,黨政軍所有系統、政治意識形態、沿海省份戰備都要動員、這需要中共中央做出從「和統」轉換為「武統」的戰略決定,目前為止都是訴求和平統一。

習近平仍要求解放軍必須在建軍 100 年(2027)時「具備解決臺灣問題的能力」,近年也要求軍隊「加速建設為世界一流軍隊」,這是中共領導階層典型的「和平/武力」交叉辯證思維,也認為軍隊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要支撐」,但這次任命的兩位軍委副主席中,張又俠是目前中國碩果僅存,擁有第一線作戰指揮經驗的將領,何衛東則是年齡較小,戰時僅當過低階戰士。

「解放軍要對外用兵一定會強調政治控制,至少有一位軍委副主席是政工出身,但這次兩人都是實戰經驗為主,顯然 2027 年的建軍目標仍是軍隊現代化,而不是準備武力犯臺。」馬振坤指出,用兵時要對基層官兵進行嚴格精神動員,這就需要政工出身的副主席控制軍隊思想,否則就會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基層士兵都不知道為何要打這場仗!」

馬振坤認為,由於中國目前目標並非要發起兩岸軍事衝突,中國在臺海「新常態」下,會在衝突的臨界點之前停手,但因為兩軍對峙頻率更高、距離更近,兩岸海空兵力「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也較過去大增。

他強調,習近平藉由軍事手段逼迫臺灣接受和平統一,對臺灣而言,要避免陷入「在和統與武統之間,怎麼選都不利」的決策困境,國軍備戰就是最好的避戰手段。馬振坤表示,臺灣除非「海空打完就不打了」,否則城鎮戰不可避免,必須擁有視距內精準打擊的能力,因此不對稱作戰是本土防衛作戰的有效形式。

「臺灣需要堅實的民防,而不是民兵!」馬振坤表示,防衛作戰應該集中所有有效資源,當務之急是強化常備與後備部隊戰力,國軍更要思考如何把願意投入保衛鄉土的民眾納入後備體系,而非自己發展「民兵」。他指出,後備部隊是陣地防禦,「民兵」則是在社區防禦,但如果戰爭進到社區,表示攻臺戰爭已經大致結束,中國會將重點放在佔領區的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三戰」,民兵反抗已經太晚。

他強調,民防與民兵的區別在於,如果戰爭來臨,城鎮一定會受到破壞,臺灣要有堅強的民防迅速恢復基礎設施,提供緊急醫療、民生物資等,不要讓臺灣社會在戰爭期間,出現嚴重的人道危機。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認為,武力準備是中國「反獨促統」的核心工具,但以主、客觀情勢來分析,中國在未來 5 年內,無論以和平或武力方式「統一臺灣」的機率都微乎其微,習近平要取得歷史性進展的唯一選項,是透過「民主協商機制」探索「兩制臺灣方案」。張五岳指出,中國的「協商式民主」是其決策過程的必要程序,至於能否反映臺灣主流民意,對中國完全不重要。

註解

  1. 張又俠為前解放軍上將張宗遜之子,從 2018 年「19 大」起就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今(2022)年「20 大」再次連任。張又俠曾參加 1979 年中越戰爭(中國稱為「懲越戰爭」)、1984 年中越邊界戰爭,期間從連長升至副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