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日前線上論文資料庫「華藝線上圖書館」被爆出配合中國「紅色審查」,臺灣學者文章被消失、被竄改標題或摘要。像是「我國」變「臺灣」,學者「皮國立」名字因涉中方敏感詞彙,甚至被改到只剩「皮」,離譜行徑引起社會怒火。今(30)日民進黨立委范雲召開記者會,認為華藝事件正好給臺灣學術圈推動「知識公共化」機會,呼籲教育部、科技部即刻著手推行。臺大歷史系特聘教授陳弱水強調,臺灣學術研究是由納稅人經費支持的,學術成果具有公共性。知道企業求利心切,但「拜託幫臺灣留一些顏面及底線!」
華藝公司日前將線上圖書館「輸出」到中國,其中大量竄改有關論文的事實性資訊,如論文題目、關鍵詞、摘要、作者服務單位,甚至包括作者名字,並且封鎖大量論文。學術界也一一查詢論文在中國刊載狀況,發現論文標題和摘要出現荒謬的篡改,例如「當婦運衝撞國家/國家女性主義」被代換成「当妇运冲撞台湾/台湾女性主义」、「...在許多國家或地區」被代換成「...在许多台湾或地区」。
范雲指出,學術論文跟期刊資料庫的一個壟斷的特質,使得華藝這次有機會做這樣的事。也剛好突顯各國學術界目前對期刊論文遭商業壟斷狀況。國際學術圈為了對抗資料庫商業化或高額收費,陸續發起「開放取用」 (open-access,OA)運動,推動論文開放免費取得,至今已 20 多年。
其中,2011 年哈薩克 Sci-Hub 為窮學生提供論文。2012 年哈佛大學要求校內研究成果開放取用。2014 年荷蘭教科文部與資料庫業者集體談判抵制高額費用,將於 2024 年百分百全面轉換為「開放取用」模式,願意支付較高刊登費,但不願意再付訂閱費。
臺大歷史系特聘教授陳弱水質疑,「資料庫輸出」這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蹊蹺,因為華藝線上圖書館本來就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上網使用。若有封鎖境外資料庫的國家,造成學者不方便,他們自己要承擔後果,而不是由我們以違反事實、自損尊嚴的方式來幫人解套。
代表《台灣社會學刊》、《台灣社會學》的臺灣社會學會理事長、臺大社會學系主任林國明先是肯定,華藝在被抗議後,善意回覆若往後如果有授權的單位更改標題、摘要等,會拒絕提供電子檔的全文。但他指出,華藝對於目前文章被消失、竄改一事卻隻字未提。而是否如范雲所提供的合約內容,事前就知情並授權中方這樣做,目前也不得而知。
林國明也提及,《台灣社會學刊》、《台灣社會學》本來基於學術公共化的精神,直接提供網路全文下載,但後來卻發現引用率極低,也不易被搜尋到,後來只好被迫與華藝簽約。因此,也希望未來能透過學術資料庫公共化的系統,讓學術知識更加流通。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律師賴中強提醒,華藝對著作的關鍵內容的未經作者同意的竄改,已違反《著作權法》第 17 條,原作者可以要求禁止,也可以要求損害、賠償等。他特別指出,這在著作權法的體系裡面是放在「著作人格權」,而非著作財產權,即使作者將著作權交給期刊發表、全權授權、著作權轉讓,也不涉及著作人格權轉讓。
賴中強也對公平會喊話,他認為公平會應該要調查華藝在學術資料庫的市場,是不是已經達到壟斷程度?有沒有濫用獨佔地位的問題?有沒有不公平競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