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給中國統一也不壞嚇壞香港學者周保松臺灣民主模式值得捍衛

發佈時間 2023/2/9 09:18:18
最後更新 2023/2/9 09:18:21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連香港人都在替臺灣焦急!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政大政治系客座副教授周保松,上週在台北國際書展的講座中呼籲,臺灣面對中國,不能再把頭埋在沙堆裡、自我感覺良好,當作什麼事都不會發生。他以半年來在臺北的親身經歷擔憂指出,在計程車上,聽到越來越多司機說「給中國統一不壞、臺灣民主沒那麼好」。他疾呼,當中國鋪天蓋地建立「中國模式」比自由民主更好的論述,臺灣更要建立「臺灣模式」,告訴臺灣人自己和中國人,為何臺灣的制度值得捍衛!

香港中大學者暨政大政治系客座副教授周保松(攝影/廖昱涵)

香港中大學者暨政大政治系客座副教授周保松(攝影/廖昱涵)

台北國際書展在 5 日閉幕, 聯經出版社在 3 日舉辦「暗黑時代的閱讀、書寫和出版」講座,邀請《受苦與反抗:陳健民.獄中書簡》一書作者陳健民與報導者總編李雪莉、香港學者暨政大政治系客座副教授周保松對談。

中國不斷強化「中國模式」比民主自由好

周保松表示,身為一個香港人,想和臺灣人說,臺灣很熱鬧、自由,但確實面臨很多問題。中國的挑戰和威脅,不只在經濟和軍事上,更重要是在價值和制度上。因為中國過去多年一直在聲稱,自己的制度比西方優越,有所謂「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周保松觀察,中國近年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在舉凡教育、出版、學術領域,建構這樣的論述,去認證中國制度比西方的自由民主更好。像是 2021 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公開聲稱,中國很重視民主、民主是中國的核心價值,但中國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並認為比臺灣、英國的制度更好。

面對這樣的挑戰,周保松建議必須有個「臺灣模式」,來回應中國。這要告訴臺灣人自己和中國人,為何臺灣的制度更加公平正義?可以比中國帶來更好的生活?可以比中國活得更有尊嚴?

周保松直言,如果這個論述沒有辦法建立,在面對中國政治上更加嚴峻的挑戰,相信部分臺灣人會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失去信心,在巨大的軍事壓力下,認為不再值得捍衛臺灣的民主制度。

「我這說法不誇張,我在臺北這半年,當我在計程車上,聽到很多司機說給中國統一不壞、臺灣民主沒那麼好。」周保松擔憂的說到。

「沒有人是局外人」周保松呼籲臺灣應正視中國挑戰

香港中大學者暨政大政治系客座副教授周保松(攝影/廖昱涵)

香港中大學者暨政大政治系客座副教授周保松(攝影/廖昱涵)

所謂臺灣模式的核心價值為何?周保松認為,這要臺灣知識界來一起來回答、努力。但他認為,臺灣之所以為臺灣,之所以值得珍惜和驕傲,是因為這個制度乘載了重要的價值,包括自由法治、公平正義、多元包容,每個公民感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免於恐懼。像是他此時身處的台北國際書展就是個縮影,大家可以自由的討論和閱讀,這個在中國或現在的香港都無法享有,也這正是中國模式所欠缺的。

周保松引述《經濟學人》最新公佈的民主指數,臺灣排名全球第 10 ,是亞洲第一,而中國僅排名 156;美國及加拿大智庫公布的「人類自由指數」,臺灣排名全球第 14,同樣也是亞洲第一,中國僅排名 152。所以在自由和民主上,臺灣人其實已經走得很前面,也得到充分肯定。

所以,周保松認為,臺灣的挑戰不是要不要自由或民主,而是善用這些已經累積起來的資源,知識界、文化界、出版界需要一起努力,建構論述民主、正義的「臺灣模式」,為臺灣內在政治困局提出反思和改革方向,讓臺灣變得更加公平自由。同時也能讓香港、中國和全世界看到,這樣的制度、這樣的集體生活方式,值得守護及捍衛。

「面對中國,不能再把自己的頭埋在沙堆裡面,自我感覺良好、安全,認為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周保松認為,臺灣、香港、中國的未來,是密不可分、互相影響的,不論是什麼立場,都要承認這個事實,沒有人是局外人。

周保松說,我們自己怎麼看待自己的社會,會直接影響社會朝什麼方向發展。所以,他認為臺灣的知識界、出版界、文化界有特別重要的責任,因為他們的工作和「觀念」有關係,都在從事觀念的理解、反思、創新。他認為,「觀念」是有力量的,我們用觀念來理解自己、理解社會、理解自我,同時作出判斷和行動,所以出版和閱讀也是有力量的。

註解

  1. 根據中國官媒的報導,意指有別於「西方式一次性民主」,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可以「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承受能力、人民群眾意願,積極穩妥推進各項改革,使民主政治建設始終處於成本較低、代價較小、風險可控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