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木馬屠城資深財經記者胡采蘋服貿是中國人拿簽證大好管道還能不斷延期住到死

發佈時間 2023/7/24 10:40:00
最後更新 2023/7/24 10:43:56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反服貿運動過了 10 年,近來再度被藍白陣營提起,臺灣過去不需要中國服貿,現在需要嗎?資深財經記者胡采蘋分析,服貿是發簽證給中國人的大好管道,其中規定跨國企業分公司的高階主管申請簽證初次 3 年、可延展且次數無限制,等於開家公司能在臺灣住到死。她說,服貿就是讓中國從各行各業送人進來佔領臺灣,像是特洛伊木馬屠城。

資深財經記者胡采蘋(攝影/廖昱涵)

資深財經記者胡采蘋(攝影/廖昱涵)

獨立書店「左轉有書」與「聲援富察連署⼯作⼩組」於本(7)月 22 日舉辦「從富察到服貿:台灣人去中國還安全嗎?」講座,邀請有十年中國工作經驗的胡采蘋,探討與中國加深服務業的貿易交流,對臺灣來是有利的嗎?為何臺灣不需要服貿?

臺灣簽服貿,就是 582 億對上 4241 億的戰爭!

胡采蘋指出,要跟中國簽服貿,得先了解臺灣和中國的服貿現況。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世界服貿前四大國分別是:美國、英國、德國、中國,臺灣排名第 27。

依照規模來說,央行 2022 年數據顯示,臺灣在服貿部分, 2022 年出口 582 億美元、進口453億美元,較為優勢的項目是加工服務、維修服務、運輸。對比貨貿,則是出口 4659 億美元、進口 3976 億美元,可見服貿和貨貿的規模是無法相比的。

至於中國 2022 年服貿進口 4650 億、出口 4241 億,已經趨近平衡。胡采蘋指出,尤其在於出口部分,2013 中國年出口 2000 億美元,去年出口 4200 億美元,代表中國服貿正在大幅成長,逆差僅剩 400 億。

胡采蘋指出,中國服貿的逆差項,分別是旅行、運輸、知識產權、保險及養老,代表我們若要賺中國錢,從這幾項著手最好賺,也能檢視服貿協議是否有在這幾個面向談到好條件。

香港案例:就算簽了白紙黑字,中國內規一樣把產業搞死

胡采蘋指出,中國和香港在 2003 年簽署 CEPA(《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這也是中國早期的自由貿易協定。

胡采蘋說,對於服務貿易非常盛行的香港而言,簽署 CEPA 後的確服貿產值開始爬升。以保險業為言,當時香港非常風行買保單,優秀的人才都在做保險員。

「香港就是道道地地的服貿大國,對於服貿大國而言,去簽服貿是有利的!」但到了2015 年,中國發生大股災、外資出逃,中國因此縮緊外匯管制,祭出境外提款一年以 10 萬人民幣為限的規定,也接著限制使用銀聯卡購買投資型保單。胡采蘋說,在管制大限前,很多人趁機買了保單,讓香港保險業在 2016 年達到巔峰,但到現在就是一路下滑。

胡采蘋感嘆,中國雖然白紙黑字簽了 CEPA,讓香港保險業可以賣去中國,但突然間又限制不能匯錢,等於變相讓保險業墜落。跟中國簽協議的最大問題,就是內規很難想像,如果臺灣政府限制人民一年只能帶 50 萬臺幣出國,這根本就是「蔡英文下台」了,很難想像 14 億人的大國居然會使用限制人民提款的手段。

韓國案例:從舉國歡騰到被中國倒灌

胡采蘋指出,另一個很值得參考的就是韓國,因為韓國和臺灣的產業性質十分接近。她指出,2015 年中韓 FTA 火速簽訂,為何說是火速?因為 2014 年臺灣的反服貿運動,惹怒了中國高層,認為一定要給臺灣個報復,於是立刻和韓國簽署 FTA,違反了簽署協定一般需要很長的談判評估、和產業領袖及工會溝通的常態。

胡采蘋表示,韓國當時將中韓 FTA 當作舉國歡騰的大喜事在慶祝。尤其去查詢當時的臺灣新聞,充斥著「臺灣死定了」、「臺灣要被韓國取代」的報導,現在看來結果卻完全相反。

胡采蘋說,韓國一開放之後,服貿出口值下跌、進口反而上升,服貿不強的國家簽下去就是等著被中國倒灌。中國也從韓國的最大順差國,在近年反倒成為韓國的最大逆差國。

服貿如同「佔領臺灣各行各業的特洛伊木馬」

胡采蘋直言,服貿協議的確有簽得好的產業,例如證券業,但整體而言就是「不平等條約」,讓中國從各行各業送人進來、佔領臺灣,像是特洛伊木馬屠城。

胡采蘋舉例,像是臺灣單方面開放「資料庫服務」,等於臺灣資料庫中心可以來給中國經營。而臺灣強項的運輸部分,中國僅開放貨物裝卸服務、集裝箱服務,但臺灣卻整個港口、貨櫃站、空運、航空貨物集散站、旅客運輸、公路維修、公路橋樑隧道管理、倉儲、貨物承攬等開放了。

另外,在人才的交流上,胡采蘋指出,中國本來對臺灣人簽證管理就非常寬鬆、視為國內,但在臺灣很少看到有中國人,所以服貿等於是發簽證給中國人的大好管道。

其中規定跨國企業分公司負責人、高階經理人、專家的內部調動申請簽證初次 3 年、申請可延展,雖每次不超過三年但延展次數無限制,這意味著中國人在臺灣開家公司,其總經理、董事長就可以在臺灣住到死。胡采蘋說,雖然不會「百萬農民工進臺灣」,但「高階主管」的定義就很值得吵半天。

在醫療業部分,外界不乏「臺灣醫療業很強,不用擔心」的聲音。但胡采蘋質疑,在服貿協議中,臺灣能獨資到中國開醫院,中國人只能合資且不能超過 1/3 董事席次,看起來是臺灣談的條件不錯,但事實上卻是窒礙難行。

胡采蘋說,中國的醫保、公立醫院系統強勢,今年四月中國最大的外資醫療體系「哥倫比亞集團」,正好出售所有中國診所業務,尤其中國日活躍用戶超過一億、著名醫療 APP「丁香醫生」的實體診所也面臨關店危機。根據 2021 年數據,中國 2.35 萬家私立醫院,一年虧損 130 億人民幣,相當於每家約虧損 553 萬人民幣,醫療相關企業每年被吊銷 408 家。她質疑,這樣的環境,去了是可以撐幾年?

胡采蘋表示,提到中國就不能不談到政治經濟學,像是即使服貿開放觀光業,但中國對於旅客說禁就禁,韓國也因部署薩德飛彈系統得罪了中國,被下「禁韓令」,就算有簽 FTA 也沒用。

胡采蘋強調,僅從技術面去談,服貿就不是個好協議。她指出,臺灣一年服貿做 582 億的國家,卻要對上 4241 億的中國,小國要跟大國談判本來就很難,就更要抓住優勢產業,但卻看到臺灣最強的海運大量對中國開放,中國卻沒有開放多少,根本是不平等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