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會提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 文化部卻不處理前促轉會研究員蘇慶軒民進黨棄守此議題

發佈時間 2022/5/3 10:52:07
最後更新 2022/5/3 10:52:09

【沃草】特約記者劉芮菁報導

「中正紀念堂」作為過去中國國民黨政權獨裁統治留下的威權象徵,蔡英文政府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後,中正紀念堂也被期待轉型、去除威權。但曾擔任促轉會研究員,後來離職到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擔任助理教授的蘇慶軒批評,就他任職促轉會的經驗,促轉會對中正紀念堂的轉型已提出多種方案,是文化部不願處理,批評「民進黨政府自己棄守此議題」。他也直指,從民進黨立場出發,維持中正紀念堂的爭議性,就不需對黨內與政府內部的線民進行人事清查,可避免轉型正義對民進黨執政帶來威脅。但這樣一來,將使臺灣的轉型正義永遠無法落實。

總統蔡英文(中)和前中國國民黨台北市長郝龍斌(左二起)、現任台灣民眾黨台北市長柯文哲、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及前中國國民黨總統馬英九一起出席被促轉會認證是威權象徵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開幕。圖片來源:總統府

總統蔡英文(中)和前中國國民黨台北市長郝龍斌(左二起)、現任台灣民眾黨台北市長柯文哲、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及前中國國民黨總統馬英九一起出席被促轉會認證是威權象徵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開幕。圖片來源:總統府

左岸文化出版社上月中舉行「方舟喬事情:臺灣如何作伙創造共識?」線上座談,邀請蘇慶軒,以及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奕婷、助理教授沈智新,探討民主政治的內涵、以「公投」實踐直接民主的利弊,以及臺灣近年在推動轉型正義上面臨的困境。

臺灣轉型正義困難:執政黨與應被究責單位綁在一起

中國國民黨臺北市議員游淑慧曾建議,中正紀念堂的角色與定位應交由臺北市民公投決定。對此蘇慶軒直言,促轉會在中正紀念堂的轉型上已提出多種方案,但文化部就是不願處理,若民進黨政府自己棄守這個議題,政治現實上由臺北市民接手並無疑義。

蘇慶軒批評,民進黨政府對處理中正紀念堂的態度,傾向避免激化社會對立、維持中立。在與不同立場妥協的情況下,無法深入處理轉型正義的更多面向。從民進黨立場出發,維持中正紀念堂的爭議性,就不需對黨內與政府內部的線民進行人事清查,可避免轉型正義對民進黨執政帶來威脅。但這樣一來,將使臺灣的轉型正義無法落實。

蘇慶軒也坦言,從中東歐國家的經驗,轉型正義的工程應該發生在民主化期間。但臺灣的情況是,民主化前半部都沒有處理,現在用民主體制框限轉型正義的執行方式,讓政府跟當年應被究責的機關綁在一起,這是臺灣推動轉型正義的困難之處。

獨裁國家人民過得更好? 政治學分析:平均來看民主國家仍較好

臺灣走向民主後,「民主價值」似乎是社會共識,但也常有人以新加坡為例,主張獨裁國家可以提供人民更好的生活。王奕婷分析世界各國民主、非民主國家型態指出,非民主國家的變異性很大,確實有些非民主國家表現不錯,但非民主國家中表現糟糕的例子更多。

王奕婷說,從政治學探討「民主」能否為人民帶來更好的生活,研究發現整體來看,相對於非民主國家,民主國家人民的自由權利的較受到保障,擁有公開透明的資訊;且民主國家有解決內部紛爭的機制,較少出現內戰等嚴重衝突。由於民主制度提供公民廣泛參與政治權力,並透過選舉讓執政者有競爭、輪替上的可能性,因此讓政治人物有誘因提供更好的公共建設,來維護弱勢族群的權益。

但王奕婷也坦言,民主制度這些優點,需要花費時間才能看到成效,不僅是因為民主政治的決策過程需要凝聚公民共識,選舉本身也很花時間。對一些新興民主國家來說,「民眾對民主政治較沒耐心」將是一大挑戰。

公投恐導致多數暴力 不適合所有議題

其中,「公投」被視為直接民主的展現,臺灣2021年的四大公投也受到社會熱烈討論。然而沈智新指出,公投並非民主政治的完美實踐。過去政治哲學就已批評,公投會導致「多數暴力」,恐出現歧視、侵犯人權的決策,主張政府必須對公投的項目設立守門機制。而且不是所有議題都適合公投,例如疫苗施打這類高度專業化的政策,就不適合用公投的方式決定。

沈智新分析,公投比較適合使用在「民族自決」上,這是讓所有人表達意見,決定國家要往哪走,也就是所謂的「獨立公投」,過去國際上的蘇格蘭獨立公投、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都是著名案例。不過,如果臺灣要舉行獨立公投,仍有需要克服的問題。除了要評估獨立公投通過後中國可能的武力威脅外,臺灣社會的內部共識也要夠強,民眾對「獨立」的實質定義須有共識。若貿然推動獨立公投,導致公投結果為「不通過」,會讓國際社會認為臺灣走向獨立的意願不高,未來可能也沒有再次舉辦獨立公投的機會。

沈智新也提醒,公投的另一問題是把議題做二元切割,讓社會討論僅朝向「是」或「否」兩個答案,忽略決策的複雜層面。此外,公投議題難以脫離政黨立場,討論過程中政治菁英、財團帶風向,也會左右公投結果。「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假訊息,在公投討論上,更是直接把假訊息的影響反映到政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