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學者洪子偉示警中國壟斷 96%華語空間語言成認知戰新戰場

發佈時間 2023/12/28 09:36:33
最後更新 2024/1/3 09:18:16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中研院所於上個月舉辦「台灣民防與全民防衛工作坊暨論壇」,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洪子偉指出,華語知識出現壟斷危機,「語言」成為認知戰的新戰場。中國一方面長期箝制思想、做思想審查,一方面壟斷全球 96%的華語出版市場。地球上 14.5 億的華語人口裡面,繁體書寫者只佔 2%、只有 1.4%是不受思想的政策審查,在這樣比例懸殊的華語知識空間中,臺灣年輕的抖音世代接受中國的用語跟意識形態只是遲早的事。他建議,臺灣應該要依法落實多語國家政策,才有辦法提高對資訊戰的免疫力。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洪子偉(攝影/廖昱涵)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洪子偉(攝影/廖昱涵)

中研院社會所於 11 月 24 日舉辦「民防作為社運?學者x運動者x軍人面對面」台灣民防與全民防衛工作坊暨論壇,探討自 2019 年以來,隨著臺海地緣政治升溫下,這一波由下而上的全民防衛運動。

洪子偉從認知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臺灣長期受到中國文攻武嚇的壓力,短期內又不時有著中國對臺突襲的各種政治動作,逼出了當大腦杏仁核察覺到危險時啟動的「戰逃反應」本能,可分為戰鬥、逃跑、麻痹、討好屈從 4 種反應。

洪子偉以 2011 年的「阿拉伯之春」運動為例,當時的埃及總統莫巴拉克統治 30 多年,完全沒料到該事件會在全國迅速蔓延。所以當時的內閣優柔寡斷,既不敢強力鎮壓也沒有接受民眾訴求,是呈現集體「政治癱瘓」的經典案例。

至於在什麼時候人會選擇戰鬥?洪子偉說,他去年在史丹佛大學附近,常常看到遇到美洲獅該怎麼做的告示牌,上面說要虛張聲勢把手舉開,當山獅發現有可能打不過你,它就會放棄攻擊。換句話說,如果被攻擊了就一定要反擊,這樣才有機會生存。要是背對掠食者,就是變成個獵物而已。所以當大腦察覺到危急且相信能戰勝,就會選擇戰鬥,這是所有脊椎動物的本能。

洪子偉表示,其實人在恐懼或害怕的時候,會選擇逃避或屈從這是非常自然的,特別是在不確定的情況之下更容易有這樣的行為。為了要增加戰鬥意志,軍事或民防演練目的就是要降低這種「無知迷霧」所帶來的恐慌跟誤判。

洪子偉指出,背對掠食者就會變成獵物(攝影/廖昱涵)

洪子偉指出,背對掠食者就會變成獵物(攝影/廖昱涵)

洪子偉也指出,心理學上有所謂「雞蛋效應」,當你付出越多,就會覺得它越有效。軍事訓練或者民防演練,應該要利用這種人性,培養民眾的心理素質以及應變能力,把這種能力化為肌肉記憶。不管是戰逃反應或者是雞蛋效應,洪子偉認為,政府跟民間的決策者,應該要理解人性,才有辦法喚起大眾與生俱來的生存本能。

「國家認同」已是全民防衛不可迴避的問題

洪子偉說,意志會決定行動,只要臺灣認同越強、敵我意識就越清楚,所以「心防」是抗中保臺的重要條件。這也表示,敵我意識跟國家認同,是沒法迴避的深水區,這涉及到我們的槍口要對誰。

洪子偉指出,20 多年來為了穩住軍方,執政黨長期喊出中華民國或者是中華民國臺灣是最大的公約數。但他認為,隨著局勢劇變,所謂的最大公約數已經是敵我辨識的非常重大阻力。

洪子偉分析,在內部條件上,在近來這波「反戰」操作上,會發現很多中華民國派支持者都說要反戰,反而是臺派積極備戰、捍衛自己的民主自由。這會給民眾釋放出一個非常強烈的訊息,就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都不願意捍衛自己的 ROC,憑什麼要臺灣人來捍衛?這波反戰的操作,在整個 ROC 認同上造成反效果。

在外部條件上,洪子偉說,美國眾議院通過法案,認定聯合國 2758 號決議並未牽涉臺灣地位問題,還有眾議院敦促拜登政府跟臺灣建交,而非中華民國。在一推一拉之間,不管對內、對外,整個局勢都在把臺灣推向法理獨立的。如果面對這樣的轉變,還繼續維持現狀,那就是集體的政治麻痹。他笑說,那既然遲早都要支持臺灣建國,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支持?

中國正利用語言打認知戰、壟斷華語市場

對此,中國人當然是想盡辦法要阻止。洪子偉指出,最近國際媒體發現,「語言」是認知戰的新戰場。中國一方面長期箝制思想、做思想審查,一方面壟斷全球 96%的華語出版市場。地球上 14.5 億的華語人口裡面,繁體書寫者只佔 2%、不受思想審查者只有 1.4%是不受思想的政策審查。

洪子偉認為,在龐大比例懸殊的華語知識空間裡面,臺灣年輕的抖音世代接受中國的用語跟意識形態,只是遲早的事情。尤其也更會受到「狗哨政治」的影響,比較容易去呼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偉大中華民族復興」的號召。

洪子偉表示,為了避免臺灣困在這個封閉的華語知識網路,蔡英文政府推動 2030 年雙語國家的政策。但有趣的是,該政策過度強調英語的重要性,受到一些反戰學者像是政大教授郭力昕等人的反對,而臺派圈也因為該政策忽略母語的復正,抱持高度質疑態度。他說,近 2 年就觀察到至少 3 波的協同輿論攻擊雙語政策。

自由開放的政治網路該怎麼維護?洪子偉認為,以多元臺灣、英語友善來取代目前的華語政策。其實目前把北京話當成國語,是沒有任何法源依據的,只是戒嚴時期的獨裁者的意志而已,是威權時期的不義遺緒。反觀《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賦予臺灣一個多語國家的基礎。

洪子偉總結,跟假訊息的短期衝擊比起來,這種華語知識空間的壟斷、長期沉浸式的潛移默化更需要被注意。臺灣應該要依法落實多語國家政策,才有辦法維持自由開放的知識網路,提高對於資訊的免疫力。

註解

  1. 對事件的努力,會改變對於該事件的評價。對一個物品付出的勞動或情感越多,產生的依戀會越深,就會越高估該物品的價值,又被稱為「IKEA 效應」。
  1. 使用編排過的隱語來向特定人群傳遞政治訊息的手法。目的在於盡可能爭取多數人的認同,而不讓其餘的人感到違和。該詞起源於叫喚狗的高音頻哨子,人類聽不到這個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