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為了永續我們小小多山的國家 我是社工我反對重啟核三

發佈時間2025/8/21 09:03:18
最後更新2025/8/21 09:15:19

作者|周月清

彰化溪洲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座教授。學術與教學專長:身心障礙研究、照顧性別與福利國家。

我是社工,我「不同意」823 公投重啟核三。

核三重啟,不只是能源選項的爭論,而是再次將長期被忽視的屏東恆春居民,與第一線核電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置於風險之中。

一旦核災發生,障礙朋友、長者、孕婦、幼兒,以及行動較為不便者,將處於最脆弱、最難以自保的處境。 這既不是社會正義,也不是環境正義,更不是符合人權普世價值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能源政策。

作為社會工作者,我要清楚表態:我反對重啟核三。

以下,我將從社會工作專業價值、綠色社會工作(Green Social Work)、以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UN SDGs)的角度,說明為什麼我要投下「不同意」。也邀請所有社工夥伴和公民朋友,一起守護我們的社會與環境。

一、社會工作專業價值的立場

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告訴我:

1. 尊重人類尊嚴與人權: 核能事故一旦發生,將危及無數人的健康與生命;而核廢料更是世世代代都無法完全解決的威脅。這違背了人權與代間正義。

2. 社會正義: 風險集中在特定社區,利益卻由全國共享。這是典型的風險與利益分配不均, 對弱勢社群極不公平。

3. 永續與責任: 社會工作強調對當代與未來世代的責任。核廢料儲存難題意味著我們將風險推給下一代,這不是永續,更是不負責任。

二、綠色社會工作的觀點

Dominelli(2012)提出的「綠色社會工作」提醒我們:

1. 環境正義:讓特定地區居⺠與後代子孫長期暴露在核災風險之中,這是一種環境不正義。

2. 風險與韌性:社會工作的責任是協助社群提升韌性,而不是推動一項只會增加脆弱性的能源政策。

3. 替代性發展:永續的道路在於發展再生能源、社區共享能源,而不是倒退回高風險、集中化 的核能。尤其在台灣現階段的地質環境與安全條件下,更無法與其他仍使用核能的國家相比(如芬蘭)。

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UN SDGs)的指引

SDGs 的核心精神是:「不遺忘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然而,重啟核三卻是讓屏東恆春的居民、第一線工作人員、行動需要輔具與協助者,以及未來世代,承擔無法避免的風險與代價。

換言之,就是「有人被犧牲、有人被遺棄」,完全違背 SDGs 的核心承諾。

同時,重啟核三也違背多項 SDGs:

SDG 3 健康與福祉:核災與輻射風險直接威脅健康。
SDG 7 潔淨能源:強調再生能源,而非高風險、成本龐大的核能。
SDG 13 氣候行動:減碳應依靠安全能源,而不是以核能換取短期數字。
SDG 16 正義與健全制度:能源決策應公開透明,而不是政治操作。
SDG 17 全球夥伴關係:多數國家正提升再生能源比重、逐步減少對核能的依賴。台灣應與國際接軌,攜手發展再生能源,邁向永續。

結語:為了永續我們這個「小小多山的國家」

作為社會工作者,我的專業告訴我:

• 不應為了經濟發展,犧牲少數族群。
• 不應以偏遠居民的居住權與生命權作為代價。
• 不應把核廢料與潛在災難留給下一代。

重啟核三,意味著更多的不安與不公:擔心核災、擔心核廢料何去何從、擔心地震與戰爭震毀核電廠、擔心未來子孫背負我們的錯誤決策。

因此,我再次強調:我是社工,我反對重啟核三。

這不只是社工的立場,更是每一位台灣公民、勞工、政策制定者都必須面對的選擇。因為我們都關心人權,都渴望一個安全、公平、永續的臺灣。

823 公投,請投下「不同意」。

為了恆春居民、行動需要輔具與協助者,為了臺灣社會,為了我們的下一代,為了社會與環境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