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蘭德中國運用社群媒體進行資訊戰臺灣成假訊息實驗室

發佈時間 2021/10/5 08:51:49
最後更新 2021/10/5 08:51:50

林威皓

常加班又睡不飽的的政治工作者,政大國發所碩士,有五隻很吵、愛吃飯、愛喝水的可愛貓貓。現為國會助理。

中國運用假訊息干預他國政治的意圖愈發明確,包括首當其衝的臺灣、密切關注印太地區穩定的美國,都逐漸意識到正視中國資訊戰(information warfare)威脅的重要性。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於今(2021)年出版 Chinese Disinformation Efforts on Social Media(中國在社群媒體上的不實訊息活動)、Combating Foreign Disinformation on Social Media(對抗社群媒體上的境外不實訊息)兩份報告,發現中國正將臺灣視為將社群媒體上的「不實訊息」發展為「攻擊媒介」(attack vector)的實驗室,報告也對美國軍隊、政府、企業和公民社會提出建議採行的對策。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針對中國在社群媒體的假訊息攻擊提出兩份報告。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針對中國在社群媒體的假訊息攻擊提出兩份報告。

其實,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就曾在 2018 年公布的「國防科技趨勢年度報告」中指出,臺灣不僅面對來自中國的資安威脅,國防部各單位更是「每個月承受近 2000 萬次網路攻擊」,而最主要的攻擊來源正是中國,報告中亦表明,中國將 2018 年臺灣九合一選舉作為假消息干預政治的試驗場域。無獨有偶,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 Phil Davidson 在 2021 年出席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也表示,中國利用常規媒體和社群媒體進行假訊息宣傳,這部龐大的假訊息宣傳機器背後有接近百萬人,而其目的在於「撒下懷疑的種子」,進而破壞美國利益。

實際上,美國軍事部門自 1990 年代便注意到「資訊戰」的重要性,由於美軍在波灣戰爭(Gulf War)中大量運用先進高科技武器,無論是空戰、電子戰都藉由壓倒性優勢取得豐碩戰果,其後隨科技變革、資訊工具演進,美軍更加重視「資訊作戰」(information operation)戰略的連貫性。1998 年出版的《資訊作戰聯戰準則》(Joint Doctrine for Information Operations)也指出:情報和通訊支持,對於資訊作戰的攻勢和守勢行動至關重要,資訊作戰必須和空、陸、海、太空和特種作戰等其他類型的作戰整合,以獲致國家的軍事目標成功。

中國在社群媒體上的資訊作戰

有鑒於美國和中國可能因臺灣或其他地區的突發事件發生衝突,了解中國人民解放軍如何在社群媒體上使用不實訊息,已經成為美國國安和國防的重要問題。蘭德智庫發表的《中國在社群媒體上的不實訊息活動》報告採訪了區域專家、檢閱相關中文著作,並分析被公開歸因、或合理懷疑為中國不實訊息及其他惡意的社群媒體活動案例,進而發現:中國正將臺灣視為利用社群媒體上的不實訊息發展攻擊媒介(attack vector)的實驗室。

研究指出,中國不實訊息的使用,在臺灣取得了混合且有限的結果,且主要影響於政治領域,中國並未對美國的其他盟友或夥伴(例如:新加坡、菲律賓或日本)進行實質性的不實訊息攻擊。然而,COVID-19 疫情期間,中國不實訊息的活動表明了,在發生危機或衝突時,這些手段可能會用來針對美國。隨著中國進一步將社群媒體納入其軍事行動,西方觀察家認為,中國將越來越多地在衝突前階段(pre-conflict stage)參與某種程度的協力作戰(shaping operations)。專家也示警,若情勢升高,則預期會出現更高層次的不實訊息,針對高級政治和軍事領導人、服役人員及其家人以及基地所在社區等關鍵群體。有鑒於中國對中文社群媒體平台微信(WeChat)的控制,以及中國普遍將全球「華人僑民」視為北京可利用的影響力載體,中國可能會尋求直接接觸美籍華裔軍官、人員及其家屬,試圖讓他們反對任何中國認為令人反感的美國政策或行動。

除中國之外,專家發現,俄羅斯和伊朗在國外使用社群媒體進行不實訊息活動的次數較中國和朝鮮來得更多,這些「國家主導」的活動是相對較新的現象,可以達到恐嚇、分裂和詆毀信任的效果,但對於擁有堅定信念的人們而言少有作用。研究指出,規模較小的地區性流行的社群媒體平台和規模較大的主流社群媒體相比,面臨著更高的不實訊息風險,而且社群媒體上的不實訊息活動顯然取得了作戰上的成功——儘管其戰略影響尚無法確定,可預見的是,未來 10 年社群媒體上的不實訊息活動可能會增加。

研究認為,目前的隱憂在於大部分對於不實訊息的反應仍然是「臨時且不協調的」,例如:美國政府打擊不實訊息的最重要機構——國務院全球參與中心(Global Engagement Center, GEC)缺乏必要的政治和制度影響力來進行協調或統合;美軍為打擊不實訊息對部隊進行人員、訓練和裝備的努力仍屬臨時性質。儘管美國的盟友和合作夥伴嘗試過其它對策,但大多數效果並不明確,而業界雖然已積極努力打擊不實訊息,但企業的反應取決於其商業模式。

研究報告對美國因應中國資訊戰提出的建言

就政府層面而言,美國應該在回應社群媒體訊息方面保持競爭力,包括在整個印太地區使用的重要社群平台上建立「可信賴的存在」,避免這些有價值的訊息領域在無競爭的情況下被中國政府「去」。此報告也指出,因為華裔和台裔美國人群體是中國最可能下手的目標,美國軍隊和美國政府應努力和華裔/台裔美國軍人接觸、互動、保護他們,並提供他們識別中國不實訊息作戰的資源。

在美軍層面,美軍和美國政府應針對識別和抵制外國(特別是中國)的不實訊息宣傳活動進行訓練,如探索辨識、對抗甚至擊敗不實訊息活動。美軍也應該關注關鍵人口統計資料,盡量減少對智慧型手機和社群媒體使用的禁令,提高透明度,強化訊息紀律、並對資訊作戰部隊進行國防部範圍內的檢查。另外,報告建議將對手在社群媒體上的不實訊息活動納入未來的兵棋推演(wargames)中——尤其是空軍,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應該擴展其資訊作戰能力和職責。空軍不僅應提升對中國解放軍在網路上從事惡意活動的意識,也應該積極和美國基地和海外軍事設施周遭的社區接觸,以建立信任感。

在連結民間社會方面,美國政府應發布「反不實訊息戰略」,讓公民社會團體和企業發揮重要影響力,避免對社群網絡的禁令,在反抗不實訊息的努力與對言論自由的承諾之間取得平衡、謹慎權衡風險,同時致力於增加真實訊息的影響力。此外,在國際合作方面,美國應積極和盟國、合作夥伴接觸,共享相關資訊,並評估如何分配稀缺資源,以反擊或應對中國的不實訊息作戰、其他形式的影響力和干涉作戰。

臺灣如何因應不實訊息

對於處在面對中國第一線的臺灣,對抗不實訊息的方式可說是從經驗中學習,在 2018 年深受假訊息所害後,行政院成立「防制假訊息危害專案小組」推動跨部會合作和修法工作,除了政府主導修法外,也透過學校課程推廣落實媒體素養教育、提升公部門人員思辨能力,並納入公民社會、平台業者、媒體、第三方事實查核單位、NGO 等角色,共同投入假訊息的防制工作。

一如蘭德智庫的報告所示警的,中國已將臺灣視為假訊息攻擊的試驗場,假訊息樣態的增加、多元化將讓情況更為嚴峻,不僅政府應強化跨部門的協調和應對機制,業界和公民社會也扮演重要角色,平台業者和媒體需落實其對於訊息品質的責任,並提供有效的問責措施;公民社會則需持續完善事實查核資源,建立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能力,共同守護民主自由的言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