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戰爭來臨除了當兵之外一般人如何協助抗敵

發佈時間 2023/11/21 09:06:59
最後更新 2023/11/22 08:41:36

以色列遭遇哈瑪斯發動突襲式攻擊(阿克薩洪水行動),造成數千名以色列軍民傷亡。為了反擊哈瑪斯並因應潛在的軍事威脅,以色列政府宣布動員,短短三天就有30萬後備軍人報到,展現出以色列人民強烈的保衛國家決心。當台灣遭遇外敵攻擊,政府同樣會依據法定程序,由總統發布動員令,在短時間內擴充軍隊規模因應外敵入侵。一般而言,年輕且離退伍時間較近的後備役軍人,因為相對熟悉軍事技能,將會是戰爭來臨時優先動員對象。  

加入軍隊抵抗入侵者,可說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保家衛國行動,然而,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上戰場,普通人若缺乏基本的武器操作與戰鬥技術,不僅無法在現代戰場環境中發揮作用,而且在訓練不足情況下投入戰場,還會使得傷亡更容易產生,進而打擊民眾抵抗外敵的信心。即便是當過兵(義務役或志願役)的退伍軍人,達到除役年齡後,也會解除後備軍人身分,不在動員範圍之列。  

難道不是軍人(或後備軍人),就無法保衛台灣嗎?難道保衛國家,只是職業軍人的事情嗎?答案顯然都是否定的。  

由於當代社會發展高度複雜化,當國家必須抵禦外敵入侵,除了軍事層面之外,還必須兼顧外交、經濟、民生各領域,才有辦法維持政府與社會機能正常運作。但是公部門人力有限,難以充分應對戰爭爆發後各種突發狀況,因而需要得到民眾自發性參與、協助,才有辦法順利渡過難關。以此作為思考出發點,本文將分析,一般人除了當兵之外,還有哪些可以協助政府抵抗外敵侵略的參與方式。

當戰爭發生時,職業軍人以及被動員的後備役軍人,基於憲法賦予的義務以及保家衛國的初衷,必須承受重大風險上戰場抗敵,是台灣國民最勇敢的護國行動。政府與軍隊固然有義務保護國民,但是我們也不能忘了,抵禦外敵侵略,必須靠全體國民一起努力。

當戰爭發生時,職業軍人以及被動員的後備役軍人,基於憲法賦予的義務以及保家衛國的初衷,必須承受重大風險上戰場抗敵,是台灣國民最勇敢的護國行動。政府與軍隊固然有義務保護國民,但是我們也不能忘了,抵禦外敵侵略,必須靠全體國民一起努力。

參加民防團隊

民防團隊在和平時期投入防災與救災工作,當戰爭爆發之後,除了救災也會協助民眾避難疏散,並且視情況支援軍事勤務。常見的地方民防團隊有義警、義消、義交與地方巡守隊,重要大型企業或產業園區,則會由從業人員組成(特種或聯合)防護團。戰爭時期地方政府民政、社福與醫療單位也會籌組民防團隊,號召更多平民加入擔任志工,協助政府維持村里社區的基本生活、安置受災民眾。  

除了上述地方政府常態編制,以及戰時緊急籌組的民防團隊之外,目前政府正在推動中的防災士培訓、建置T-CERT「台灣社區緊急應變隊(Taiwan-Community Emergency Response Team),都屬於廣義民防體系的一部分,主要用意是在災難發生時,讓村、里、社區擁有基礎自救能量,民眾得以自發性組織搶救行動,而非只能被動等待救援。

侵略者很可能惡意攻擊平民生活區域,導致我方救災、醫療與社會安全網負擔沉重,因此需要更多民眾自發性參與民防團隊,才有辦法應對侵略者的惡意攻擊。圖為烏克蘭救災團隊搶救遭俄軍攻擊的平民住宅(圖片來源:烏克蘭政府官方網站)。

侵略者很可能惡意攻擊平民生活區域,導致我方救災、醫療與社會安全網負擔沉重,因此需要更多民眾自發性參與民防團隊,才有辦法應對侵略者的惡意攻擊。圖為烏克蘭救災團隊搶救遭俄軍攻擊的平民住宅(圖片來源:烏克蘭政府官方網站)。

投入社區保衛與災難搶救

雖然國際法約束交戰團體不能隨意侵害平民,但是從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中便可看到,俄軍曾經惡意屠殺平民,更屢次發射飛彈襲擊交戰區域外的烏克蘭平民生活圈,以近乎恐怖攻擊的方式干擾烏克蘭人日常生活。侵略者主動攻擊平民,很可能是為了激起民眾集體恐慌不安,瓦解民眾的抵抗意志。除此之外,攻擊平民導致傷亡,還能加重對方政府負擔,尤其當對手舉國上下人力物力集中用於抵禦入侵之時,原本就疲於奔命的消防救災、醫療體系與社會安全網,若是因為持續承擔過重負擔而崩潰,就有機會引發對手社會動盪失序、為侵略者增加勝利的機會。  

為了防止上述情況發生,戰爭時期社區內的自救力量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村里社區中擁有平民自發性組成的緊急應變團隊,在戰爭時期可以發揮許多功能:  

  • 在官方援助團隊抵達前先行展開初步救助行動;  
  • 協助地方政府執行避難疏散、災民收容與物資發放工作;  
  • 加入巡守隊協助維持當地秩序;  
  • 製作路障與防禦工事抵擋可能發生的突襲攻擊或劫掠行動。

諸如此類平民應變與抵抗行動,都可以協助地方政府維持民眾日常生活,社區不至於失序,民眾對於政府抵禦外敵抱持信心。這一切作為,有賴於民眾積極參與地方民防體系,參加政府或民間民防倡議組織開設的培訓課程,持續維持社會韌性,才能確保民眾的抵抗意志不會被侵略者擊垮。

俄羅斯無視國際法約束,屢次攻擊烏克蘭平民生活區域,試圖干擾平民生活,打擊烏克蘭人抵抗意志。圖為一間烏克蘭商場遭俄軍飛彈擊中後燒毀(圖片來源:烏克蘭政府官方網站)。

俄羅斯無視國際法約束,屢次攻擊烏克蘭平民生活區域,試圖干擾平民生活,打擊烏克蘭人抵抗意志。圖為一間烏克蘭商場遭俄軍飛彈擊中後燒毀(圖片來源:烏克蘭政府官方網站)。

支援軍事勤務

強韌的民防體系,可以讓我方軍隊專注於正面戰場,減輕許多後顧之憂。依據民防法規定,當戰爭發生後,民防團隊可能支援的軍事勤務,內容包含回報敵軍攻擊、重要設施與交通動線的搶修工作,協助設置軍事阻絕障礙物、協助運輸軍品、傷患醫療作業。  

若從現行法律規定的民防團隊支援軍事勤務範圍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軍事勤務需求與民間的營造業、物流業與醫療服務專業技術相符。即便是屬於準軍事範圍的勤務,「監視、報告敵軍空降、飛彈襲擊」,以現今戰爭型態而言,早已不只是拿望遠鏡觀測敵情,而是需要使用無人機執行前進觀察作業,需要熟悉小型無人機操作技術,而這正好是時下盛行的空中攝影從業人員具備的「飛手」專業。  

即便沒有去當兵,具備醫師、藥師、護理師或具備救護技術員資格(EMT-1、EMT-2),擁有無人機操作證照的合格飛手,或者營建、水電專業、物流運輸專業技術人員,若能夠發揮自身專業技術支援軍事勤務,同樣可以幫助我方軍隊抵禦入侵。

當戰爭來臨時,無人機飛手可以支援救災探測與敵情觀測,是現代戰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圖片來源:Flickr by PilotMarco Verch, CC BY-SA 3.0)。

當戰爭來臨時,無人機飛手可以支援救災探測與敵情觀測,是現代戰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圖片來源:Flickr by PilotMarco Verch, CC BY-SA 3.0)。

維持關鍵基礎設施運作

維持社會機能運作攸關民眾的生命安全,尤其水、電、燃料、食品供應等公共服務網絡與關鍵基礎設施一旦遭遇破壞而中斷,都可能造成平民生活陷入困境。依據《民防法》規定,為了確保關鍵基礎設施能夠維持正常運作,達一定人數以上的重要國營、民營企業,都需籌組由工作人員組成的特種防護團,協助地方消防機關執行災害搶救。  

相信一定會有許多人覺得疑惑,戰爭來時大家都急著去避難,誰還願意去公司上班呢?有多少人願意放下家人,去協助搶修關鍵基礎設施?  

若說後備軍人響應動員召集,上戰場保衛台灣必須承擔重大風險,堅守岡位的關鍵基礎設施工作人員,同樣必須冒著遭受敵方攻擊的危險,維持機械設備與系統正常運作,投入各種搶修任務。甚至我們可以說,關鍵基礎設施工作人員,在戰爭時期的重要性與貢獻度,絕不亞於軍人;即便沒有上戰場,技術人員光是願意去上班,堅守職務,協助政府維持重要社會機能運作,對於抵抗入侵就有重要貢獻。

戰爭時期,關鍵基礎設施工作人員維持機械設備與系統正常運作,並且投入各種搶修任務,對於抵抗外敵入侵同樣具有重大貢獻。圖為台電配電線路維護人員訓練(照片來源:台灣電力公司新聞稿)。

戰爭時期,關鍵基礎設施工作人員維持機械設備與系統正常運作,並且投入各種搶修任務,對於抵抗外敵入侵同樣具有重大貢獻。圖為台電配電線路維護人員訓練(照片來源:台灣電力公司新聞稿)。

對抗敵方發動的輿論戰

戰爭需要「名義」,無論是多麼荒謬的理由,侵略者總是會編造藉口合理化侵略行為。中共持續向國際社會灌輸「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否認台灣主權國家地位,聲稱台海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這些論述,都是為了在中國發動侵略時,阻止國際社會支持或援助台灣。  

當台灣遭侵略,如果國內或國際輿論,都被中國發動的「祖國統一」敘事所佔據,不僅民眾將會喪失失去抵抗入侵的決心,恐怕世界各國也沒有正當名義對台灣伸出援手。但是我們不必如此悲觀,從烏克蘭抵抗經驗中可以看到,如果戰爭爆發之初,能夠激起國際社會的同理心,獲得多數國家民眾認同,便可透過民意壓力讓各國政府積極提供援助。因此,無論國內或國際輿論,都是台灣人可以發揮影響力的「鍵盤戰場」。在社群平台盛行的年代,「鍵盤救國」不再只是一句嘲諷的玩笑話。影音與文字內容創作者,可以發揮自身專業將台灣觀點傳達給全世界;網紅、KOL可以運用社群平台影響力,讓更多人看見、聽見「台灣的聲音」。  

諸如,台灣人的生命故事、台灣人對於自由民主人權價值的堅持、台灣人熱愛民主體制抵抗專制獨裁政權的決心,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些「台灣敘事」傳達周遭的親朋好友,凝聚台灣人如同命運共同體般團結一致的社會氛圍,就能夠壓制鼓吹失敗主義放棄抵抗的輿論戰手法。進一步而論,如果我們能夠學烏克蘭人的智慧,透過網路平台,以影像、照片、圖卡或文字對國際社會發出「來自台灣的聲音」,同樣能夠幫助政府爭取到廣泛的國際關注及援助。

戰爭時期,侵略者將會發度輿論戰,影響台灣民眾抵抗意志。圖為法務部調查局調查發現,境外勢力透過網路社群平台散播假訊息,試圖操弄台灣公共輿論(圖片來源:法務部調查局新聞稿)。

戰爭時期,侵略者將會發度輿論戰,影響台灣民眾抵抗意志。圖為法務部調查局調查發現,境外勢力透過網路社群平台散播假訊息,試圖操弄台灣公共輿論(圖片來源:法務部調查局新聞稿)。

保護台灣不只是軍人的責任

當戰爭發生時,職業軍人以及被動員的後備役軍人,基於憲法賦予的義務以及保家衛國的初衷,必須承受重大風險上戰場抗敵,是台灣國民最勇敢的護國行動。政府與軍隊固然有義務保護國民,但是我們也不能忘了,抵禦外敵侵略,必須靠全體國民一起努力。雖然不是所有台灣人都有資格、有能力上戰場,但社會大眾若是因此將保衛台灣的責任都歸於人數有限的軍人,認為「讓專業的去打仗就好」,這樣的想法很可能令我方軍隊感受不到社會支持而導致士氣低落,也會忽略了戰爭其他重要層面,讓敵方有機可趁,從台灣內部瓦解民眾的抵抗意志。  

在經濟與民生層面,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維持關鍵基礎設施運作,確保各類民生必需的公共服務不至於中斷;在社會層面,需要在地民眾加入民防團隊,協助救災,維持社會秩序;在軍事層面,擁有醫療護理、營造、運輸以及無人機飛手技術的民眾,可以協助分擔許多軍事勤務,減輕我方軍隊的負擔。在輿論戰領域,專業的內容生產者、網路KOL,可以透過自身影響力,幫台灣整取國際社會支持,協助政府傳播正確資訊,凝聚台灣民眾抗敵意志。  

保護台灣不能只靠軍人努力,即便無法上戰場,我們仍可透過其他參與方式,協助政府維持社會韌性,讓我方軍隊無後顧之憂。越多台灣人願意加入抵抗行列,台灣就越安全,侵略者越不敢輕易發動軍事侵略。

註解

  1. 控制加薩走廊地區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在2023年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武裝攻擊,哈瑪斯方面稱之為「阿克薩洪水行動(Operation Al-Aqsa Flood)」。
  1. 除役年齡指退伍後,義務士兵滿36歲、志願士兵滿45歲、士官及尉級軍官滿45歲、校級軍官滿50歲、少將滿60歲、中將滿65歲、上將(一級與二級)滿70歲。
  1. 2022年3月期間,俄軍進攻烏克蘭首都基輔,俄軍在基輔西北部的城鎮布查凌虐、屠殺、性侵害當地居民。烏克蘭發動反攻收復布查後,在當地發現超過1,600具平民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