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三學生瑞典教育考試引導教學學生卻更懂思辨

發佈時間 2023/4/7 06:29:25
最後更新 2023/4/7 06:31:07

文/黃宗文

彰化縣私立精誠中學高中部在學,國中也就讀此校。相對保守的校風促使我向外探索的求知欲,相信開明的教育能讓社會進步。

談到教育界的典範,大家總是想起那遠在北歐的雪白國度—芬蘭,但在《思辨是我們的義務》一書,作者吳媛媛借鏡了芬蘭的鄰居—瑞典,媛媛有幸在瑞典教育現場、站在第一線觀察瑞典的教育,並反思臺灣,別有意義。

身為108課綱第二屆,同時也是考完學測、正準備申請入學的高三學生,本書的文字相當能引起我的共鳴。在《語文篇》中,作者提及瑞典高中的國文課(瑞典文)分為文學類、非文學類以及學術類三種文體,每一種文體上一年,各自不偏廢;我對比高中三年的國文課本,每一冊有三篇古文,看似比例不多,可是在升大學的學科能力測驗中,文言文比例依舊佔了將近一半,再回想前幾年「文白之爭」時,擁護文言文者的「自廢武功」論,媛媛的論述值得深思—「臺灣的國文課偏重純文學。這門課並非不好,只是我們還忘了開一門更重要的課,一門可以銜接各科知識,訓練學生統整和辯證能力的非文學類語文課」。

此外,《語文篇》還有另一個亮點—〈你看了昨天報上那篇辯論文章了嗎?〉媛媛描寫瑞典的報章分為「報導版」和「評論版」,無論身分貴賤,只要言之有物從首相到一介平民都可以在「評論版」發表意見,且瑞典社會討論風氣旺盛,扣合書名《思辨是我們的義務》,瑞典人參與政治進而時常思辨,再帶動報章雜誌的銷量一事,與時下紙媒衰微的臺灣社會截然不同。

《歷史篇》同樣令人著迷。在書本第一頁作者簡介中,媛媛毫不避諱的闡明其「偏左意識的洗禮和衝擊來自北歐」,但本篇的書寫卻未見明顯左派的框架,反而有更多資訊輔助與對比,打破讀者既定的刻板印象,北歐國家素來有「福利國家」之稱,從搖籃到墳墓政府都會出錢出力,但代價是所得稅率極高。媛媛提到瑞典將勞工歷史列入義務教育的授課範圍,但讀完勞工歷史後,仍然主張經濟自由主義的瑞典人不在少數,顯影出瑞典教育不是灌輸學生片面知識,而是端出一盤盤「完整的」菜餚後,由學生「自由的」做出選擇。

除了在左右之間平衡報導外,〈民主倒退的教科書範例〉中,媛媛採用納粹的興起說明,非常具說服力,民主是21世紀多數國家的主流價值,但希特勒卻是民主失能的經典例證。希特勒的成功當選歸功於傑出的「政治宣傳」,這與現今的世界局勢不謀而合:網際網路無遠弗屆,使各國政府、政黨在選舉期間急忙澄清假訊息,這就是民主的弱點,但如同媛媛所寫,「當我們無法完全撲滅病菌時,增加每個人對病菌的抵抗力就成了首要任務」。

臺灣的教育在「數學」科比較「一元」,可是在《數學篇》中卻看見瑞典教育現場的多元,舉凡瑞典高中的基礎數學章節〈數字和進位制的由來〉,媛媛生動刻畫出人類如何接受「沒有(0)」也能成為一個數字。我反思自己從小到大接受的數學教育,雖然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扎實的習題磨練,但如果能讓我們了解一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數字故事,適時結合歷史和數學,或許對於建構數學能力更有幫助。

綜觀本書,沒有過度華美的吹捧,取而代之的是平實、忠實的陳述,看似烏托邦式的瑞典教育,背後其實是老師、學生與家長共同交織而成的信任與努力:期末考的國文試題兼具演說、閱讀、寫作,歷時兩天、整整六小時的馬拉松式戰役,考卷上沾染了學生的淚水,也沾染了老師批改的汗水;「考試領導教學」並非臺灣獨特的風景,瑞典也有,只不過瑞典更靈活的試題,直接影響到瑞典跨領域的教學,不只是文史不分家,更是文史數理都可以攜手並進,家長也放心這樣的模式,足以讓孩子成為健全的社會人。

「教育→平等→民主給最多人帶來幸福,這是北歐學校教育相信的循環等式。」這句話作為《思辨是我們的義務》結尾,已非天真的話語,老師們有著明確的教學理念,堅定的信念,與時俱進的課程,伴隨著學生透過思辨一步一步認識自己、茁壯成長。

幸福根源於教育,瑞典證明做得到,臺灣也能漸漸做到!

喜歡讀書,也想與人分享你的觀點嗎?沃草公民書院開張啦!阿草等你來投稿!

投稿規範

書評徵稿範圍為不定期之選書,除公告選書之外之書籍歡迎來信討論,編輯部有最終決定之權利。單篇 1000-1500 字,經採用稿費每字 1.5 元

以未刊稿為限,請勿一稿多投,未採用者不另行通知

稿件請寄至 [email protected],主旨寫明書名_作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