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人為了回饋金支持重啟核三核三除役後每年 1.3 億回饋金並未減少將持續發到 2050 年

發佈時間2025/8/20 05:50:24
最後更新2025/8/21 02:35:40

【沃草】記者何宇軒報導

重啟核三公投將在 2 天後、8 月 23 日週六投票,核三回饋金問題成為這次公投焦點之一。選區涵蓋核三廠所在地恆春的民進黨立委徐富癸接受《沃草》專訪時強調,每年約 1.3 億元的核三回饋金,其實並沒有因為核三在 3 個月前除役而減少,且將持續發放 25 年。也就是說,一直到 2050 年,核三回饋金都不會減少,並不存在「恆春人因為怕失去回饋金所以支持重啟核三」的狀況。對當地民眾來說,核三廠牽涉的是當年在威權時期,他們被迫接受與核三為鄰的轉型正義問題。

位於屏東恆春的第三核能發電廠(核三廠)已經在今(2025)年 5 月 17 日除役,台灣邁入非核家園、核電歸零已經超過 3 個月,這期間並未發生缺電問題,空氣品質也比過去三座核電廠全數運轉時要好。但民眾黨和中國國民黨仍舊提出耗費 11 億元,即使通過,也很可能因為安全問題被主管機關核安會否決的「重啟核三公投」。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在立法院針對核三議題備詢時,中國國民黨立委蘇清泉宣稱,屏東恆春半島四鄉鎮民調顯示有極高比例贊成核三廠延役,郭智輝當時回應「你把敦親睦鄰費拿掉,你看他要不要支持?」引發爭議。

民進黨籍屏東縣長周春米直接以「郭智輝部長,你錯了!」開頭發文進行抨擊,但從郭智輝的發言中,也可看出外界對於核三議題常見的疑問,也就是核三廠的地方補助、回饋金,對當地居民的生活影響有多大?當地居民真的支持重啟核三?外界對於回饋金的理解又是否正確?

臺電核三的回饋金、補助金方式並不是直接普發現金給恆春鎮民,而是透過各種公共設施以及教育、交通補助方式給予。(圖片來源:截自《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貯存回饋金執行概況表》局部)

核三回饋金每年約 1.3 億 恆春鎮民每人平均約獲 4500 元

關於核三補助金發放的法源依據,規定相當繁複,分散在《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放射性廢棄物貯存及核電廠除役完成前回饋要點》(以下簡稱「回饋要點」)、《電力開發協助金運用與監督管理辦法》、《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促進電力發展營運協助金執行要點》等規定中。

例如在《回饋要點》第4條第1項,就詳細列出低放射性廢棄物貯存回饋金計算方式,「設施所在鄉(鎮、區)公所年度回饋金⋯⋯每桶新臺幣二百元⋯⋯」等等。

除了法源,在執行方面,屏東縣恆春鎮公所也會在官網公布臺電核三補助金的各項明細表,以去( 2024 )年為例,分別列在《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貯存回饋金執行概況表》、《臺灣電力公司113年度發電協助金執行結算明細表》、《臺灣電力公司113年度專案協助金執行結算明細表》等文件中。

翻閱上述的明細文件可以發現,補助金的利用方式並不是直接普發給恆春鎮民,而是透過各種公共設施以及教育、交通補助等名目使用。例如「本(恆春)鎮排水溝清淤、排水溝周邊設施、道路附屬設施等零星修繕維護費用」(405 萬臺幣)、「中元搶孤活動相關工程」(約 176 萬臺幣)、「貧苦民眾急難救助」(約 60 萬臺幣)、「全(恆春)鎮 65 歲以上老人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敬老禮金」( 2023.4 萬臺幣)等項目。

雖然補助金並不是直接普發給居民,但為了讓讀者能大致理解經費規模,《沃草》將上述提到的各項明細表,其中的「實付數」金額加總,約等於新臺幣1.3億元,接著再除以恆春鎮最新人口數約 2.9 萬,約略可得知,每人每年可分配到的預算,平均約等同新臺幣 4500 元。但仍須再次強調,實際的運用方式並非普發現金給居民,而是給鎮公所、里辦公室運用做各種建設或補助。

外界關注補助金是否會因為核三停役而減少?根據選區涵蓋核三所在地恆春的民進黨立委徐富癸辦公室提供的資料,明確寫明「核三廠除役後地方年度回饋金不會減少」。(資料來源:徐富癸辦公室)

核三回饋金到 2050 年都不會減少

外界關注的是,補助金是否會因為核三停役而減少?假如有減少,是否會因為延役而恢復,進而增加當地選民在公投投下「同意」的誘因?根據民進黨立委徐富癸辦公室向各行政單位詢問、彙整的資料「核三廠除役後地方年度回饋金不會減少」。徐富癸表示,核三停役之後,往後 25 年的回饋金仍不變。

核三廠運轉期間的回饋金包括依照總裝置容量及發電量計算的「發電促協金」,若核三廠除役,不再發電,臺電公司將無法提供「發電促協金」,那這是否會影響居民權益?

對此,資料中也說明,不足的部分,將透過由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的「核能電廠除役完成前回饋金」來補足恆春鎮及鄰近鄉鎮(滿州鄉、車城鄉、牡丹鄉)於運轉期間的地方年度回饋金(三年平均數)。

簡單來說,雖然「發電促協金」必須是有實際發電才會提供,但在沒發電的期間,會透過其他來源補足。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專員林冠伶表示,制度原本的設計,就是希望核電廠在關廠之後,不會對地方補助產生影響。制度設計是以有在發電的三年補助金平均值當作基準,在沒有發電的期間,還是可以透過其他法源,補到跟有發電時一樣的金額,所以沒發電期間的地方回饋金,並不會少於運轉期間,居民的權益不受影響。

由於回饋金一部分也來自於存放核廢料的補助(目前核三產生的高階和低階核廢料都暫存在原廠內),屏東縣屏北區社區大學主任邱怡蓉表示,只要核廢料沒有從恆春移走,回饋金就會持續發放,除非之後有決定核廢料要移去其他地方,但目前看來,核廢料處理的問題,現階段還是無解,所以回饋金目前也不會改變。

雖然補助金不會因為核三廠停役而減少,但也有意見指出,當地民眾在意的除了補助金,還有核三廠帶給當地的工作機會,擔心核三除役後,造成民眾失業。到底恆春在核三廠於今(2025)年 5 月停役之後,是否真的有出現大量裁員現象?根據一位公務人員 A 說明,核三在停役之後,因為還是有相關的後續工作要處理,正職員工並沒有在停役後遭大量解僱。至於協力廠商外包人員,則有約 20~30 位勞工受影響,但這些人不一定是恆春本地人。因此就目前的狀況看來,無法得出「因為核三停役,造成當地居民大量失業」的結論。

徐富癸表示,當地居民承受了核三運轉 40 年來的壓力與風險。(資料照,攝影/何宇軒)

藍白口中「75% 恆春居民支持重啟核三」來源是臉書投票?

由於藍白政治人物經常宣稱當地居民對核三延役的支持度高達 75%,但真相又是如何?根據媒體《報導者》分析,從公開的詳細問卷、科學抽樣方法看來,其民調資料並不充分。《報導者》也曾採訪支持核三延役的恆春鎮鎮長尤史經,他曾表示引用的民調來源是臉書社團投票。

核三廠所在地恆春選區的民進黨立委徐富癸接受《沃草》訪問時強調,民眾黨一直拿 75% 支持重啟核三在講,但不可能到那麼高,畢竟居民還是認為,他們承受了核三運轉 40 年來的壓力與風險。

徐富癸認為,目前民眾黨的盤算,就是希望最後在屏東出現同意大於不同意的公投結果時,再做進一步操作;假如能塑造出「屏東人都很同意使用核電」的印象,未來是不是就可以更有理由把核廢料放在屏東?

徐富癸解釋,因為現在全國其他地區,對於核三公投的投票意願可能不高,結果很難預料。但是因為屏東有回饋金、工作機會等議題的變數,可能投票率會比較高,而民眾黨想賭的是,在屏東可能因為選民投票意願高,最後出現同意大於不同意的結果。如果屏東最後被標註「支持重啟核三」,他認為會很危險。

徐富癸也批評,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也只是用核三議題在謀自己的政治聲量、當作操兵的工具,並不是真的關心能源政策。他想問民眾黨,如果這麼重視核能政策,為什麼不把核一、核二、核三都拿出來一起討論?為什麼只挑屏東?難道是因為黃國昌要選新北市長,而不敢去得罪(核一、二所在地的)新北市民?這會讓人覺得,民眾黨只是把鄉親的生命安全當作籌碼。

環保團體提醒,核三興建時的威權體制下,當地人無法選擇要不要在家鄉蓋核電廠。圖為屏東在地居民、產業代表、民意代表及社運團體 7 月時於屏東縣議會舉辦記者會。(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威權時期蓋核三居民無法抵抗 現在若要重啟回饋制度勢必重談

除了回饋金,核三廠背後較少被注意的,是轉型正義、民主正當性的問題。

林冠伶提醒,我們必須重視核三廠和回饋金的民主正當性和系統性問題。因為核三興建於 1978 年,在當年的威權體制下,當地人無法選擇要不要在家鄉蓋核電廠,在偏鄉資源本來就較少的情況下,回饋金自然是很重要的經費來源。然而這 40 年來,這筆回饋金沒有被用來促進地方自主、或增加地區的獨立性,臺灣長年城鄉差距的結構性問題,也沒有被真正改善。

所以對於居民來說,如果取消這筆回饋金,讓他們生活受到影響,並不是因為他們依賴福利,而是制度設計上,本來就是一種不平等的依附關係,所以不能認為當地民眾就是貪圖這筆經費,才會去支持核三,因為這本來就已經有一個不公平的結構。

至於在判斷核三是否要重啟時,如何讓民眾可以回歸核安議題?林冠伶認為,正是因為現在各種補助不會因為除役消失,他們在地方宣傳時就會說,除役就是「回饋金照領,風險減半。」用這種方式讓更多人明確知道「核三除役對他們的經濟補貼不會有影響」,讓民眾回歸核安問題判斷。

屏東縣屏南區社區大學主任葉培昱則認為,因為核三而創造出來的工作機會假如受影響,公部門必須要說清楚,這些人未來的工作權要何去何從,讓民眾先安心,因為這除了影響到一個人,還可能會影響到一個家庭。

而在核安方面,葉培昱則認為,核電、核三發生過的災害,也必須講清楚。以及如果真的發生核安事件的話,影響有多大?因為現在的民眾其實很難感受到。也有人認為,蓋太陽能板、用火力發電也是在破壞環境,但他認為,任何事都有缺點,問題是要看孰輕孰重。重點是出事之後,它的後遺症是不是全臺灣可以承受的?他認為這件事也必須要講清楚。

一位恆春鎮蔡姓居民也曾對媒體表示,居民大多是被迫接受核三存在,「並不是為了回饋金接受核三,而是政府當年硬塞了核三,沒辦法拒絕」。他認為,現在已經不是當年的威權時代,如果核三要延役,居民肯定不會接受 40 年前的補助條件,勢必要重新談。

註解

  1. 網址:https://www.pthg.gov.tw/townhengchuen/cp.aspx?n=CCBC1B4EBFDE7128&s=63AB17385DA1E11B ;須注意的是,頁面中的「發電協助金執行結算明細表(恆春風力發電機組)」並非核三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