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災難政治造神 臺灣何時能破除神人政治的鬼魅

發佈時間 2018/10/24 12:00:00
最後更新 2019/7/9 10:52:03

臺鐵「普悠瑪」列車日前發生重大意外,震驚臺灣社會。為此,即使大選將近,朝野兩大政黨皆宣布暫停競選活動,以救災優先。中國國民黨籍前總統馬英九在災後第一時間,帶著大批媒體到醫院探視傷者,雖然被痛批「影響救災」,仍有不少網友在臉書上大讚他「愛民如子」、是「永遠的總統」。

雖然政治人物在發生災難時,親臨災難現場「關心」或大力呼籲民眾一起提供協助,以營造自己的聲勢,已不是新鮮事。但這次馬英九的事件,可以讓我們再次反思,為什麼在災難發生、社會承受集體創傷,更需要的是救災、呈現真實有助民眾瞭解災情的消息時,會是政治人物「造神」的時機?而為什麼進入了現代、民主的社會,還是會有政治人物被當成「神人」般看待、崇拜?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對自己所處的世紀交界(19 世紀末、20 世紀初)觀察並發現,社會雖然還存在著政治封建、宗教主導的「前現代社會」色彩,但已經開始走向討論各種政治思想、工商業興起、宗教退位的「現代社會」道路上。而會發生這樣的轉變,在於科學、工業、思想革命帶來「理性」思維興起,隨之而來對掌權的君王、宗教進行挑戰。簡單的說,理性、知識的興起,並破除神性及迷信打造的權力、進行世界的「除魅化」-破除封建政治和宗教治國的鬼魅,社會才得以走向現代。

臺灣走到現在,雖然已堪稱現代化,但現在仍有人崇拜過往威權時代製造的「世界偉人、民主燈塔」;或是由政治公關、媒體傳播創造出來的現代政治「神人」受許多人「讚頌」,這個社會,尤其是在政治這個領域上,似乎還有更加「理性」的空間,也還有沒做完的「除魅化」作業等著大家。

這也是為何,許多想要獲得權力的政治人物,平時就有「友我」的名嘴、網紅幫忙吹捧,用扭曲的方式製造論述、煽動大眾情緒;而在災難發生時,更不錯失時機,大力把自己打造成民眾可以依賴、託付、為他們解決任何問題的「神人」,災難政治造神的戲碼,也就不斷上演。

在古代,講究「君權神授」,造神或許還可以當作是「時代的眼淚」。但到了現代、民主的社會,如果人民真的要做「主人」,其實更應該更把政治人物當「人」看,理性瞭解但不盲目崇拜。另外,更要將政治人物當成監督的對象(無論他想當公僕還是已經當了),檢視實際的施政作為、政策表現,再透過思辨和理性的公共討論(不是謾罵),來決定是不是要把「權力」透過每次選舉暫時交付給某個人、讓他「為民喉舌」、管理眾人之事。

民眾對於政治人物的態度,何時能不再將他們當成有求必應、救苦救難的「神人」?何時也能了解到,不是每次投票把權力託付出去,就沒自己的事了,民主制度能夠成熟,公民也有理性思辨、判斷的責任。臺灣的民主政治何時能夠真正的「除魅」?打破假鬼假怪的人造「神人」?一部分的答案,其實就在公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