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課綱10週年》中國如何用「請客吃飯」在台灣校園養出統戰生態系?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2015 反課綱微調運動,反映出學生拒絕大中國史觀的決心,也進一步促使中國將統戰重心對準台灣的年輕人。民團「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研究員黃承瀚指出,其實從三一八學運後,中國驚覺學生是需要被攏絡的對象,便積極透過旅遊交流、創業比賽等方式統戰。國台辦甚至特別指示要以活潑、寓教於樂以吸引台灣學生,讓他們回台後「好康道相報」,甚至透過晉升成小組長,畢業後成為專職的兩岸買辦,培養出完整的統戰團生態系。

「統戰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中國共產黨的朋友變多!」黃承瀚說,中國統戰政策的轉變,可以從 2010 年講起。當初中國提出「三中政策」,劍指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中南部民眾,主要因為發現民進黨或台灣意識,對這些群眾的影響很大。
從三一八學運後,中國敏銳的觀察到學生轉變為台灣認同、需要被拉攏。後來把三中政策改成「三中一青」,看到包括創業競賽、對年輕人的政策補貼等,都慢慢開始發展。反課綱運動後,中國就開始全面的把統戰政策,轉為針對「一代一線」,也就是青年一代、基層一線。
2014 年三一八學運爆發後,中國統戰部和教育部在 3 月一同提出《關於加強高校統一戰線工作的意見》。特別提到,過去兩岸學生交流活動太無趣,並沒有引起台灣學生的注意跟喜歡,特別要求宣傳教育要生動活潑、寓教於樂。2016 年,時任中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政協會議中提出「體驗式交流」,強調要透過體驗深化台灣年輕人的理解與交流,回應過去統戰成果有限的問題。

同時不只針對學生,中國也加強跟專業人士進行學術交流,其後也能看到中國努力吸納重要學者到廣東等地區。
黃承瀚指出,2024 年中國國台辦公開承認的統戰活動共有 134 件,對象主要以校園學生佔多數,類型以營隊活動為主。近年有關青年就業競賽、實習的統戰類型也慢慢變多。
而統戰針對的領域包括傳播、創業、短影音、文學、體育等都有。甚至包括法律、建築、醫學等等的專項活動,也有國台辦特定為他們舉辦的統戰活動的類型。透過這樣的特定活動,希望吸收台灣的人才去中國工作、長留等。
「賢德惜福」統戰團:學生自己規劃行程、國台辦出錢
黃承瀚說,歸納過去的統戰團演變,「賢德惜福模式」是個很重要的轉捩點。「賢德惜福教育基金會」,是由曾任國民黨中央黨部政策會副主任的鄭又平所創辦,從 2006 年以來已累積超過 5000 人次的赴中參訪。
黃承瀚指出,過去所謂的「落地招待」是很隱晦、不公開的。但是從賢德惜福基金會開始舉辦官方統戰團後,就不避諱表明和國台辦、海協會、中國統戰組織宋慶玲基金會等有合作關係。
「賢德惜福」模式會特別強調學員的「自主性」。黃承瀚指出,因為中國認為統戰要用所謂的「體驗式的交流」,要讓台灣的年輕人對中國有嚮往,要讓台灣學生用有趣的方式來參加統戰團。因此,賢德惜福基金會讓學生自己組織團隊來提案、要去中國哪裡玩。只要在行程裡面安插順便遇上一個課程、順道去中國企業參訪,基金會就盡量滿足學生需求,旅費的部分自然也是不用擔心。

黃承瀚認為,賢德惜福之所以吸引那麼多年輕人,就是因為自主性高又好玩。這些參與的學生回台灣後就會「好康道相報」,免費便宜的暑期旅遊行程,還可以選擇要去的地方,甚至有零用錢花等等,這些誘因都會在學生的圈子內被大肆宣傳。
一直到現在,中國的統戰單位也都使用所謂「賢德惜福模式」來經營統戰團。黃承瀚說,國台辦對於該模式十分滿意,甚至讓鄭又平寫了一份備忘錄,將經營統戰團的眉角分享給其他單位,讓統戰團都可以直接照抄。
在賢德惜福基金會 2019 年停止運作前,從統戰團開始轉向實習的轉介。黃承瀚指出,因為等人數夠多的時候,為了要讓台灣人對中國產生更加密不可分的聯繫,最好的方式就是讓這些人繼續留在中國工作。
「賢德惜福」統戰模式的進化:鯤鵬會
至於「鯤鵬會」,是一種更自由化、更活潑的賢德惜福基金會。2016 年由新黨副主席李勝峰創辦的「鯤鵬會」,針對賢德惜福模式加以改進,更有嚴密的 4 階段選訓規劃、幹部體制。
包括「鵬飛營」,在營隊結束後舉行,為舊生經驗回顧及培訓幹部,形成接班基礎。「鯤遊營」,利用寒假期間的三天兩夜提案競賽,挑選能力佳且親中的團隊,由鯤鵬會協助「圓夢」赴中交流。「鯤鵬營」,獲獎團隊先赴中國實地演練,再開放以免費旅遊名義,吸引一般學生參與。「鯤鵬 TOP 營」,針對幹部進行領導能力訓練,讓他們回台後成為校園意見領袖及統戰協力者,甚至建立資料庫收集個資並追蹤就業狀態,維持聯繫。
黃承瀚說,當學生參與過鯤鵬會活動後,鯤鵬會開始詢問要不要當幹部?要不要提案一個營隊出來玩?成為幹部後,又會被賦予不同等級的權力,提供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成就感。
黃承瀚觀察到,這些幹部在未來離開鯤鵬會之後,會自己成為所謂的「買辦」,承接舉辦統戰團的生意,在中國各個省市的台辦去消耗預算、舉辦屬於自己的統戰團。他強調,不只讓台灣學生去中國玩的很開心,又讓這些學生回台灣變成舉辦統戰團的協力者,這是鯤鵬會厲害之處。

鯤鵬會只是單純的旅遊吃飯嗎?其實從各種 Dcard 上公開的心得文就指出,省市台辦派員全程陪同、演講,並宣稱國台辦負責支付所有的行程相關的費用。連學員自己也不諱言,就是接受落地招待。黃承瀚指出,顯然已經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 33-1 條、第 90-2 條規定:我國人民或團體若未經許可,即與中國黨政軍單位進行具政治目的之合作或接受資助。
黃承瀚說,不只觀光、看風景,期間上課的內容由台辦人員授課,內容包括:灌輸統戰、《告台灣同胞書》多麼重要、台灣最後還是要被統一、稱香港反送中運動是「暴亂」等觀念。
無法可管?鯤鵬會被解散、統戰團繼續開
鯤鵬會目前已經停止運作,但是因為沒有開理監事大會為由,被內政部解散。
黃承瀚對於這樣的結果並不滿意,好像鯤鵬會的統戰事實也就隨著解散,而當作沒這回事。但其實,民進黨立委范雲就接到爆料指出,鯤鵬會解散後統戰活動還是繼續辦。被解散,絲毫不影響鯤鵬會組織動員的能力,可能明面上無法宣傳、降低一點報名人數,但還是會持續的輸出台灣學生到中國,做軟實力的影響、營造對中國美好的想像,甚至是回台灣講好「中國故事」。
黃承瀚無奈表示,以鯤鵬會為例,顯示目前的管理架構完全無法解決校園統戰團的情形。教育部認為不要在學校辦活動就沒事了,至於吸收了多少大學生去營隊,要陸委會管。但陸委會確認違反《兩岸條例》又要內政部處罰。最終,內政部以違反《人民團體法》解散鯤鵬會,沒有人要用動用《兩岸條例》 90 條去處罰相關的人或單位。
除了主管機關包括內政部、陸委會、內政部互踢皮球外,黃承瀚認為現在的校園內部治理也還是不夠民主、學生的參與不夠深,以致於這樣活動可以不斷在校園中進行而未被揭露,甚至校園內還充滿著協力者。
黃承瀚指出,身為公民,參加統戰團要知道該活動背後的政治意涵,讓大家有充足的資訊去意識到風險。如果知道後還是要去的話,這當然是個人選擇。不過他認為,對於現在參與統戰團的學生而言,就是很多人都不知情,以為純粹是去玩,等於處在一個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自願去參加統戰團,這會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反課綱運動十週年活動籌備小組」7 月 31 日舉辦「拒絕教育統戰:反課綱運動後的校園中國因素」講座,邀請反課綱運動參與學生黃茂善、政大國發所副教授黃兆年、東華歷史系教授陳進金、經民連合智庫研究員黃承瀚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