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學者劉文走進民防田野 :做民防是為保護自己、讓社會更有韌性,不是「當英雄」
沃草於 2024 年初推出台灣人該如何應對戰爭危機的《積極行動指南》,並舉辦〈你的我的他的,積極行動〉系列講座,邀請不同領域的主講人,分享自己守護台灣的方式。 第二場〈當離散酷兒遇上想像的共同體—海歸學者與在地議題〉邀請研究民防、國防與性別議題的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劉文,分享自己從性別領域到關注民防的研究與人生經歷,以及親身參與民間民防訓練的田野心得,參與民防從關注生活週遭事物,留意與規劃這些細節開始,更是需要多元性別的思考觀點。並邀請到同樣關注性別與主權的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董事周芷萱主持和對談。
性別、酷兒與國族議題是如何產生連結?對女性主義者來說,如何切入這些議題,又可以做些什麼?劉文分享,自己的研究對象是在美國出生華裔二代,也就是所謂的亞裔美國人。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劉文分享自己的開始關注這個領域的原因,「是因為想了解為什麼酷兒理論(尤其在台灣),經常是親中派?」
為什麼酷兒理論學者,經常是親中派?
在 2020 年前後,因為中國崛起及關於疫情的相關討論時,美國突然出現「女性主義左翼反戰團體」,他們認為台灣屬於中國,要求美國政府簽署協議,不可以協助台灣自我防衛,也反對香港的反送中運動。這些左翼反戰人士,對亞洲現況有著不理解的誇張想像,認為只有代表社會主義的中國與代表西方自由主義的美國這兩種政治體系,而反對美國就等同於支持社會主義、支持社會主義的代表中國。
因此英語系酷兒學者認為,台灣在追求主權時,再度證明自己只是冷戰的產品、在中國與美國之間選邊站、背棄他們想像的美好社會主義的可能。這也可以理解,某些酷兒學者認為,美國利用支持同志的多元文化主義的包裝取得國際認可,讓他們在其他國家的暴力合理化。這樣的脈絡移到台灣,通過成為同志國族國家、向美帝靠攏、親西方民主政體、與中國畫上區隔。
劉文指出,在我們討論國防與台灣主權議題時,無法忽視外國這樣「台灣、香港自古屬於中國」的言論,但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說法,而不是被根基於反美邏輯的左翼思想牽著鼻子走。這兩年,在台灣也有許多關於戰爭、反戰、備戰的討論。2024 年 3 月,一份由 37 位學者共同簽署的反戰聲明,再度引起正反方的辯論,在不同的媒體表達論述。但是反戰、反侵略與反帝國主義是不同的概念,應該要被釐清與分開談論。
戰爭加劇性別不平等,女性主義者把危機變轉機
不只關注左翼學者對國族議題的論述,對身為女性主義者的劉文來說,性別問題也是在談論國防問題時的另一個切入點。劉文分享,國外學者研究,在戰爭中會更加重性別不平等的狀況。以同樣是民主國家的烏克蘭為例,當戰爭狀態時,國家的社會福利資源會被中斷,弱勢女性的不平等狀況更會加劇。再者是,性別被侵略者作為攻擊整個國家的武器,包含性別暴力、性侵等,以及伴隨戰爭壓力發生在家庭內、伴侶間的家暴問題,更會產生後續第二、第三次的創傷。
多數女性主義者認為,戰爭與性別是負面的關聯。觀察烏克蘭,許多性別暴力的狀況正在上演,但同樣也出現改革契機。烏克蘭是偏向保守的社會,但在戰火延燒的過程中有許多 LGBTQ 的族群遇害,同志運動者要求政府通過臨時的同志婚姻法條,讓 LGBTQ 族群的伴侶可以暫時取得伴侶的權益,或是認領屍體。這其中也包含女性主義者推動倡議,通過偏向性別平等與多元性別、預防家庭暴力的行政命令,提昇性別平等的改革。
劉文分析,發生在烏克蘭的戰爭給民主國家的啟示,一個是在戰爭狀態必須關注性別平等,第二個就是家暴,尤其在戰爭狀態,在家內或是伴侶間的親密暴力等,都是必須被關注的重要議題。要如何做好法律改革,保護弱勢群體,更是現在就必須思考的事。
國防議題資格論:女性不用服兵役,反而是被排除於國家想像之外?
長期關注性別、國防與主權議題的周芷萱也分享,每次在討論國防議題的相關文章時,總是會有男性留言說「要不要簽下去?」、「先叫女生去當兵」,等先以資格論的留言。
在一個民主憲政的國家,義務是必須負的責任,但也是一種權利,當我們完整執行義務後,國家會賦予完整的公民權利。劉文指出,確實我們可以開始討論女性是否因為不用當兵,而被排除在完整的公民想像外?但如果軍隊有太多性別不友善的制度下,貿然將女性全數加入服兵役的義務中,不會是理想的方案。必須思考的是女性作為社會公民,有什麼權利和義務?怎樣讓佔人口半數的女性公民可以去認識國防知識、做好防衛國家準備的權利。
周芷萱分享,幾年前,前副總統呂秀蓮曾拋出「支持女性當兵」的議題,媒體邀請他與范雲、男性軍系立委、軍事記者同台討論這個議題。而現場唯一反對女性當兵的即是該軍系立委,男性軍事記者雖沒有直接反對,但也不太支持。對女性主義者來說,女性公民被排除於國家想像外,沒有想像在戰爭或緊急情況時可以成為有利的支援,並不是好事。
在義務役制度外,目前軍中的志願役約有 14% 的女性軍官,即便國防部在宣傳上嘗試突顯軍方支持多元性別,還是有很多研究呈現軍中性別不平等的狀況。劉文指出,軍隊過度陽剛與階級的文化、體制,從女性主義者的角度思考,還是有很多需要改良與鬆動的地方。
民防參與,需要多元性別的思考觀點
在民防參與上,劉文也分享他個人實際參與民間民防課程訓練的心得,因為多數女性不像男性服過義務役,比較缺乏接觸民防訓練、戰備、國防等知識的管道,一旦有學習的機會,學習的興趣與意願反而較男性更高。劉文指出,民防概念強調「不要當英雄」,而是保護好自己,不要造成別人的負擔。也因此,了解自己、他人的需求、關注生活週遭事物,留意與規劃這些細節,更是需要多元性別的思考觀點。
周芷萱說,自己在參加台灣主權運動或相關領域活動時,也感受到明顯被單一族群主導。如果有越來越多關心這個題目,有更多元的人現身參與,就能慢慢打破這些想像,「我們很需要各式各樣不同樣貌的人參與民防。」
除了實際參與民防訓練外,還能有哪些方式建議大家入門?
參與過許多民防課程訓練的劉文,推薦沃草出版的《公民行動指南》,不只有畫風可愛,更有許多全民國防教育課程沒有提供的知識。從生活需求開始思考,有哪些是可以使用到的裝備?像是不買一隻幾千塊的高級手電筒,而是改買一隻幾百塊,但是可以多買幾隻放在隨身各處,加強平時就會用的到的配備。
周芷萱分享,在日常生活就開始思考如何參與民防很重要,從自己喜歡的東西開始做,願意開始思考、準備就是好的方向。他分享對自己的期待是,不要拖累前線軍警就不錯,比如基本健身、了解自己可以餓多久。「推廣民防時,有些人會說備戰就是挑釁,但其實備戰有很多層面,總不會準備地震就是挑釁地震?地震要不要來、習近平怎麼想,都不是你能掌握的事,但我們可以做日常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