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要用核電,先找到「核廢料處置場」才是對下一代負責!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由民眾黨提出、被外界認為是為國民黨反罷免拉抬聲勢,必須花費 11 億元的重啟核三公投,今(7)日舉辦首場意見發表會。支持方代表為清大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反對方代表為台電董事長曾文生。
葉宗洸認為,台灣 98%能源必須進口,核電有助於提升能源安全,況且台灣從來沒因地震發生過嚴重核災。曾文生則認為,核能重啟需要經過科學檢驗,不是公投主文寫得這麼簡單,應該仔細評估後,再來請求人民的共識。除了安全問題外,找尋到確切的高階核廢料處理廠、不要讓下一代的人承受負債,才是說服民眾重啟核電的最負責方式。

支持核三重啟方:台電要一年恢復核三待命狀態
葉宗洸先是以「能源安全」為由,引述前美國海軍情報局指揮官史都德曼(Mike Studeman)建議,認為台灣應該要維持至少一座核電廠備用,即使海岸線被中國封鎖,還是可以用核電應付基本需求。
至於反核方主張台灣地震多,不適合核電。葉宗洸則認為,台灣使用超過 40 年,沒有一次造成嚴重事故,全世界上也沒有一座核電廠因為單純的地震造成嚴重毀損。他表示,核三廠耐震度、防海嘯的能力都足夠。
葉宗洸也說說,核三 2 部機組最多只有 6 %供電量,比例雖小卻有必要性。他質疑近來晚間有「中電南送」的跡象,這樣公平嗎?
葉宗洸也痛批,政府放著便宜的核能不用,去用風電、光電,台電怎能不虧損?放著便宜的電不用,社會大眾無法接受。他主張,台電要一年內透過積極作為,把核三廠恢復成停機待命狀態,保留國安需求。
反對核三重啟方:近年備載容量充足、核廢料有解才能用核電
曾文生對此則是訝異反駁,過去「南電北送」很長一電時間了,短暫的時間需要其他地方支應電力,到底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情,需要這樣拿出來批判?他也說,燃煤戰備儲量超過 30 天,調度良好的狀況下可以用更久,目前台電已規劃把除役的燃煤機組當「國安戰備機組」,早就在環評會上一再說明過。
曾文生也指出,任何核電場要研議,都需要一定程序,用概括性討論無法進行科學的驗證工作。
尤其,今年五月立法院通過修法,把到期核電廠的運轉時間和執照屆期後再申請的可能性打開了,核安會日前也提出相關安全檢查的子法,只要子法通過後,台電便要依法進行自我安檢的職責。他認為,通過公開透明的程序後,檢測後把風險和國人說明後,再用公投請求國人的意見,才是會比較正確的流程。
6%是否對台灣供電有影響?曾文生坦言, 6%對台電而言當然有壓力,但任何核能、燃煤、燃氣電廠的除役,都在計劃中,也會有所準備。尤其,近年來社會對於供電充足有質疑,事實上台灣整年備轉容量最低的時候,發生在 2016 和 2017 年,當時核二、核三都還沒有除役、4 個核能機組都在運作,備轉容量卻低於 6% 高達 100 天。但最近三年,日用電尖峰備轉容量低於 6% 的天數幾乎沒有、夜尖峰備轉容量低於 6% 一整年下來也小於 10 天。
至於核能除役後火力全開,代表空污越來越嚴重?曾文生說,台電電廠都是到各地地方環保機關的管理監測。事實是,台電所屬火力機組在空污排放上,2016 年至今空汙排量上已經減少 7 成。
曾文生表示,沒人會反對發電必須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但也希望不要把核廢料的負擔轉嫁給下一代當負債,必須積極尋求核廢料解方。
目前,台電也正在進行高階核廢料選址的立法工作,尋找高階核廢料的解方。曾文生認為,這才是一個想要負責任、想要說服人民的方式,而非用一個「保證式的口吻」,就要讓人民來公投做決定。
曾文生最後強調,核能重啟事關科學而非投票就能決定。他批評葉宗洸,對外不斷把核電重啟講成一件不用花很多錢,甚至非常容易的事,對核能機組第一線操作者的台電而言,非常不公平,他向葉宗洸喊話:「請記得在核電廠工作的,是我的同仁也是你的學生!」
民團:核工教授只重工程、缺乏防災概念將重蹈福島錯誤
作為「核三公投反對方民間辦事處」的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事後也發表聲明打臉葉宗洸的說法。
針對認葉宗洸提到「核電廠不會成為戰爭攻擊目標」,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質疑,到底是刻意視而不見?還是資訊落後?畢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與中東戰爭早已證明,戰爭中的核電廠容易被攻擊、失去冷卻能力,轉瞬間就可能成為災難現場。
甚至在幾天前、8 月 2 日的外電才報導,歐洲最大核電廠——烏克蘭的扎波羅熱核電廠,再度遭到軍事攻擊。這證明了砲彈是不長眼的,縱使國際公約禁止軍事攻擊核電廠,不代表戰爭下的核電廠就是安全的,核電廠可能成為戰爭中的國安破口。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指出,學界與國際戰略研究機構都不斷警告,若發生武力衝突,台灣沿海的重要基礎設施可能成為攻擊目標。寄望核電廠成為台灣緊急狀態時的救命稻草,根本是請鬼抓藥單。因為核電廠不是為了在戰爭時可以運轉而設計,無法承受飛彈襲擊、無人機空襲、電力癱瘓、通訊中斷等各種複合型軍事威脅。任何攻擊或誤擊,哪怕只是針對周邊設施,都可能對反應爐或用過燃料池造成致命影響,導致輻射外洩甚至全面性核災。
面對葉宗洸以核工專業自詡,認為台灣核電運轉 40 年也沒有因地震造成事故、反核方杞人憂天,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抨擊,這顯示葉宗洸只重工程、輕忽防災與安全第一的概念。尤其,福島核災的發生,背後正是工程設計輕忽意料之外的天災。
台大地科系名譽教授陳文山曾表示:「如果要讓核三廠重啟,就代表又要再賭一次。我們已經賭過 40 年了,這 40 年內沒有發生大地震,那是運氣好。再跑 40 年、再賭一次,這次碰到大地震的機率會更高。」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指出,核電廠一但真的發生事故,就是大災難。幸好台灣在過去 40 年來未遇到足以影響核安的天災,但不該用賭機率的投機心態,來面對台灣的安全。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也認為,在野黨提案的公投主文試圖以「經主管機關確認無安全疑慮」的文字,讓民眾誤以為核電安全是一件容易做到的程序,甚至葉宗洸對外宣稱一年就可解決,卻不告知大眾,如果要確認安全,核電重啟到底要付出多少成本?多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