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中韓FTA衝擊有多大朝野立委各說各話

發佈時間2014/11/19 09:06:00
最後更新2020/1/13 11:54:50

中韓日前宣布雙方FTA實質談判完成,經濟部隨即公佈產業衝擊評估,中韓FTA一旦生效,將衝擊台灣鋼鐵、工具機等重要產業,導致台灣GDP將下降0.5%,引發在野及民間團體質疑「數據誇大」。今(19)日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中,朝野立委各說各話,對中韓FTA有截然不同的評估。親民黨籍立法委員李桐豪則抨擊,朝野雙方都應檢討,不該把攸關台灣生存的自由貿易當作政治交換籌碼。

今日立法院的外交國防委員會,邀集外交部長林永樂、經濟部次長卓士昭、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等官員備詢,討論「中韓簽定FTA及APEC會議結論對我國外交影響」,朝野立委對中韓簽訂FTA各自表述立場。

經濟部次長卓士昭表示,若中韓雙方關稅降為0,互相開放50%服務業,中韓FTA生效第一年,若兩岸貨貿及服貿尚未簽署完畢,將使我國GDP 下降0.5%。卓士昭指出,中韓FTA將衝擊台灣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石化、紡織、玻璃等產業,中南部產業將受影響最甚。

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蔡煌瑯質疑,經濟部為何尚未檢視中韓FTA的詳細條文,就能評估產業衝擊程度?蔡煌瑯指出,中韓簽訂FTA後,還需經韓國國會通過,產品會經五到二十年時間逐項減稅,他認為,現階段就能評估中韓FTA將造成新台幣6,500億元的經濟損失,誇大且缺乏根據。卓士昭則強調,評估報告為工研院分析結果,並訪問智庫、學界看法,並訪問業界看法,「已經相當保守」。

民進黨籍立法委員陳唐山則指出,馬英九簽訂ECFA時表示,ECFA簽完就能與各國簽訂FTA,但中國方面卻始終不願意承諾,台灣無論在政治或經濟面,最大的阻力皆來自中國。卓士昭則回應,兩岸關係改善,會使與各國簽訂更順遂。

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林郁方則表示,2009年蔡英文曾說過韓國是台灣國際貿易最大競爭者,卻不願與中簽訂協議。「他們(中國)絕對是面子問題,你不跟我先簽,跟別人簽我就干擾。」他抨擊,民進黨想阻擋FTA和服貿,就讓他們試試看,「不見棺材不流淚」。

李桐豪則抨擊朝野兩方,他表示,韓國向來是重點競爭對手,不能輕視。但社會、政府、國會應尋求共識,「我們不希望經濟部獨大,但國會也不能自大的拖垮整個國家。」李桐豪指出,朝野政黨領袖不該把台灣未來當作政治交換籌碼,「怎麼會變成我當選就可以(簽),你當選就不行。」李桐豪認為,經濟是實質問題,「我們不要給人民幻想」。

撰文:武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