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總統府今(5)日大動作召開國際記者會說明馬習會,總統馬英九於答覆記者提問時強調,陸委會昨日已到立院向院長王金平及朝野黨團報告,也召開記者會向國人說明,在憲法容許的範圍內已做到最大程度,接受事前監督;馬英九也表示,回國後願意到立院進行「國情報告」,就此次會面做出詳細說明。不過,馬政府在一切成定局後才倉促公開馬習會消息,國會僅被告知而無商討與轉圜的機會,已引發國人強烈不滿。對於馬政府一意孤行,國會是否還有制衡方式?馬英九回國後又能如何持續監督?
馬習會一事於前(3)日遭到媒體披露後隨即引發社會震撼,儘管府院都一再強調已於行前公開向外界說明,沒有「黑箱」,但如此重大事件卻趕在啟程前三天倉促公佈,無論是在野黨或民眾都只能感受到再一次被馬政府「偷襲」,沒有向社會大眾進行溝通的誠意。對此,民進黨立委莊瑞雄、姚文智、李俊俋等人昨日於內政委員會提案,要求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到委員會公開報告並接受質詢,不過,此項提案遭到國民黨擱置,今日會議因此陷入空轉,內政委員會空無一人。
綠營立委昨日於內政委員會提案,要求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到立院就「馬習會」進行報告,但主席國民黨籍立委邱文彥居中協調未果,加上藍營立委幾乎未出席,會議連兩日陷入空轉。(攝影/蕭長展)
「國情報告」若無質詢難有監督效果
對於向社會進行溝通以及國會監督,國民黨立院黨團目前雖然已提案,邀請馬英九於回國後到立院進行國情報告,但仍需視明天朝野黨團協商狀況而定,如果順利取得共識,最快於下週一(9日)就可加開院會進行報告。不過,王金平於今日受訪時指出,因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立法院監督的對象是行政院而非總統,如果要比照總質詢時立委與官員一問一答的方式,恐有違憲之虞。若總統國情報告後立委無法提問,則即使馬英九赴立院說明馬習會細節,也形同只是向立委及大眾「告知」此行內容,難收國會監督效果。
立法院長王金平於受訪時表示,總統馬英九若到立院進行國情報告,立委可能也無法進行一問一答的質詢,因有涉及違憲之虞。(資料照;攝影/蕭長展)
立院可提「重要事項」決議或大法官「暫時處分」
除了要求馬英九到國會公開進行說明,究竟立院對於馬習會一事還能做出那些制衡與監督的動作?民團「臺灣守護民主平台」於公開聲明中指出,馬習會雖然宣稱不發表共同聲明、不簽署協議,但因其目標為「鞏固兩岸和平、維持台海現狀」,會談內容必然涉及國防、主權等與國家安全高度相關事項,這些都涉及《憲法》第63條規定立法院得以議決的「重要事項」;因此,立院應動用此「重要事項」決議權,來決定是否同意馬英九出國赴會。
另外,台大國發所教授劉靜怡於也於《臉書》上公開貼文指出,在野黨立委可聯合聲請釋憲,同時要求大法官做出「暫時處分」,發出禁制令制止馬英九進行會面,並藉著釋憲釐清馬習會帶出的憲法爭議。
除此之外,劉靜怡也指出其他較為國人所熟悉的方式,例如由立委提出總統罷免、彈劾案;或是立委對於政府相關部門預算案進行刪除或凍結,以此作為施壓要求政府公開馬習會詳細資訊的手段。民進黨立委昨日即已在內政委員會對陸委會預算提出重審的「復議案」,不過因會議空轉還未能做出是否重審的決議。
在野黨後續監督作為值得關注
民進黨作為國內第一大在野黨,昨日黨主席蔡英文雖已公開發言,對馬習會做出「混亂倉促、傷害民主」的批評,而其內政委員會立委目前也已透過要求夏立言進行報告、重審預算來進行反制,但後續在立院中會持續透過哪些方法進行監督及制衡,目前仍無定案。明日上午院會朝野協商前,民進黨將召開黨團會議,屆時是否會提出更加具體的監督作為,須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