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財務危機與爭議懶人包

作者
發佈時間2015/1/6 07:26:00
最後更新2020/1/15 02:50:23

整理/武陵

高鐵「財務改革方案」破局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2015年1月7日審查交通部「高鐵財務改善方案」,繼日前台聯、民進黨立委皆表態反對後,今日國民黨內部也表决不支持,國民黨籍立委林國正更表示高鐵訴訟可再提三審,最快民國106年審判才會定讞。且財改方案實施後將延長營運特許期四十年,但高鐵仍未能降回票價水準,「不符合急迫性與公平性」,僅剩交通部長葉匡時孤軍捍衛。最後委員會決議財改案暫不予處理,高鐵財改方案破局大勢已定。

當日稍晚,交通部長葉匡時、高鐵董事長范志強請辭。

參考資料

高鐵破產各黨立場

高鐵公司瀕臨破產,財務危機如何解決?本週三(7)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將審查「高鐵財務改善方案」,交通部長葉匡時指出,高鐵只有兩條路,其一為立法院通過「財務改善方案」,高鐵先將期滿的特別股股本收回,再由原先持有特別股的八大泛公股銀行增資,將原先特別股轉為普通股,但財改方案必須讓股東有增資誘因,交通部估計,必須將營運特許期延長40年,讓投資報酬率達到5%以上,股東才會願意出資。

若立法院未通過「高鐵財務改善方案」,高鐵則將走向另一條路,待今年三月大陸工程訴訟案在最高法院定讞,將使特別股股東紛紛提告收回股本,引發骨牌效應,特別股股本加股息共為新台幣533億元,屆時高鐵將面臨破產危機,必須由政府強制接管營運。

蔡英文:高鐵財改不能草率通過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2015年1月5日召開重大議題協調會,做出三點裁示:

一、高鐵延長特許年限涉及公共利益,不容黑箱分配

二、高鐵財務紓困與延長特許年限不能混為一談

三、高鐵財改案不能草率通過。

台聯:高鐵不會破產 延長營運特許是圖利財團

台聯黨團也在1月5日召開記者會,總召賴振昌指出,高鐵財務改革方案中,延長特許40年是圖利五大原始股東,因為高鐵以現有資金就足以償還即將到期的債務,根本不會面臨破產。

葉匡時:審查財改方案 國民黨團將不惜動用表決權

葉匡時2015年1月4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一改先前對審查的樂觀態度,反而保守以對。他表示,若7日未獲立院支持,行政部門會著手破產的接管行政作業。目前國民黨團不惜動用表決權。

2015年1月5日,眼看在野黨皆未表態支持,葉匡時表示,高鐵即將破產,民進黨要負責。

2014年1月6日,國民黨政策會代理執行長費鴻泰表示,國民黨團雖有交通部擬定的修正版財改方案,但不預設任何立場。他已經告訴交通部長葉匡時,交通部提出的方案是選項之一,政府接管也是選項之一,要做好準備。黨團唯一不動搖的原則是「高鐵要繼續經營」。他表示,明(7)天上午交通委員會將只詢答,不做任何決定。中午國民黨團將召開黨團會議,邀交通部、財政部、經濟部商業司報告高鐵財務金融改革歷程,開放媒體採訪,希望充分揭露高鐵財務資訊讓民眾清楚了解。

(20150107更新)

參考資料

財務危機起源

背景爭議

  • 招標過程,政府提供業者的運量評估,不到實際上路後的一半。高鐵目前評估,到2033年為止,所造成的短收金額高達新台幣二兆六千億元~三兆五千億元區間
  • 九二一大地震,衍生工程規範與營運問題,工程成本影響460億,營運損失88億。
  • 優待票造成100億元差額,政府單位卻沒有相關預算埋單。
  • 高鐵2009就想漲價,但因為金融風暴,為因應整體經濟狀況而凍漲。2013年10月,一次漲到交通部核定的上限。北高就多280元。

但大部分立委一致認為,現在高鐵當初漲價是因應油電雙漲,但油電價錢回穩後票價也應恢復。

資料來源

高鐵財務現狀

交通部「高鐵財務改善報告」指出,高鐵自民國103年6月底,資產總計新台幣5010億元,負債合計4528億元,累積虧損470億元,股東權益合計482億元。在興建之初,高鐵公司為籌措資金而發行特別股,並約定償還期限與支付固定利息義務,目前尚有新台幣392億元特別股股本,以及未付股息141億,共533億元債務。

其中,特別股股東自101年11月陸續有44件股本及股息訴訟,目前已有六間經法院一審判決高鐵公司必須贖回股本,包括原始股東大陸集團35億元,目前進入二審,最快今年三月定讞。

交通部長葉匡時指出,償還特別股股本是高鐵的義務,他認為特別股股東正在觀察高鐵財務改善進度,若改革方案未能推動,大陸集團等訴訟案定讞將引發連鎖效應,特別股股東(公股泛公股)必然會提起訴訟,高鐵公司無法卻籌措533億,屆時勢必破產,將由政府強制接管。目前唯有高鐵公司承諾贖回特別股股本,才能協調股東撤消訴訟。

利息爭議

高鐵規劃八大公股行庫投資高鐵,成為高鐵普通股股東。八大公股行庫要求,高鐵須先清償特別股股息,且股息計算須至特別股本金歸還日為止,不是只算到特別股到期日,台灣高鐵因此可能必須在退還股款外,再支付近70億元股息,才能換得八大公股行庫首肯參與其財改計畫的私募增資。

台灣高鐵方面認為,就算欠特別股股息,也只欠到特別股的到期日,也就是2010年2月底,即僅欠三年股息;但行庫認為,台灣高鐵一天沒有償還特別股本金,就該付一天股息,所以應該一直計算到台灣高鐵還了本金為止。

八大公股行庫均在2003年初認購台灣高鐵發行的甲種特別股,合計認購金額達約173億元,每年股息率為5%,但台灣高鐵自2007年初通車日起,就暫停支付特別股息,理由是依照公司法公司營運後有虧損可免發股息。假設明年初,台灣高鐵才歸還八大行庫特別股本金,股息就應該從2007年初一直計算到明年初,合計八年、近70億元,比只算三年股息要多付40多億元。

資料來源

交通部「高鐵財務改善方案」

交通部資料指出,只有承諾贖回特別股本息,才能讓高鐵公司免於短期破產危機。

此外,依102年營收規模判斷,若未進行財務改革,即使沒有特別股訴訟問題,未來營收仍不敷支出,有破產可能。交通部將財改方案分為四部分:

一、贖回特別股

葉匡時認為,高鐵發行的特別股均已到期,贖回才能解決訴訟問題,並可解除新台幣20億股息,創造投資誘因,以利增資。葉匡時指出,高鐵公司將動用銀行團管控的計劃專戶現金(439億元餘額)熟別特別股股本392億。股息未來再視訴訟情況辦理。

二、先減資後增資

葉匡時表示,減資是為了彌補虧損,讓現有股東負起適當虧損責任,後續增資新股東不必承受既有累積虧損,有助於吸引資金挹注。

葉匡時指出,高鐵目前累積虧損新台幣470億元,累積未付股息141億,總計負債611億,高鐵公司會先返還站區開發事業發展用地地上權的資產處分效益,其餘不足處,由普通股減資六成,可以彌補全部累積虧損。相較于公司破產損失全部股本,財改方案對股東損失已算小。

葉匡時表示,贖回特別股後,增資以應必要支出,償還借貸改善財務結構。高鐵公司第一階段200億,私募130億,由公股泛公股以特別股取得之股息或顧份股本參與增資,確保政府經營主導權(持股比例達41%)。現金增資70億遊園跟極限有普通股股東按持股比例認購,第二階段上市則由全民認股新台幣100億,原始五大股東雖然依法有權參與認購,但葉匡時表示會道德勸說五大股東不要參與。

三、延長特許期

葉匡時表示,高鐵興建成本為4500餘億元,現有營運特許年期過短,折舊負擔沈重,唯有搭配適合之特許年期,才有辦法收回成本,創造利潤,吸引投資者,經交通部試算,延長特許40年折舊費用將下降,參與增資者可獲得5.9%投資報酬,葉匡時認為,超過5%的投資報酬率外界才有增資誘因。延長特許期,高鐵將免於破產危機。

資料來源

其他觀點

針對交通部「高鐵財務改善方案」,另有網友製作了踢爆高鐵懶人包

提出對高鐵危機的不同看法:

  • 高鐵沒有「運量未達原先預期目標的問題。
  • 財團和政府阻礙了民間投資管道,才是高鐵財務問題所在。
  • 就算台灣高鐵破產,也不會是「全民買單」。
  • 「延長特許期」等於是政府把這項權益直接送給台灣高鐵的股東,卻沒有得到任何相對的補償。
  • 只要修改「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高鐵不會「營運中斷」也沒有「員工安置」的問題。
  • 台灣高鐵虧損其中一個原因是通車7年以來票價都太高。如果台灣高鐵有降價的空間,明天就可以降價,不該以降價影響財務改善方案或是優待票。
  • 現行的票價機制原本可以運作良好,更符合BOT的原始理念,只是因為原始股東仗著政府不會讓台灣高鐵倒閉,才亂漲票價、亂作決策。
  • 只要經營績效優良,高鐵股東得到超額利潤是天經地義的事。決策失敗的經營者與監督不力的股東的股權本來就應該被稀釋掉。